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之後,然後呢?《黃粱一夢》
5月
15
2012
黃粱ㄧ夢(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2次瀏覽
謝東寧

標榜「新國劇」名稱,演出節目單並洋洋灑灑,回顧了中國八十年來新國劇運動的革命尚未成功,並企圖要在一個小劇場形式的戲中,實踐「中國人用中國的材料演給中國人看的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反思與力行」等使命。「青世代劇展‧北京篇」上演的第二檔節目《黃粱一夢》,便在此雄心大志中,與臺北的觀眾們見面。

《黃粱一夢》源自中國唐代的傳奇小說《枕中記》,主要敘述種田的讀書人盧生,一日在旅店裡遇到了道士呂翁,兩人相談甚歡,但言談中,盧生感慨自己人生不如意。呂翁便給了一個枕頭,盧生於枕上昏昏睡去,並在旅店主人蒸煮黃粱飯的時間中,作了一場從官場榮華富貴,最終還是返回尋常平民百姓的《黃粱一夢》。

一開場是四個演員,在現場樂師的弦樂撥彈聲響中洗米煮飯,然後從觀眾席走進來一位拿著IPAD的說書人,桌上同樣有個電鍋煮飯,而全劇就在這真實煮飯的同步動作進行中,產生了關於「虛擬故事VS.真實現場」的劇場疏離效果,按照布雷希特的理論,其效果是要現場觀眾,別太進入劇場故事,重要的是連結現實社會的思考。

另方面,在借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中,舞台上導演安排了大量的現代符號轉喻,包括說書人的西裝、舞台上的一個玻璃魚箱、舞台前方的四個蒸飯電鍋、讀書當官的毛筆、各種服裝身份的轉變、蓮花燈、面具、黃粱米…,甚至各種演員演說唱、肢體舞蹈的運用,可以說在精簡的小劇場,於演出故事的進行中,不斷精心設計安排,給予視覺、聽覺上、物件上的變化輔助,這種變化有些是說明情境、有些是表達心情,而因為這些手法、物件的新奇繁複與拼貼,更產生許多「似乎」是後現代性的符號指涉。

不過隨著戲的進行,筆者不禁要問,這些應接不暇的符號使用,到底想指涉什麼?而「疏離效果」又要連結至現實社會的什麼?也就是說,在此時此刻用如此的手法搬演這故事,其劇場意圖(潛臺詞)又是什麼?

或許舞台上始終懸掛著一張皇帝的畫像,可以解釋筆者的提問。戲中主角盧生的人生「如意」命運追求,一切都在這張畫的凝視之下進行,而劇終黃粱大夢醒來後: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但是那然後呢?真的只能如導演安排的,盧生的最後一個動作,繼續在這張畫的凝視下,裝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吃了起來,有飯吃就好了嗎?

西方現代戲劇從中國傳統戲曲擷取靈感的例子不少,特別是那些先知灼見的偉大劇場大師們,從德國的布萊希特、法國的穆努虛金到英國的彼得‧布魯克,後者甚至到今天都持續身體力行,靈感來自中國傳統戲劇舞台(一張地毯、一桌兩椅)之簡約「空的空間」。這種向外學習的過程,不但無傷西方現代戲劇的傳統,反而因為「跨文化」的交流,除了延伸了西方劇場形式的發展,更彰顯了劇場本身之包容特性。

所以說劇場跟所有文學、藝術創作一樣,在形式上不一定要背負所謂的「民族性」重擔,民族性已經先天流在創作者的血液之中。反而是創作者的主體性、回歸劇場藝術的探討與最重要的,發人省思的創作內容,才是劇場演出的不變真諦。

《黃粱一夢》

演出|黃盈工作室(北京)
時間|2012/05/12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則古老的「度脫」故事,是否成功地影射現代中國大陸的爆發夢,也同樣在這點不徹底上墜落了下來,很可惜;還有些中國象徵也有點用過頭了;但瑕不掩瑜,這戲還是很值得台灣有心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劇場藝術家借鑑。這條路雖也在台灣發展了數十年,但這精準、透徹和游刃自在,卻不是很多人可以企及。(林乃文)
5月
16
2012
符號的堆疊,對於不熟(或太熟?)中國元素的西方觀眾而言,自然有其致命誘惑。只是符號與符號之間,倘若一直處在低階靜止狀態,看不到能指鏈的流動,那就會如同盧生壽宴上魚貫而出的各色物件:寶蓮燈、朝服、黃粱米……除了成為擺設,難賦深情。簡言之,夢境沒能成為一個更豐富的能指。(楊純華)
5月
14
201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