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滿實與掏空《涌田悠短歌集1》與《歡迎光臨》
3月
25
2017
涌田悠短歌集1(陳昱君 攝,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5次瀏覽
陳代樾(專案評論人)

身體氣象館於牯嶺街小劇場策劃的第六屆「為你朗讀」系列活動,今年分為「身體」、「空間」、「亞洲文本專題」三個子題。而身體朗讀系列中,邀請到兩位日本新銳舞蹈創作者——涌田悠與石井丈雄——呈現個人表演,兩相對照,展現出語言與身體非常不同的關係。

涌田悠「非常重視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纖細情感,以及幾乎要滿溢而出的微小情緒」,短歌則是她承載這纖細情感的載具。短歌是日本特有的定型詩,以三十一個日文字,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個部分構成,譬如《涌田悠短歌集1》的第一句詩詞:「漫畫網咖的」、「小沙發是」、「太空船」、「飄搖無依」、「閃耀的塵粒」,勾勒出涌田悠幻想浪漫的內心世界。然而那種年輕女性的單純可愛卻又帶著現實的無奈,譬如:「穿上七件900円的內褲為了910円的時薪而工作」、「每當把打工稱為去上班不知怎麼地心就有點擰」[1]。

從動作與短歌不論是聲音或意義上清楚的對應關係,可以看出涌田悠是先創作出短歌,才將短歌轉化成舞蹈。因此在表演的當下,短歌所乘載的意象與情境建立起涌田悠的內在經驗,而動作有時將意象具體化、有時加強語言的節奏性,有時則負責時間的推衍,將細微的感覺串連起來。我特別喜歡她在短歌句構中間的停頓留白,像是為記憶的喚醒預留時間,好似真的看到物件,真的讓情境呈現。

《歡迎光臨》的開場,石井丈雄在觀眾席如癲癇患者的抽搐,一開始就傳達打破表演空間邊界的意圖。之後他回到舞台上,用日語用力說著「歡迎光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並超過九十度鞠躬敬禮,漸漸的他拆解語言成不相連續的音節,好像身體是某種處於不同角度就會播放不同音素的機器,而這個機器因為太過用力而快要當機。另一個和語言相關的段落,石井丈雄重複唸著不知道是哪一國的語言(有點類似法語),窮盡各種可能用不一樣的方式念著同樣的台詞。一開始在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切換,慢慢開始出現具體的情境,譬如講電話、比賽相撲,或支持的足球隊贏球後將窗戶打開的歡呼,不斷重複的語言的意義在情境的跳躍流轉中逐漸掏空,成為表達情緒與狀態的介質。

石井丈雄除了良好的身體能力與無限的精力,更有生長在舞台上的自在。譬如演出到中間,他覺得冷氣太冷,竟然作勢請工作人員關上冷氣,用顫抖的身體語言表達自己很冷,不擔心表演的中斷與觀眾的等待。對他來說,沒有表演與非表演的區隔,甚至他重複唱著同一段英文歌詞:「let the sun shine」,從劇場一路跳到南海路的大馬路上,在車潮擁擠的街道中間赤腳揮舞。他的表演一路從劇場延伸到生活中,因此表演的長度並非只取決於舞作的結構,更是他當下的狀態和體力,關於他是否已經跳夠了、跳累了、跳爽了。石井丈雄是能量無止無盡的狂人,在劇場和生活的邊界衝擊碰撞。

若說涌田悠非常重視語言具有的意義和結構,石井丈雄則完全相反的,意圖拆解語言、掏空意義。相較於涌田悠的謹慎細膩,石井丈雄則表現出在舞台上理所當然的自在灑脫。

註釋:

1、本段括號中文字來自節目單。

《涌田悠短歌集1》

演出|涌田悠、石井丈雄
時間|2017/03/18 15:0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論是涌田悠透過語言、文字、身體的消長,為即將衝出的身體加味;或者石井丈雄利用聲音與身體動能扭曲語言,再行編織出另一具身體。他們都記著,並實驗著,從身體來的,要如何回到身體。 (樊香君)
4月
18
2017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