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灰燼中流轉《見城》
7月
15
2016
見城(林鶴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78次瀏覽

文/林鶴宜(特約評論人)

左營舊城做為台灣歷史上第一座石城,原是為了抵禦這片海防要衝之地過多的動亂和殺戮而興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六年(1826),簇新的一座石城完工後,竟陰錯陽差,遭到長時間的閒置。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更因為修築馬路,一段段被拆除,之後甚至整個被劃入軍區,所有的住民和文物都被遷出。國民政府來台後,舊城的一部分和眷村屋舍連成一片。後來眷村改建,建物也遭到拆除,如今只剩下空蕩蕩、雖經修護卻依然殘缺的城體。

《見城》以此背景發想,創造出關鍵角色「石城君」(唐美雲飾)。他不僅被人們淡忘,連自己都彷彿失憶般想不起自己的身世。帶著「我是誰?」的疑惑,他精神恍忽,情緒失落。幸而有「山女」(許秀年飾)和「水靈仙人」(小咪飾)的提點,他穿越古今,從「築城」之初起,經過「攻城」、「暮城」到「住城」,一點一點,慢慢拼湊回完整的自己。

這是一齣由官方製作,動員數百人,針對高雄一級古蹟左營舊城「命題作文」的「歷史環境劇場」。既牽涉歷史,就避不開史觀,因而編劇選擇什麼人物和事蹟入戲,就顯得十分要緊。

首先揭開序幕的,是在鴨母寮(今高雄內門區)養鴨出身的朱一貴(劉建華飾)。康熙六十年(1721)他起事抗清,最早攻下的就是鳳山縣(縣治在今左營舊城),這引起人們認知到防禦的重要,隔年,左營石城前身的土埆城被建成。

左營既為軍事要衝,自然亂事不斷。跟在朱一貴之後,曾在此地興兵的,史上記載光是乾隆到道光初年,就有莊大田(林爽文支部)、陳周全、陳光愛、蔡牽、吳淮泗、楊良斌等一干豪傑。聰明的年輕編劇劉建幗刻意略過這一長串名單,「遙想」明嘉靖年間(1522-1566)就來到打鼓山,赫赫有名的國際海盜林道乾(陳昭香飾)。與他相關的傳說,包括:藏寶打鼓山、錦雞誤啼、箭射京城、手刃親妹(孫詩雯飾)等,都被搬上舞台。

林道乾諸多傳說,投射了老百姓的豪傑崇拜心理,結合地方風物想像,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寫照了數百年來左營一地遭受戰爭衝撞的事實。長期的兵燹蹂躪,累積了人們對一座堅固石城的強烈渴望,道光六年(1826),嶄新的石城終於取代了土城。(石城君的記憶被喚醒)不料,因意見不一,遷城之事遭到擱置,一晃眼就來到日本殖民的尾聲。

此時,舊城整個被劃入軍區,美軍飛機轟炸下,它變得殘破不堪。虛構的人物秀萍(簡嘉誼飾)前來軍區尋找從軍的兄長,邂逅了兄長軍中同袍日人風一郎(郭春美飾)。日本即將戰敗,風一郎誓死為國家奮戰,剛剛萌生情愫的一對男女,不得不互道珍重。

歲月漫漫,曾經在這座城池出沒起落的英雄豪傑們,以及他們未酬的壯志,都跟著石城一起隱没在時光的灰燼中,只有石城君默默的見證了一切。

導演李小平充分運用鳳儀門完整的城門、城牆和護城河,透過群戲演員及現場觀眾的參與,重建了一幕幕歷史場景。朱一貴、林道乾、風一郎,無不是刻劃大時代的場面,一場接著一場,令人目不暇給。

鳳儀門上的玻璃城僅做為一個虛幻的唯美背景存在,主舞台是鳳儀門右側的大片城牆上方。兩者中間的地面上,還有一個略為凸起的小舞台,加上架設在城牆上的巨大投影幕,構造出一個四重交疊,容許靈活變化的夢幻劇場。稍為可惜的是由於表演區在高處,觀眾在低處,且人數眾多,不得不全程仰賴大投影幕。投影的設計和技術雖然瑰幻奇巧之至,對說故事也發揮了絕對的作用,卻不免還是受到局限,只能在演員的動線上求變化。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不可思議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

天王小生們不僅「破天荒」合演同一齣戲,而且都被安放在「對」的位置。什麼人能夠以陽光般熱力十足的嘹亮唱腔,未出場先轟動,舉手投足,從容揮灑,詮釋海上英雄的萬丈豪情?什麼人能夠在人聲鼎沸中,以寶塚(日本符碼)妖魅造型出奇制勝,硬是來上一段文藝愛情,讓觀眾瘋狂,又讓觀眾癡迷?什麼人能夠以端正穩健的氣度,透過細膩悠揚的行腔轉韻,勾起人們思古之情,興亡之嘆,沈醉在幽幽的歷史情懷中?

風一郎的身影隱去。城牆出現了扎大靠,擂鼓點兵的豫劇武旦演員(王海玲飾),演的是梁紅玉趕走「外族」番將金朮兀(被石城君唸成「真鬱卒」),「凱旋高歌慶太平」的段落。又是一個校場閱兵的大場面,原來他們是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左營,在此安身立命的眷村居民和劇隊,「年復年,日復日,在此生根」。因為城牆破損了,倚牆而建的房子也受到波及,於是大家同心協力幫忙修復,「補房牆,補城牆,都一樣是唇齒相依。」在一派和諧中,我猛然想起前陣子因為欺侮老榮民引起公憤的洪素珠,一顆心隱隱作痛起來。過去因為政治「正確」無限度被縱容的民粹,少見的遭到一致聲討。我們終於可以試著理性的思考和「台灣」切身相關的許多重要的議題了嗎?如果能夠這樣,也許,這才真正是「族群融和」的開始?

《見城》堪稱近幾年台灣環境劇場的經典之作。它擁有太多卓越的條件,重量級的古蹟,無可取代的歷史厚度,更厲害的是人才──編、導、演、設計、技術菁英盡出,而且一半以上是在地菁英。成功的企劃,加上無間的合作,讓這齣戲完成了足以傲視台灣劇場的指標性成就。

《見城》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台灣豫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等
時間|2016/07/09 19:30
地點|高雄左營舊城鳳儀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六大天王同台飆戲,精彩自不在話下。唐美雲許秀年沉穩大氣;小咪的水靈全場跑透透,精怪諧趣;昭香的林道乾睥睨叱咤,霸氣十足,震懾全場;春美的風一郎風姿爽颯,唱腔纏綿。另外,豫劇小生劉建華在前輩鋒芒環伺之下,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謝筱玫)
7月
18
2016
劉建幗以三個精靈──石城君、山女、水靈推動情節前進,並以尋找石城君消逝的記憶作為主線,穿插著過去的歷史片段,拼湊起這座城過往的樣貌。在選擇歷史片段化為劇情的同時,也將演員適切地化身為劇中人物,讓故事在演員/人物身上發生/聲,彷若量身打造。(吳岳霖)
7月
14
2016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