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無言的戰爭《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12月
04
2012
天倫夢覺:2012無言劇(許斌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0次瀏覽
陳榮鈞

演出地方不是一個很大的場地,但是舞台設計建構出來的空間,令人感受一股強大的能量。舞台上方,懸掛著許多件衣服,燈具就藏在這衣服的內部,光線透過不同衣物的材質,散發出各種令人聯想的氣氛。舞台中間,一個人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外的空間,被一個正方形的小水池四面包圍,透露著孤寂的味道。

外表孱弱瘦小的兒子,隨著劇情的推進,而讓人有著不同的角色解讀。一開始,兒子慢慢脫去身上的道具,回歸到最簡單的自我,也顯露出些許的殘缺。當母親出現,與兒子享受天倫之樂的吃飯時光時,母親卻將兒子綑綁,施以野蠻殘酷的餵食方式。若不順從母親的意,隨即招來一頓毒打,對照的是,在施暴後的母親會展現出溫柔的一面,盡其所能的安撫兒子。

接下來,兒子企圖逃脫,卻失敗了。但,後來突然被母親強迫裝進紙箱中,離開了那個孤寂的位置。繞了一大圈還是脫離不了母親,甚至被親愛的母親以雞蛋攻擊。兒子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翻出書包中許多可以拿來攻擊的道具,邊咒罵邊攻擊幻想的敵人。下一次母親來關切的時候,則是全劇情緒最高漲的時刻,兒子奮起反抗,瞬間角色翻轉,兒子將母親反制綑綁,用盡生命吹出本劇最大聲響的刺耳哨聲,以示其憤怒。不過最終兒子還是回到原先的個性樣貌,將母親鬆綁,依偎在母親的腳邊。

戰爭,對於七年級的我而言,是個遙遠的名詞。但劇中呈現的暴力與對立,卻是無時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劇中四面環水的孤立位置與兒子的角色,令人聯想到現今的台灣處境,或是那些國家地位較低的地區。相對強悍的母親,如同目前世上的經濟軍事強國,使用著自己的方式,有形無形的殖民著弱小地區的人民。觀賞完本劇後,想到劇中的情節,不也就是現今諸多事件的縮影嗎?不禁感到幾分唏噓。

本劇因為沒有語言,更加考驗著演員的肢體表現與導演調度。演員鄭志忠發散出個人的充沛能量,佐以許多符號性的道具輔助,讓這沉重的議題不流於沈悶。演員黃大旺雖無太多戲分表現,但也適時的建構出那種帝國主義性的壓迫感。此劇就如同導演王墨林的言論風格,直接了當,不矯情做作。柳柳春劇社這一戰,雖無法明確論其勝敗,但的確是打得漂亮。

劇碼演完了,台上的戰爭結束了,但世界上依然有著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持續的在發生。導演在演出後,希望我們能得到一些光明的希望,或許這場戲的重點,不在於戰爭,對立與暴力壓迫,而是帶著愛,去關心我們的生活環境,甚至是整個地球村的居民。

《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2/11/23 20:0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