在時光灰燼中流轉《見城》
Jul
15
2016
見城(林鶴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18次瀏覽

文/林鶴宜(特約評論人)

左營舊城做為台灣歷史上第一座石城,原是為了抵禦這片海防要衝之地過多的動亂和殺戮而興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六年(1826),簇新的一座石城完工後,竟陰錯陽差,遭到長時間的閒置。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更因為修築馬路,一段段被拆除,之後甚至整個被劃入軍區,所有的住民和文物都被遷出。國民政府來台後,舊城的一部分和眷村屋舍連成一片。後來眷村改建,建物也遭到拆除,如今只剩下空蕩蕩、雖經修護卻依然殘缺的城體。

《見城》以此背景發想,創造出關鍵角色「石城君」(唐美雲飾)。他不僅被人們淡忘,連自己都彷彿失憶般想不起自己的身世。帶著「我是誰?」的疑惑,他精神恍忽,情緒失落。幸而有「山女」(許秀年飾)和「水靈仙人」(小咪飾)的提點,他穿越古今,從「築城」之初起,經過「攻城」、「暮城」到「住城」,一點一點,慢慢拼湊回完整的自己。

這是一齣由官方製作,動員數百人,針對高雄一級古蹟左營舊城「命題作文」的「歷史環境劇場」。既牽涉歷史,就避不開史觀,因而編劇選擇什麼人物和事蹟入戲,就顯得十分要緊。

首先揭開序幕的,是在鴨母寮(今高雄內門區)養鴨出身的朱一貴(劉建華飾)。康熙六十年(1721)他起事抗清,最早攻下的就是鳳山縣(縣治在今左營舊城),這引起人們認知到防禦的重要,隔年,左營石城前身的土埆城被建成。

左營既為軍事要衝,自然亂事不斷。跟在朱一貴之後,曾在此地興兵的,史上記載光是乾隆到道光初年,就有莊大田(林爽文支部)、陳周全、陳光愛、蔡牽、吳淮泗、楊良斌等一干豪傑。聰明的年輕編劇劉建幗刻意略過這一長串名單,「遙想」明嘉靖年間(1522-1566)就來到打鼓山,赫赫有名的國際海盜林道乾(陳昭香飾)。與他相關的傳說,包括:藏寶打鼓山、錦雞誤啼、箭射京城、手刃親妹(孫詩雯飾)等,都被搬上舞台。

林道乾諸多傳說,投射了老百姓的豪傑崇拜心理,結合地方風物想像,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寫照了數百年來左營一地遭受戰爭衝撞的事實。長期的兵燹蹂躪,累積了人們對一座堅固石城的強烈渴望,道光六年(1826),嶄新的石城終於取代了土城。(石城君的記憶被喚醒)不料,因意見不一,遷城之事遭到擱置,一晃眼就來到日本殖民的尾聲。

此時,舊城整個被劃入軍區,美軍飛機轟炸下,它變得殘破不堪。虛構的人物秀萍(簡嘉誼飾)前來軍區尋找從軍的兄長,邂逅了兄長軍中同袍日人風一郎(郭春美飾)。日本即將戰敗,風一郎誓死為國家奮戰,剛剛萌生情愫的一對男女,不得不互道珍重。

歲月漫漫,曾經在這座城池出沒起落的英雄豪傑們,以及他們未酬的壯志,都跟著石城一起隱没在時光的灰燼中,只有石城君默默的見證了一切。

導演李小平充分運用鳳儀門完整的城門、城牆和護城河,透過群戲演員及現場觀眾的參與,重建了一幕幕歷史場景。朱一貴、林道乾、風一郎,無不是刻劃大時代的場面,一場接著一場,令人目不暇給。

鳳儀門上的玻璃城僅做為一個虛幻的唯美背景存在,主舞台是鳳儀門右側的大片城牆上方。兩者中間的地面上,還有一個略為凸起的小舞台,加上架設在城牆上的巨大投影幕,構造出一個四重交疊,容許靈活變化的夢幻劇場。稍為可惜的是由於表演區在高處,觀眾在低處,且人數眾多,不得不全程仰賴大投影幕。投影的設計和技術雖然瑰幻奇巧之至,對說故事也發揮了絕對的作用,卻不免還是受到局限,只能在演員的動線上求變化。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不可思議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

天王小生們不僅「破天荒」合演同一齣戲,而且都被安放在「對」的位置。什麼人能夠以陽光般熱力十足的嘹亮唱腔,未出場先轟動,舉手投足,從容揮灑,詮釋海上英雄的萬丈豪情?什麼人能夠在人聲鼎沸中,以寶塚(日本符碼)妖魅造型出奇制勝,硬是來上一段文藝愛情,讓觀眾瘋狂,又讓觀眾癡迷?什麼人能夠以端正穩健的氣度,透過細膩悠揚的行腔轉韻,勾起人們思古之情,興亡之嘆,沈醉在幽幽的歷史情懷中?

風一郎的身影隱去。城牆出現了扎大靠,擂鼓點兵的豫劇武旦演員(王海玲飾),演的是梁紅玉趕走「外族」番將金朮兀(被石城君唸成「真鬱卒」),「凱旋高歌慶太平」的段落。又是一個校場閱兵的大場面,原來他們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左營,在此安身立命的眷村居民和劇隊,「年復年,日復日,在此生根」。因為城牆破損了,倚牆而建的房子也受到波及,於是大家同心協力幫忙修復,「補房牆,補城牆,都一樣是唇齒相依。」在一派和諧中,我猛然想起前陣子因為欺侮老榮民引起公憤的洪素珠,一顆心隱隱作痛起來。過去因為政治「正確」無限度被縱容的民粹,少見的遭到一致聲討。我們終於可以試著理性的思考和「台灣」切身相關的許多重要的議題了嗎?如果能夠這樣,也許,這才真正是「族群融和」的開始?

《見城》堪稱近幾年台灣環境劇場的經典之作。它擁有太多卓越的條件,重量級的古蹟,無可取代的歷史厚度,更厲害的是人才──編、導、演、設計、技術菁英盡出,而且一半以上是在地菁英。成功的企劃,加上無間的合作,讓這齣戲完成了足以傲視台灣劇場的指標性成就。

《見城》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台灣豫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等
時間|2016/07/09 19:30
地點|高雄左營舊城鳳儀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六大天王同台飆戲,精彩自不在話下。唐美雲許秀年沉穩大氣;小咪的水靈全場跑透透,精怪諧趣;昭香的林道乾睥睨叱咤,霸氣十足,震懾全場;春美的風一郎風姿爽颯,唱腔纏綿。另外,豫劇小生劉建華在前輩鋒芒環伺之下,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謝筱玫)
Jul
18
2016
劉建幗以三個精靈──石城君、山女、水靈推動情節前進,並以尋找石城君消逝的記憶作為主線,穿插著過去的歷史片段,拼湊起這座城過往的樣貌。在選擇歷史片段化為劇情的同時,也將演員適切地化身為劇中人物,讓故事在演員/人物身上發生/聲,彷若量身打造。(吳岳霖)
Jul
14
2016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Oct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Oct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Oct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Oct
17
2024
光影變化不但營造出撲朔迷離的陰間之路,為兩尊戲偶射出前方路徑以及沿路遭遇的瞬息萬面,也隨著光束並無形體的介質特性,讓戲偶不受實體空間之框架所限。如此一來,既解放戲偶,使其在空間中享有更大自由,同時又始終有所支撐與憑藉。
Oct
16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Oct
16
2024
劇情仍回到以生旦相戀為核心的框架中,玫瑰少年的議題似乎僅成為這段奇情戀中的一抹點綴色,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Oct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