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原是這許多平行線《平行世界越來越擠》
8月
14
2018
平行世界越來越擠(公休劇場提供/攝影王玫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5次瀏覽
劉純良(特約評論人)

《平行世界越來越擠》在寶藏巖上演,似乎是再適合不過的一個地點,畢竟寶藏巖的此時此刻,真的是無數平行世界的縮影。從一個邊緣的都市聚落轉型為住戶混文藝活動兼拍照打卡的地點,經常也是你過你的生活,我做我的創作。呈現地點也增加了這種印象的強度,畢竟邊境52展間,過往也是容納各種居民的住家,而今已成為空調齊備的小小展間。

演出的結構大致是這樣的,觀眾魚貫下到地下室時,會看到三個演員正試圖組裝一個活動式衣櫥,並且在各種說明之間,暈頭轉向。偶而演員會走向牆邊拿點工具,但最後衣櫥確實組裝完成,於是有人打開零食卻是把零食灑在地上,有人掃掉零食把零食倒進衣櫥,另有一人推倒骨牌,而觀眾也就被帶到骨牌的另一個區域,這也是觀眾最後一直待著的區域。

在這個空間,有一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是骯髒程度約莫百倍的活動式衣櫥,地上堆積廢物,角落是一個游泳圈,上面坐著一個巨型嬰兒。聲音的部署除了可見的空間、衣櫥後,也包含了窗子之外,以及一開始觀眾進場的空間。

演出的結構大致或許可以切割成幾個「平行世界」,或許因為空間,時間上每個世界大致是輪流進行。如同貼在牆面的說明,盡可能不使用語言(雖然有一段用水管講話還是很語言),也把物件去功能化,或者至少暫時剝離原本的意義,例如牽著小狗看似母親的女子用鑷子幫巨型嬰兒拔牙,卻拔出軟糖小熊與各種玩具,又或者巨型嬰兒變成了人以後,一邊喝著五十嵐(大概這是裡面最維持原本功能的物件吧),把類似仙女棒的塑膠棒子變成電視遙控器,又或者從衣櫥掉出許多垃圾(可以說是明喻了電視作為垃圾吧),爬出一穿著灰色四角褲與黑色高衩洋裝的男孩,遠方傳來的錄音則是差不多三十歲或以上的人都知道的選秀節目錄音(對於自己對這個錄音如此熟悉,我感到某種羞恥)。明明是可愛的小康妮的聲音,配音的卻是洋裝男孩。類似的矛盾在這個演出中不停出現,包含餵腸胃藥給水管吃,用水管當成聊天的傳聲筒(這個倒是還是可以想像),用人行道上的交通障礙物作為爬行的四肢,最後不知不覺地地上的棄物則成為了各種死亡刑具(或自殺器具)。除了物件功能性的轉換,物件也串連了不同的平行世界,例如不只一個人喝到五十嵐,例如那個骯髒的衣櫥,例如一條被牽著走的電動玩具小狗⋯⋯等。每個演員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也都成為不同的人,僅管大多時候演員穿著一樣的衣服,儘管還不至於到人成為物件的思考,但這樣的輪轉確實是有趣味的。

聲音的佈局我非常喜歡,使用物件的方式(例如水管),聲音的空間感,讓演出上大致是單一世界逐漸輪轉的動態增添了繁複性與想像。唯一的語言段落處理得非常好,各說各話每一件事情都好像很好笑,但其中又暗藏了大人會有聯想的字詞,例如夾娃娃⋯⋯等等,裡面包含的殘酷因為演員的笑聲無情地傳遞出來。這種逐漸失控的語言疊加,本身也可以拆解成完全不同且平行的世界,不管是人的發話端作為平行世界,又或者話語作為平行世界,都是可能的解讀。

不管哪個世界,看起來都有點灰暗,但一邊看著,確實能清晰地想到,這世界真的就是如此殘酷,世界可以是平行的,階級的世界,性別的世界,政治角力的世界,戰爭的世界,地理性並不是唯一的距離,人選擇所見所接觸的或許才是。確實從這個角度而言平行世界是越來越擠的,在有限的條件裡面,每一個人比較或者辨識的線索都會越來越精細,換言之,那些使彼此相同的,或許在當代,已經是彼此相異的證明。

大致上,這是個很完整的呈現,感受到創作者的惡趣味,如果說有什麼期待或者可以再思考的,應該是物件的轉換,很多時候是功能上的改變,很少跳脫現實世界可供聯想的動態。翻轉物件本來的意義,除了功能的替代與使用外,還有其他可能性,或許再發展以後,感覺又會不一樣了。

《平行世界越來越擠》

演出|公休劇場
時間|2018/07/22 14:30
地點|寶藏巖邊境52展間地下室B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
導演的場面調度,展現對文本的極大尊重與自我節制,以簡潔的手法,讓演員的身體與聲音在幾乎空無一物(除了必要的桌椅和視覺焦點的紙捲),但有強烈設計感的劇場空間中,自然而平靜地流動,有效地發揮文字內涵的戲劇性與抒情性(lyricism),貼切呼應作品主題。自屋頂平滑地斜掛而下,位在舞台中心的特殊材質「泰維克」紙捲,雖是舞台視覺焦點,但並不會轉移或妨礙我們的觀看、聆聽,而更像是舞台上的第N個角色(文學作家、Bella的一夜情對象),與戲劇文本平行互文的其他文本(創意寫作課程指定閱讀),或者角色生命情境的隱喻(Bella自殺的嘗試),最終更成為角色個人生命的寄託:Bella的最後一段獨白,全場靜默無聲,以投影呈現在紙捲上,我們彷彿隨著她的引領,翻著書頁,讀著她為Christopher寫下的悼詞,沉靜地聆聽著她——或許還有我們自己——內在的聲音。
3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