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現代性詮釋《蝴.蝶.效.應》
4月
13
2017
蝴・蝶・效・應(徐欽敏 攝,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5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大稻埕戲苑舉辦的「青年戲曲藝術節」,自2014年已累積四屆,奇巧劇團和栢優座參演作品常以傳統、經典為本,改編手法時見現代意識,產生既古又新──不至全然悖離原作的創意,本次《蝴.蝶.效.應》具有「現代性」,這是現代社會的思想產物,去年栢優座《惡虎青年Z》亦曾涉及於此,故下文將以兩戲互相發明。

現代性發靭自十八世紀西方啟蒙運動,為理性精神的延伸,對愚昧無知、不科學、缺乏系統的事物強烈懷疑,重視時間、秩序、進步、準確等狀態,若將所重之事施行於社會管理層面,則落實成規律、制度和法則,使雜亂無章現象規正。【1】

《蝴.蝶.效.應》立基在歌仔戲和黃梅調經典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倒敘推演幾個著名折子〈泣墳化蝶〉、〈樓台會〉、〈十八相送〉、〈學堂三載〉、〈草橋結拜〉,書僮四九意外解悉山伯詩稿乃回到過去方法,一次次排除阻礙梁祝的人事,也屢次造成出乎預料、牽一髮動全身後果,是「蝴蝶效應」的舞臺演繹。所謂倒敘不只敘事逆轉,呈現人企圖將原本自然節氣、時辰意識,扭轉成可控制物件,控制時間便能控制未來,是現代性「統御」心理,明顯賦予人的能力高度信心。

人越發揮理性,一切彷彿越井然有序,無所不可掌握,但人不是神祇,終歸有所限制,這點表現在人對梁祝故事的知曉程度:梁山伯知之甚少,祝英台、銀心頂多握有女兒身祕密,三人被其他因素推著向未來前進;四九和觀眾明白原版梁祝發展、卻不清楚前者每一次的選擇/時間點會造成什麼後果;亂入角色「?」像全知者不時參與四幕悲喜、又能適時抽身,眾人身份,既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安排,也構成多樣的敘事層次。人有局限,尤其在「四九」身上體現,劉建幗的劇本常對小人物投以關愛眼神,如《金蘭情×誰是老大》巧希和《Roseman玫瑰俠》小弟,普通卻有超凡內在,但四九縱然掌握改變契機,到底因才智不能逆料而弄巧成拙,似反嘲過度相信人力。

人力不及、無可解的情形,現代當做人的局限、問題出於人,古代更常見解釋是命運,天註定非人可稍加移意,戲裡儘管運用現代性中的時間掌控,人得主動地在過去-現在幾番出入,尾聲竟也出現四九和山伯討論宿命為何,與謝幕後梁、祝二演員再登臺,演未在草橋相會、終相識於學堂情境(命中要相識),繞到最後,像是編劇回顧過往版本強調梁祝命定說之筆。不只劇本,導演、舞蹈和音樂亦如是,首先演員用臺語、國語切換古今時空,調度走位以中央(古典)為主,邊緣(現代)照見的安排;細節如臺上圓弧道具(白玉環)、山伯身掛配件(蝴蝶墜),與翻騰在圓環和紅絲帶的男女綢繆雙舞,都呼應黃梅調裡信物和傳統姻緣紅線設定。音樂結合歌仔戲、黃梅調的梁祝元素,尤其用了電視歌仔戲時期常見的許多變調,配合中(主要胡琴)、西(吉他和電子琴)樂器相映,打造劇種語音和器樂的多采聽覺效果。

編導、舞蹈、音樂和舞美之於從前梁祝的援用和重現,如同「?」在舞臺前緣手工沖洗相片舉動,明明已有更精準與省時的數位技術,仍堅持舊式作風,是對象徵美好的昔日不捨凝眸。

十八至十九世紀歐洲國家大肆擴張海外,現代性為殖民主義張本,隨著進入美、非、亞洲等,透過現代化手段(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都市……)重整「未受文明洗禮」殖民地,達到容易支配管理、獲取最大資源目的,故此概念是殖民者的權力利器之一。臺灣於日本統治期間接觸現代性,逐漸從清朝時期傳統農林漁業生活被改造為現代工商社會。

《惡虎青年Z》取材傳統京劇《惡虎村》,原故事講知縣施世綸和惡虎村綠林的恩怨,以及任職縣衙的前惡虎村一員黃天霸從中斡旋經過。在栢優座處理下,將古代時空和官府綠林之二分立場,融入日本治臺歷史,起手翻作靖國-南島的殖民政治、警察-幫派份子關係,多所展現政治權力,大如對土地分化、收編手段,一方自由化外境地被列入國家轄內,小至人的分裂,許栢昂和黃宇琳同飾黃天霸/施忠一體兩面,後者顯示背負叛徒之子罪名和投靠體制的人格變化,成了一個沒有名字「失蹤者」,語言舉止和外在服飾皆脫去南島時期的粗野狂放,甚至性別大變(指黃宇琳所飾的性別想像),連帶兄弟陽剛氣息轉為女性陰柔(施忠和施世綸同性曖昧),暗示被約束訓練後的「文明者」。

劇中靖國無論對南島或個人的要求,無不是守法、規範,欲將全部列入「秩序」底下,建設成先進文明社會,此為殖民者借現代性名義,行控制之實。最有意思是編導突顯原來「惡虎」、管束概念,例如惡虎/南島中人花紋不覊的衣著,相對靖國警方線條筆挺,施忠/天霸的虎頭上衣,與場上三面圍籬佈景,都在說南島如虎野性、亂無規章,須由文明的殖民者教化馴服之。當最後施忠殲滅惡虎市,把另個自己(許栢昂飾)關入火場內燒死,看似找回自己,不再做被人命名的施忠、要恢復原名行世,可終非一頭猛虎姿態,文明必須抛棄自身本性為代價,喻意十分諷刺。

《蝴.蝶.效.應》人主動創造改變,還道出《梁祝》死別結局以外,「人生若只如初見」【2】的別樣情懷,明白一切而止於生離的無情,正是最大深情。《惡虎青年Z》援引史實拓展老戲思想,補足主角塑造的空白,順勢發展成人格分裂,無寧貼近現代複雜心理。前齣以戲曲為表演主要特色,保留折子和身段唱腔,後作現代語彙、裝扮,京劇僅表演方法之一,並散落在程式、道具(馬鞭變摩托車)、服飾(白花褶子改穿風衣)上,轉化應用現代生活,不失戲曲痕跡。

兩齣作品以現代性詮釋傳統,開發原著不足者,不求服飾道具舞臺美術的表層新穎,有清晰的劇本意圖,且接軌現今思想和心理,確為當代新編戲曲。

註釋

1、參見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臺北:麥田,2011。頁50

2、清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蝴.蝶.效.應》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7/3/11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九與銀心在翻轉時空的過程中,一度連結卻屢被截斷的紅線姻緣,更容易使觀戲者感同身受,沖淡幾許梁祝悲戀所牽動的感傷情懷,為奇巧定名為「經典狂想」系列,賦予更為實質的存在性意義。(王妍方)
4月
05
2017
《蝴‧蝶‧效‧應》絕對是劉建幗與奇巧劇團近年相當成熟且完整的作品,進退有據。面臨傳統與現代拉鋸的當代劇場,試圖回到過去經典,找到關鍵,試圖改變劇種的未來──原來《蝴‧蝶‧效‧應》本身就是蝴蝶效應的隱喻。(白斐嵐)
3月
17
2017
就其創作主題而論,《1624》貼近官方政治意識對臺灣國家發展的想像:以厚實的經濟實力競逐全球市場的海洋國家(「在開闊世界,留下我的行蹤,離開故鄉,去尋找黃金夢鄉」);就其演出形式而論,《1624》毫無保留地隨應社會風潮:堅定的本土姿態(以歌仔曲調唱出「阮是臺灣」的心聲),充滿商機的粉絲現象(種類繁多的周邊商品),網路世代的閱聽習性(我們都是Gameboy);就其創作意識而論,《1624》滿足了所有「政治正確」的標準:「原住民」(「臺灣土地是我們西拉雅的」),「女性」(女祭司尪姨、女海商印姐瓦定),和「轉型正義」(「翻轉受傷的皺褶,新的咱已經成形」)。綜合言之,演出團隊身後的官方文化機構,藉由這個充滿宣示性的唱詞,華麗的視覺意象,舞台明星和粉絲熱切互動的表演景觀/奇觀,整編臺灣主體的文化論述(「只要住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是一家人」、「你我初見各言語,今日能通留文書」),化解社會內在矛盾(「每一道皺褶有歷史的傷,每一吋新生有熱情溫純,新的時代展開完整的自我,對所有受辱的生命,要有理解和包容」),進而確認所謂「本土政權」(「阮是臺灣,阮是臺灣」)的正當性。
3月
13
2024
「複數」於焉構成這場燈會大戲的策略,卻也成為某種必須,甚至是枷鎖——既是創作對1624年的解答,亦是問題。由於1624年本身帶有的複雜意義,也延伸出《1624》在製作背景裡必須承擔的複雜訴求,包含史觀建立、族群重思、國族定位等,表現在內層、甚至已滲透到外層的是:四百年後、身處2024年的我們嘗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面對自身的過程。《1624》在某種「有臺灣意義」的燈會大戲框架下,又以「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為題,同時得肩負「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責任」,甚至是延續《見城》以來的榮光,步步從一面城牆(《見城》)、一座城市(《船愛》)到整個臺灣,最後只變成一部「不夠爽的爽片」——但,一部戲究竟得被賦予多少責任?
3月
11
2024
相較於《媽祖》演出帶來的在地饗宴,《1624》雖然故事以臺南為核心,卻可見以城市躍居國家定位的意圖。整體舞台架構以船帆為意象,帶出各國海上競逐的主題,醒目且特殊的舞台別開生面,然而舞台裝置過大也稀釋了演出的效果,即使坐在觀眾席前中段,仍無法看清台上演員的走位與身段,多數時候仍須透過螢幕來輔佐理解劇情,這或許也是此類大型戶外展演的問題所在,平視式的視角、太過遙遠的舞台,並不利於多數觀眾的觀賞。
3月
11
2024
《長安花》雖然返回〈李娃傳〉,卻不依循〈李娃傳〉一見傾心的愛情開端與終成眷屬的團圓結局,亦非採用古典小說的「雙美」舊套,而是回到唐時「良人賤戶不可通婚」的真實,從有距離且不圓滿的愛情,反面證實愛情的深刻雋永。這樣的詮釋角度,確實為這個故事打開新的局面,但若說要完全跳脫元明以來的戲曲創作,卻仍有一定的難度。
3月
04
2024
此劇改編自《我不是忠臣》,原作題名直接點出價值辯證,而改編將主軸立於袁崇煥生平,描述明末女真崛起造成東北不安,袁崇煥起而平亂,戰亂導致君臣逐漸離心,最終被凌遲處死。此過程與崇禎登基之路交錯,呈現雙主角結構。雙主角這樣的媒介,把不同處境的憂傷並聯。觀眾依隨雙主角歷經理想破滅引發的信念變化,看見戰事如何改寫人的意志和思維。
2月
22
2024
民戲最受推崇的是飽含腹內功夫的活戲技藝。指的是在廟口上演的歌仔戲——民戲,通常沒有劇本、臺詞,甚至沒有文字資料,由主要演員口述故事情節,透過口傳心授,由演員臨場發揮、相互配合。因此,常年表演經驗累積出來的腹內功夫——活戲,是民戲最受推崇的藝術價值。
2月
08
2024
《劉姥姥和王熙鳳》為台北新劇團2023新編戲齣,編劇兼導演李寶春意圖打造非屬彩旦亦非純然老旦的「劉姥姥」,將目光放在劉姥姥與王熙鳳兩人互動產生的情誼上,跳脫以往戲曲紅樓夢的敘事架構,注重角色本身故事。以京劇演員四功五法的底子為基礎,延伸原著角色特性,結合螢幕投影科技,意圖發展出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2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