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為念想:2021老屋計畫《吉光片羽vol.2:家》
12月
30
2021
吉光片羽vol.2:家(飛人集社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0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飛人集社的老屋計畫,選擇「在台北紀州庵古蹟、高雄黃埔新村眷待期休憩所及金門瓊林聚落老閩宅等三處具獨有特色的老屋內進行演出。」,從節目單可見,劇團演出的目標是希望「讓老屋化為時間的載體,交錯著古今的生活記憶,人們重新匯集在這裡,讓老屋子以另一種形式發光。」【1】

誠如上述誠實樸素的解釋,觀眾在這場演出中,進入一種十分奇特卻又平常的場景。沒有華麗的舞台佈景,也沒有複雜深刻的文本台詞,有的只是一群人聚集在一個老屋中,靜靜地觀看聆聽感受一些老物件的故事。其中,最為特別(也可能是最令人不習慣)的是,這些故事的傳遞重點並不在於透過語言,而是透過操作物品時的演員肢體的律動,以及擺弄物件時,光影時間那淡淡而確實存在的流動感。

不同的物件訴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生,從家計簿開始,觀眾可從演員的敘述中聽到一位母親如何操持她的家庭規劃——幾元買麵包,幾元買魚,日常又平凡的家庭生活,透過家計簿的「聲音」緩緩展露於觀眾面前。然後是印章對於人的意義。蓋印章這件事,某種程度象徵了一種許諾,透過演員的肢體操作,印章的意義被放大被重新定位,吸引觀眾去「注視」身為一個物件的「印章」,而非使用印章這件事。還有,大伯帶回來擺在客廳裡,只能看不能玩的俄羅斯娃娃,以及早就不用,卻每次搬家都帶著的砧板⋯⋯等,與其說整齣作品是演員在演戲,不如說是,老屋與舊物在帶領觀眾,感受它們生命中曾經的記憶流動。透過重新詮釋人與物件的關係,觀眾能發現《吉光片羽vol.2:家》的努力,是讓物件帶回曾經有過的生命經驗與記憶。回到同節目單所說:「匯集老屋、舊物、偶戲、老照片、故事等等素材,讓那些陳舊物件回到時間裡,交織成「以物為出發」的戲劇氛圍說說回憶中的日子。」。


吉光片羽vol.2:家(飛人集社提供/攝影李欣哲)

來到表演的後半段,我們可以看到「偶」的出現,那彷彿是另一段片段的生命故事的重現。演員與偶完美的結合,呈現給觀眾的是演員的呼吸肢體如何與偶的調動操弄融合,像是,三個人一起掃地一起做事的默契,揉膝、捶腰、擦汗,我們觀看且注視的,只是一個平常的記憶片段,一件生活瑣事的日常經驗。《吉光片羽》將傳統劇場元素的成分降至極低:少量的語言文本、簡單的演員構成、微小的舞台、音樂的單純化⋯⋯等,使觀眾容易體會老屋作為一個環境呈現的重要性,也使觀眾能跳脫對於傳統戲劇的要求,而沈浸於感受物件所透露出的氛圍與律動。更觸動人心的是,觀眾透過感受表演中的物件素材,不管是老照片舊物品,都能觸發觀眾回憶起自己某個生命片段中的某個難忘物品,可能是初戀男友送的那個銀戒,也可能是奶奶買給妳的第一個書包。

《吉光片羽》展現了飛人集社劇團一直以來探索物件與人之間的美好連結的努力,將那些曾經的感動記憶用一種樸實溫暖的態度呈現,提醒我們重新記憶起個人生命中的點滴時光,建立在舊的萬事萬物的樸實念想上。這樣念舊戀老的情懷思考,與現今求新求變,一切電子化的生活模式相比,更能呈現出某種不合時宜的溫暖堅持,也讓看戲的你我能重新審思老與舊的深層意涵。


註釋

1、第一段引號內之文字,節錄自《吉光片羽vol.2:家》相關露出及節目單。

《吉光片羽vol.2:家》

演出|飛人集社劇團
時間|2021/12/25 14: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