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人的茶園心事《擺渡・戲夢》
12月
31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4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桃花過渡》在客家三腳採茶戲「十大齣」中的定位十分特殊,因為故事的主線已不在「張三郎賣茶」的情節上,而是轉換到妻子搭船尋夫的艱辛路程。《擺渡‧戲夢》進一步擴寫了內容,不再聚焦於洪桃花與船翁的「相褒」對唱,只保留「船」其中隱喻的「擺渡」之義,表現女人對愛情、婚姻的理想、慾望,與不確定感。

觀眾入場時,三個閨密像夢一般,在舞臺上似笑非笑的環顧全場,她們笑的是愛情的純真可愛,苦的卻是婚姻中的種種困境,她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就像一艘等待開動的船隻,和一個等待擺渡的船客。全劇就在喝下孟婆湯中開始划行……

本劇三大女主角分別由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擔任,孟姜女代表了初戀的萌芽,潘金蓮則是慾望的化身,洪桃花的形象除了統合前兩者外,更凸顯了「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鼓勵丈夫張三郎出外賣茶,卻苦苦等三郎回家)的心理狀態。這三個女性在茶園中各有各的心事,我們可以將其看作三個不同的副線,亦可認為這是洪桃花的獨白,孟姜女與潘金蓮都是她心中的投射作用。

由上觀之,《擺渡戲夢》創作形式沿用了三腳採茶戲中的「串戲」:即每段故事可獨立演出,亦可將所有故事串連演出,最終呈現的是「合」、「分」、「合」。時序上的安排也緊依靠【十二月採茶】的唱詞,羅香林曾說:「客家男女,雅好歌唱,偶過岡頭,樵夫薪婦,耕子牧童,唱和之聲,洋洋盈耳雖其歌詞多屬男女相悅之句,然其婉曲取喻,哀感玩豔,有足多者。」自古流傳的客家山歌,確實都以男女情歌為主。春、夏、秋、冬四季代表茶園的時間表外,更表現出初戀的萌芽、熱戀的火燒、情感的蕭瑟,與愛情的堅貞不移,簡單卻又不簡單的描繪女性從純真、熱情,到日益成熟的堅強自主。群舞演員之間的互動也強調男女之戀的特點。

在表演的形式上,《擺渡戲夢》與多數的客家戲曲一樣,洪桃花、潘金蓮、孟姜女依舊還是「三腳採茶戲」的角色編制,孟姜女保留了傳統戲曲的「苦旦」形象,潘金蓮加入了現代音樂劇的大膽與露骨,洪桃花除了客家九腔十八調的婉轉外,後設與相互觀照的狀態讓她從一個傳統客家女性脫胎換骨,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女性,不過角色的重點已不在外在的形象與表演元素,內在的心理裂變才是本劇真正的要旨。

不過可惜的是,在潘金蓮的橋段中,為了要呈現其慾求不滿的形象,特地編排了與眾多猛男的肚兜熱舞,筆者認為或許是要讓全劇更符合現今社會的「進步觀」?其實這樣的加油添醋大可不必,反倒是破壞客家戲的原有特色了。但從景勝戲劇團的角度來看,這種「破壞」與「重構」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在講究精緻大排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和各式大型文化活動中,傳統客家大戲多由資源充沛、音樂設計、編導嚴謹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獨領風騷,但實驗性質高的新戲曲卻是難以駕馭,所以我們很難看到更為多元發展的客家戲曲,不過「戲曲夢工場」的「小劇場」形式卻能夠吸引小型的客家戲班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在「黑盒子」中製作出一齣齣非典型的作品,是相當可喜的。

《擺渡.戲夢》

演出|景勝戲劇團
時間|2021/12/05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細觀整個作品,無論是原「桃花過渡」中的桃花女是欲渡者的身分,或是在本劇中,洪桃花自身亦陷於迷津中。兩種桃花都須有人引渡,又如何能扮演擺渡者的角色,乘載自身與他人的生命重量?
1月
06
2022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