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中的美麗《我為你押韻-情歌》
10月
29
2013
我為你押韻(創作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36次瀏覽
梁津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生)

創作社成立於1997年,十七個年頭來,始終秉持著對戲劇創作的熱情。2011年,團隊開啟了與年輕一代劇場人合作的「CS監製計畫」;在新血編導與資深製作、設計群的相互激盪下,誕生了加演三年不斷的《我為你押韻-情歌》及入選文化部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的《檔案K》。筆者此次觀賞的《我為你押韻-情歌》,除了先備條件:獲臺北文學獎的劇本之外,再加上陣容堅強的製作團隊,使得這齣戲在臺灣南北四縣市巡演過後,還能跨海到上海、北京上演。

編劇馮勃棣的作品跨影視與舞台,更是臺北文學獎的獲獎常客;在《我為你押韻-情歌》中,處處皆可以見識到這位劇作家的字字珠璣,凝鍊的詞句中時而雙關,時而嘲諷,時而逗得觀眾會心一笑。角色編劇柏翔在劇中輕蔑「庸俗」,擁抱情歌的女孩維英卻也替普羅大眾發聲,指正著柏翔不離口的「主義」與「意識」,究竟誰雅誰俗?彷彿在竊笑那些自視甚高的道德人士。劇中台詞裡的「打假球」與「對嘴歌手」,更是直接地反映著前些日子裡,充斥在臺灣社會中的浮爛與虛偽。

劇中後設地穿插使用「劇中劇」的手法,配搭著新生代導演楊景翔的特殊手法,將〈志明與春嬌〉復古呈現,以Beatbox動感化莎翁原著《羅密歐與茱麗葉》,還有最令全場賁張、爆笑不已的〈大師兄與小師妹〉。短短一個半小時多的演出中,三位演員皆負擔了極重的份量;除了得精準地接住每一句快速往返的台詞,還必須在多個角色和情緒中快速轉換。從寫實表演到風格化詮釋角色,演員們在肢體和聲音表現上相當優異;他們運用靈活的身體和寬廣的音域,為每個劇中人細膩地設計專屬於其的特性,立體且鮮明地呈現於舞台上。而在林家麒精湛的踢躂舞段落,與蔡佾玲的靈巧和肢體伸展度,更可見兩人在舞蹈專業領域上必定下過一番苦功。王宏元既能以樸實不造作的自然演技打動人心,又能化身逗趣小天使和嬌嗔小師妹,使得演出增豔不少。在〈志明與春嬌〉的段落裡,演員之間默契十足,三人輪番兩兩一搭一唱,展現到位的雙人動作與掌握得合宜的戲劇節奏。演出中也充分利用了第一景旅店裡的浴缸、馬桶和洗手台,以及之後多場景皆出現的大畫框,演員或坐、或站、或跳躍、橫跨,絲毫不浪費舞台設計的每一個環節。

即使劇中不乏無厘頭的爛梗,以及依然落入俗套的主軸劇情,筆者認為經過了編劇的精心編排之後,反而賦予了整場演出身在俗中卻「脫俗」而出的力量。柏翔和維英之間那段看似芭樂的緣分注定、痴痴追愛和最後的偶像劇完美大結局,背後卻隱含著平凡人之間不受功名利祿影響的真實愛情。莫談高尚與否,或許多數情歌庸俗,就是因為有那高潮迭起,才令人刻骨銘心,如同愛情。

《我為你押韻-情歌》

演出|創作社
時間|2013/10/17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四連棟B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