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笑聲掩蓋悲歎《Mackie踹共沒?》
9月
24
2012
Mackie踹共沒?(一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00次瀏覽
黃佳文

一心戲劇團歷經多年的耕耘、培植已有所成,其成果在凋敝的戲曲圃壤中顯得格外茁壯,不僅開拓新戲路,也嘗試融入有別於傳統戲曲的劇場藝術,將歌仔戲重新包裝再展現,自《買官記》、《狂魂》可見其試驗的跡象,《Mackie踹共沒?》更在前作的嘗試上,一轉過往歌仔戲演出而成就出「融合當代與本土氣息的胡撇仔戲」。

《Mackie踹共沒?》改編自布萊希特《三便士歌劇》,但通過一心戲劇團固定班底的策劃、製作,成就一部不失傳統風味又別具新意的歌仔戲;令人可喜的是,全劇在音樂、舞蹈、肢體動作的搭配上,有著突出但不搶盡丰采的表現,可見導演劉守曜掌控場面的功力,誘發演員流暢自然地演出;而音樂設計何玉光在早先幾部劇作累積了編創成果後,憑其識見通過音樂協調歌舞場面,可見其設計之用心,其團隊成員人數雖少但能獨當一面,串聯傳統曲調與時興新曲的音符,突破音樂的限界而奏出新聲,著實居功不小。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編劇劉建幗的巧思,其所構設的人物、情節在原作基礎上翻新,改以詼諧趣味的調性來演繹故事,逗弄多數觀眾的愉悅情緒,在劇中亦相當直接地嘲諷、挖苦社會時局及有關人事,舉凡帝寶、財團、搜查票、保外就醫等詞彙,其背後所含括的問題值得大眾省思。就全劇而言,劇情的安排及笑點的鋪設很有劉建幗的風格,構思頗為全面的《Mackie踹共沒?》,預留給導演詮釋的空間則顯得有限。

《Mackie踹共沒?》面對許多觀眾無疑是部有趣的作品,但不禁要問這齣戲該笑嗎?全劇所反映的是臺灣的社會問題,編劇極盡所能嘲諷官員、商紳舞弊瀆職,讓觀眾認清「什麼時代這等悲哀」,民眾本該難過、氣憤,為何反倒一笑置之?笑,能否解決問題?這也凸顯了民眾在娛樂的當下早已習慣漠視社會問題,這或許是編劇所安排的一個隱藏式警訊,若臺下的觀眾是居銜的官員、商紳如何笑得出來?

就演員表現而言,孫詩珮在《買官記》中的磨練,使其在《Mackie踹共》錢老闆一角,老生的唱腔及逗趣的表演相得益彰;飾演莫浩然的孫詩詠偕其閃亮丰采登臺,表演方式也有所突破,與虎捕頭陳子強等人的互動過程中尤顯機趣。不過孫麗惠、陳昭薇的表演,或因劇情安排著重在官、商、盜所致,使其表現泥於俗套而相形失色。

一心戲劇團近幾年所推出的作品,在劉建幗、何玉光等合作夥伴操刀下,開創出不同以往的新戲路,也嘗試跨文化改編,但就改編的成果而言,移時易地之外,劇情內涵應能切合台灣社會文化,這是許多劇團皆應留意之要緊處,而在改編過程中,也該關照這塊土地上的人情世故,戲劇作品不該過度趣味娛樂而減消了原劇的旨趣。當然,在當前的藝文圃壤中,觀眾是否捧場是劇團所在意的重點,以笑料為賣點不失為一種號召,如何拿捏趣味與意涵成了每個劇團所必須認真思考、面對的課題。

《Mackie踹共沒?》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2/09/02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齣借布萊希特的本,裝進歌仔戲袋子的舊瓶新酒,疏不疏離無關宏旨,觀眾融入演員表演,盡情欣賞「戲」味。Mackie是誰更不重要。唯一可辨識的就是,這是一心,一個可以磨練,能被激發潛能的年輕歌仔戲團。(紀慧玲)
9月
04
2012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