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琪的身體迷航《身體輿圖》
10月
22
2012
身體輿圖(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2次瀏覽
陳品秀

去年,一當代舞團在華山演出蘇文琪創作、演出的作品《W.A.V.E.城市微幅》一鳴驚人。斷了頭似的身軀,如獸般的爆發力和動作樣態,在上方活塞似的燈具上下交逼的壓迫下,狂野而大膽地描繪出一幅失去人性而沉淪的機械世界。

然而,今年應兩廳院邀請而做的《身體輿圖》,卻彷彿在藝術的航道上,遇上了希臘神話的海妖賽倫,在形式主義歌聲的魅惑下,迷失了身體的方向。

《身體輿圖》有個非常美麗的開場──

整個舞台的裝置,像一個半開的、超大型的手提電腦,螢幕的微光映照在鋪了光滑塑膠軟墊的舞台上,有著水天一色般的開闊、純淨的景致。幾近全裸的蘇文琪背對觀眾蜷臥一隅,逆光剪影下,彷彿出水芙蓉般,靜靜飄浮在「水鏡」上。

她的臀部,巧若無聲地抬了起來,帶動她的下肢行動。或者腳尖輕點、或著腳掌滑過水鏡,怪異、猶豫的舉止,像在測量、探索她身體小宇宙之外的大世界。隨著身體的位移,水鏡兩邊產生的鋸齒狀黑影也纖纖颤動著,與迴盪在場內的低頻音響交相呼應。

有那麼一瞬間,彷彿看到了出身日本舞踏的「永子與高麗」的作品《輓歌》…

蘇文琪刻意低著頭,抹去觀眾對表演者人類身分的認定;她以背部、下肢帶動身體的動力改變人類物種的特定行為模式,就如同她在作品《城市微幅》裡所做的一樣。企圖讓原本是「人」的表演者,透過詭異的生物行為的「變身」,來獲取更寬廣的詮釋。

但在《身體輿圖》裡,這些「變身」已成為她身體表現的慣用手法,不管是對現場聲響或文字,身體部位的運動的方式、精力、速度,都沒有開展出更細膩的對應層次。

演出中間有一大段,蘇文琪站在黃亮的燈光前,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單單一具曝亮、幾近全裸的女性肉體,毫無遮掩,沒有情感,也甚至不能引發任何感官的慾望。她也終於抬起頭來面對觀眾,成為一具從劇場幻象走出來的真實肉體。

無論音箱透出的詩句(由周曼農寫作的文本),是破碎、斷裂的名詞形容詞,還是「我從來就沒有機會知道那個孩子是用左手還是右手寫字」如何如何,她都一樣只是站在那裡(偶有些微的傾身、微蹲)。彷彿要用如此真實的肉體,來對應外界事物的無常和虛無。但對觀者而言,卻真如茫海飄浮,抓不到救生圈。

演出最後,蘇文琪又慢慢轉回異獸的姿態,直至躺下,回到一開始水波不興的狀態。一個突然的站立,演出剎然而止。

《身體輿圖》的創作主體企圖探討許許多多關於自然、死亡、真空、詮釋等一連串的哲學思考和悖論(比方「詮釋一個不可被詮釋的現象」),並試圖透過真實存在的身體和運動來展現。

然而好比賣矛賣盾的故事,原本就是個矛盾的存在。《身體輿圖》太多主題、過度鑽研的結果,使得即便有了吳季璁創作的影像和王福瑞設計的聲響,為作品提供了絕佳的景致,許多創作思考的對話依然停留在創作者間回響,而未達到觀眾的眼前。

《身體輿圖》

演出|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2/10/20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真空」的身體是否得以成為意識的身體一個純粹的對立面?如此遂聽到那反覆的提問:「為什麼?」「但為什麼要親近死者?」《身體輿圖》帶進了文本和死亡的命題,亦意識地將制定性的語言削抹又浮現,破碎,隱約,構成音樂性的存在。沿此,自然害怕真空,卻自然傾向真空。(李時雍)
10月
24
2012
科技渴望進入審美與人性的領域,而身體藝術希望探究如何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共處,不再對立。從YiLab蘇文琪一貫的創作方向,以往對科技藝術的沉思應和,在這次《身體輿圖》則對身體的內向剖析更前進一步。如同自我凝視的空虛無底,我們發現:在這種新藝術形式的探索旅行中,思想,存在於對形式最深入的思考。(林乃文)
10月
23
2012
這些單向的明確語言,進入了去意義的舞台空間之後,舞者的身體簡直不知該置於何處?只能配合語言,勉強展現女性身體的另一種驕傲。最後,舞者在經過一段生命的領悟,回到原地躺下,然後又醒來,在若有所感的回眸中,結束了這個演出。《身體輿圖》看不到全景,大部份演出,只剩下相互分離的單薄身體與不明思緒。(謝東寧)
10月
22
2012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