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與性別的雙重解讀《風月救風塵─華麗升級三度加演版》
11月
19
2013
風月救風塵(白雪綜藝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09次瀏覽
汪俊彥(特約評論人)

白雪綜藝.劇團第三度推出改編自關漢卿的作品《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首次演出在2008年的紅樓劇院,並在隔年加演。前兩次的演出劇名全名為《胡BB風月救風塵》,製作之主打角色自然是演員胡BB飾演的趙盼兒。這次的製作,為了完成在文化部與台北市文化局支持下,以觀光劇場為核心所打造的長銷式演出,半個月來13場的演出,分成兩組演員。風組仍由胡BB飾趙盼兒,團長松田丸子飾宋引章;月組則由松田丸子飾演趙盼兒,並引進年輕演員支援演出。當晚的演出為風組擔綱。

劇團團名為「白雪綜藝.劇團」,將白雪綜藝與劇團間隔出了停頓號,應該不想讓人誤解該劇團為「綜藝劇團」,而是名為「白雪綜藝」的「劇團」。為什麼大費周章解釋劇團名稱?接下來,我想同時討論白雪的兩種身份:作為觀光的綜藝式反串演出,以及作為「小劇場」式的性別表演。

作為綜藝式的演出,白雪發揮的淋漓盡致。清一色的生理男性反串自是最大的賣點,名妓院雪月樓之五位大班:趙盼兒、宋引章、王雪娘、小金鶯、百花嬌,以及八位小妓:鈴鐺、芙蓉、翠笛、銀箏、織畫、羞月、語柔、語嫣。演員個個能歌善舞,大班出場時皆有專屬主題曲刻畫身份(如趙盼兒出場的〈非常女〉令人想到霹靂布袋戲的轟動上場)與性格並由小妓伴舞;小妓亮相時,也分別以不同的國內外舞曲(如電音女神的〈練武功〉)上場獨秀,併以彩帶舞搭配變臉、new jazz等技藝,佐以五彩繽紛的古裝、絢爛頭飾、婀娜體態與懾人眼神,令觀眾目不暇給。而劇中靈魂自然是胡BB以綜藝節目主持人的風趣,不時插話、損人、穿插時事(如食品安全問題),主導戲劇節奏;加以松田丸子反串的美貌色藝,演員身上的香味,情緒、視覺甚至嗅覺均能提供滿足。製作基本上沒有更動關漢卿原著情節,劇末紈褲子弟周舍在趙盼兒勇氣與智慧過人解救宋引章之下悻悻而返,也滿足了綜藝大團圓的結局。唯一略有缺憾的是,過場暗幕時間稍久與演員由觀眾席進出太過頻繁,舞台氣氛無法順暢累積;許多時候主角因完整演出歌曲,而因短時間重複動作,反降低了精彩程度,亦讓劇情進展略有拖沓。

但我覺得白雪的《風月救風塵》可以/能不僅僅只是綜藝。性別作為表演(performative)一直就是批判性別二元的重要利器。白雪的男演員雖然婀娜多姿體態妖嬌,根本無異女體;但我認為演出並無意單純販賣反串,而是反而凸顯了性別的政治性。首先,我們可以認為主角皆以其低沈本嗓歌唱說白,不斷提醒因體態與聲情反差而產生社會性別(gender)的表演性;而小妓們陽剛性的街舞風格加上動輒在台上翻筋斗、雙截棍,也彷彿告訴觀眾他們不是「女人」,或者更精確地說,他們不是父權要求下的第二性。這個揭露性別建置的身體,同時結合胡BB不斷打亂敘事,以疏離效果打破敘事的寫實。換句話說,所謂的被普遍認為的「自然」或是「真實」,都不過是建立在社會符碼的運作,誰也沒有宣稱自然與真實的權力。以此出發,性別不是一場演出(performance),而是一場表演(performative)。至此,演出或許可以更進一步閱讀:全男身的演出成為一場由趙盼兒領軍集合性別邊緣力量(娼、女人、同志、變裝、跨性別、年長(?)等),解救遭受家暴與性別暴力(當異性戀周舍發現妻子竟然是男的)的宋引章。

《風月救風塵─華麗升級三度加演版》

演出|白雪綜藝.劇團
時間|2013/11/16 20:0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