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美感並陳《曼波搖滾》
10月
23
2017
曼波搖滾(賴翠霜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6次瀏覽
戴君安(2017年度駐站評論人)

正式開演前,舞者們陸續走進觀眾席,一一邀請觀眾到舞台上共舞,裸露的背牆和收起的翼幕放大了活動空間,中上舞台置放五張白色桌子,每張桌子旁有幾張白色椅子。中下舞台的空間是表演者與觀眾共舞的空間,受邀的觀眾有些人手腳靈活,有些人緊張遲疑,經典老歌《我要為你歌唱》和其他音樂輪流播放,此時也允許觀眾為其受邀共舞的親友拍照,場內不時傳出歡樂的笑聲,為接下來有點沉重,帶點詼諧,但也諷刺的正式演出揭開序曲。

幾下閃燈結束後,舞者們有些人三三兩兩的坐在桌子旁,也有人獨坐一桌。數秒過後,他們快速換座位,在第三次換了座位後,他們開始無厘頭的各說各話,連獨坐者也自言自語般喃喃說個不停。從左上舞台頂端斜照的燈光灑在台上,既孤獨又飽滿。終於,他們的語言越來越清楚,不外乎相親時常聽到的語句。最受矚目的話語應是自稱不挑剔女子所提的誇張擇偶條件,她看來有點過於矯飾,雖然將氛圍提升至高點,但也稍稍抹煞了先前營造的「寫實」境界。以桌椅為道具的概念,除了具體事實的陳述外,是否也意味著視而不見、隱形的象徵暴力,人人心照不宣卻隨時有感的社會壓力。桌椅既是初次約會的咖啡廳,也可能是紙醉金迷的夜店,舉行婚宴的會場,或是自宅家裡,使得一桌二椅的概念在此無限延伸。

在《Mambo Italiano》的歌聲中,一對男女啟動雙人舞的腳步,漸漸的其他舞者也加入陣容,同時隱約可聽到學舞時常聽到的口令:「左腳、右腳…」。這歌聲將我的思緒拉進影歌舞三棲義大利籍女星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 1934-)主演的幾齣電影場景,如《梭城艷史》(Scandal in Sorrento, 1955)及《香城春戀》(It Started in Naples, 1960),片中都有她迷人的舞姿。在她和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 、卡萊葛倫(Cary Grant)合演的《氣壯山河》(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 1957)中,她也跳了一段佛朗明哥舞蹈,那是至今都令人難忘的身影,真是看她千回也不厭倦。

還好我飄走的思緒很快便再拉回眼前的景象,台上已展開一男二女的糾纏,在一陣拉扯、對望後,男子獨自走到下舞台,面向觀眾席,數度欲言又止,最後終於說出他覺得自己是女生,話一說出他便被眾人推擠,表徵同性戀者受到排斥的處境。整個作品中,也不時透露對單身、雙性戀、婚外情等,各種男女關係、情愛依託的探討、質問、批判、諷刺。動作型態則是優雅與粗暴交疊摻揉,在優雅的舞姿裡隱藏殘酷的現實,卻也在粗暴的肢體表現中呈現溫柔的心意。但是整場演出中的對話似乎太多,強奪了肢體可以表達的意境或以身體符號取代語言的作用;雖然如此,單身女子急迫地說:「我可以幫你生很多小孩」時,確實也點出社會慣習難以癒療的沉痾,為何女人一定要為男人生小孩?女人難道不能為自己生小孩嗎?

另一個段落中的男女兩人在一件西裝外套的裡外依偎、爭執,有時親密的共穿外套,有時爭著將對方的手臂推出袖外,在穿脫之間顯現情感的契合或分裂。這樣的表現形式看來似曾相識,在前不久才演出的《我.不是我》中,也運用了類似的手法,表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牽掛或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曖昧情愫。於此,衣服除了是具體物件的表徵外,也成了象徵關係強弱的抽象符號。在《曼波搖滾》的其他幾個段落中,衣服也是虛實兼具的符號,透過穿衣與脫衣間的身體傳遞各種不同的訊息。例如以婚禮的進行過程展現傳統習俗與當代思潮間的抗衡時,箝制在新娘禮服下的軀體與靈魂彷彿受到宰制般的壓抑,無論將禮服套在女子身上或包覆在男子身上皆然。再者,當新娘的捧花拋出時,舞者們以慢動作呈現心中膨湃的期待,但搶到花時的心情卻似乎有著隱隱的低落,不知自己到底要追求什麼,虛實相間的對照使得矛盾的層次更為顯明。

隨後,透過各國語言、不同音樂及桌椅調度的轉換,或是跳著探戈的女子周旋於二男的身姿迴旋,在在暗示複雜的關係在不同的場合、國界都有可能隨時發生。最後,場內的燈色收暗,舞者們圍繞在桌椅旁奔跑、喃喃自語,當燈又全亮時,語音頓時完全停止。終場時,曼波舞曲再度出現,彷彿暗示著當時間日復一日的流逝時,地球照樣運轉,生活持續進行,舞照跳,馬照跑,擺盪的際遇也持續不斷的搖滾。

賴翠霜的作品有其一貫特色,或許是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總是有著壯大的衝突與美感並陳的現象。在《曼波搖滾》中,重複呈現的跌落再起,也是她的常見手法,有如加強語氣的文字敘述般,讓視覺的感受極致強化,例如當眾人一起朝右,跌落椅下後,換座位再起時,集體呈現形成的碩大意象,就有別於個人的小起小落,彷彿用了放大鏡來擴張視角的收納。此外,在她的作品中,社會寫實的意境也相當濃厚,她擅長在作品中解讀人際關係與自我剖析,若說舞蹈是她的工具,她的成品則是有如蒙太奇電影般的佈滿拼貼符號。

《曼波搖滾》

演出|賴翠霜舞蹈劇場
時間|2017/10/13 19:30
地點|台南市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將現象生活動作轉至舞臺上的表演,讓觀眾在隱隱作傭的生活常態下, 思索著隱約在身體行為裡的心理情緒。(陳楠)
11月
21
2017
交織著錯縱複雜的愛情,想討論的東西僅此於呈現現象的本身,嘗試想把現今社會的愛情及婚姻現象表現於舞作之中,但僅是點到為止,其存有的空間,有待觀眾想像與省思。(蔡振揚)
11月
07
2017
 
多人版的雙人舞,巧妙地具現了速食主義下交往關係中的複雜性,主導者隨時可以牽起一雙手,又在下個拍點換搭上另一雙手,但交往鏈中的弱勢者只能在後搭著背;儘管舞伴有多個,卻總是守著一對一的動作,好似在感情的混亂中嚮往那唯一的理想形式。(吳佳茵)
10月
25
2017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