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劇場的破與立《H2O》
10月
14
2019
H2O(両両製造聚團提供/攝影管信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2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寶寶劇場(Baby Theatre,又譯嬰幼兒劇場)在歐美熱絡發展十多年後,臺灣則是近五年才慢慢有人注意。從両両製造聚團這幾年的寶寶劇場創作,以及新作《H2O》看來,両両製造聚團允為臺灣目前推動寶寶劇場步伐最穩定,也具有國際觀和企圖心的團隊。

若有持續觀察歐美寶寶劇場會發現,寶寶劇場有其獨特的形式,著重在對寶寶感知與想像的刺激開發,透過簡潔不繁複的空間物件構造,不必明說一個故事,卻又能引導寶寶身心被吸引而全然沉浸其中。這當中每一個細節的呈現,背後都需要有幼兒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藝術與美學等各領域的密切支撐與結合;就算沒有結合,也不能違逆反差太遙遠,必須掌握寶寶的身心特質再去思考創作,絕不能以成人創作者的自我意識投射,以為只要做出可愛的東西就是寶寶所愛。所以,寶寶劇場的難度較之兒童劇場、成人劇場,其實更大,也必須更小心翼翼!

《H2O》以水為概念延伸表演,演出開始我們置身於白若雪地的空間,頭頂上懸掛著白色布幔,還點綴著造型如「O」的鏡子;空間另一隅,則見一個白色紗帳,帳幕裡有一名舞者蜷縮其中,靜靜如睡。沒有流水聲的音效,反而是略為尖銳的顫音緩緩導入,一個白衣舞者走進來,隨著音樂舞動。舞者的身體,可以是水流動的隱喻,但對寶寶而言,他們還不會思考抽象的身體語言,只是純粹的觀看──看動作,以新奇的眼光認識這就是舞蹈。當舞者無意去討好寶寶,不讓肢體動作轉化成幼兒律動般簡單可愛又機械化,反而是繼續順著有些低沉似陰風陣陣的音樂舞動,帳幕裡的演員甦醒,緩緩走出和舞者有了互動。開場這一段演出,Nigel Brown的音效/音樂設計遊走在偏鋒,倘若再更拔尖、詭異,恐怕會造成寶寶的恐懼不適。我欣賞的這場是「0-2歲寶寶專場」,現場見到的寶寶們反應都是正常鎮定,毫無躁動不安,那就表示這次大膽試探寶寶們可以接受的音頻結果,是通過寶寶們的考驗。格律形式的破,牽動了表演的韻律節奏,這是一次勇氣十足的冒險嘗試。

我們或許也可以再這樣詮釋:白色紗帳象徵母親子宮,是孕育寶寶生命所在,其週遭有羊水溫柔包覆著。胎動與胎音從來不會是和諧統一於固定狀態,會因生命力變化。走出白色紗帳的演員,彷彿是生命呱呱落地,要開始觸摸、探看、感受現實外在的一切,於是水管出現,在光影變幻之間,展現出物品劇場的想像趣味,可以幻化成大象鼻子、猴子尾巴、蝴蝶翅膀、蓮蓬頭……。視覺營造的幻象,會帶給寶寶大腦美妙的學習和刺激,被激活的腦細胞,大腦神經元突觸會因化學物質與電流互相作用,促成附近神經元的連結活化,奠立人類心智活動發展的基礎。寶寶劇場精神恆常不變要立基於此,帶領寶寶啟動五感去探索外在,失去了想像,生命力也隨之枯萎。

從物質的水到生活中與水相關的物件,這一步步架構的劇場想像,到最後把一個個金字塔狀的銀色道具搬至舞台,冷白燈光投射那瞬間,我好像看見一座座冰山,我們又航向了想像的他方,似又提醒我們這世界正在暖化,冰山正在崩解碎裂,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孩子,正被我們推向危險邊緣。換言之,這個作品其實包裹著一層憂傷,像一把斧頭斬破了世界安好的表象。可見寶寶劇場未必只能耽於甜美夢幻,或者嬉鬧遊戲,両両製造聚團這回創作的自我突破,更見先鋒實驗之姿,對於我們思考寶寶劇場的面貌,又提供了一個自由且不羈傳統的範例可參。

《H2O》

演出|両両製造聚團
時間|2019/10/11 13:30
地點|台中玩劇島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身為藝術工作者,我們應為不分年齡階層的所有兒童,提供相對應可供參與的藝術型態,站在基本人權立場,我亦認為孩子們和大人們一樣,有走進劇場、走進電影院、走進美術館等場域的權利。(張毓珍)
6月
24
2019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