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特色,與世界接軌《雨》觀後感
4月
02
2014
雨(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8次瀏覽
吳淑鈴(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根據國內從事佛朗明哥教學與表演的舞者表示,目前全台學習佛朗明哥的人數,保守估計可能只在一千人左右,若包括曾學習過的人數也只是數千人而已。不論其數據是否有誤差,可以確定的是佛朗明哥舞蹈在台灣只是小眾藝術。雖然現實是如此,但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雨》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竟然觀眾幾乎爆滿,這讓人感到意外。筆者從這次的演出中發現幾項特質。

一、從世界共通的舞蹈中切入,容易走入全世界:《雨》的涵義,依據伊娃.葉爾芭波娜的想法是要描述「愛能融化孤寂」,所以一開始舞台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群,伊娃.葉爾芭波娜從觀眾席走上舞台融入人群,但表達出來的卻還是孤寂。她運用現代舞蹈的技巧,讓人一開始錯以為是現代舞的表演,但之後開始溶入佛朗明哥的肢體動作與節奏,故可以很清楚判斷她的舞團是屬於後現代的佛朗明哥舞蹈。把傳統融入現代代表的是能與世界接軌,現代舞原是世界共通的舞蹈,這樣的表現方式容易讓全世界接受它。而另一方面也把家鄉的佛朗明哥舞蹈行銷到全世界去。

二、表現出民族的韌性與尊嚴:舞蹈來自生活的經驗,每個民族會因為地域與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其民族的特質。就如同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在祭孔大典的八佾舞就呈現出莊嚴、穩重、規律的肢體動作。反觀非洲或原住民舞蹈,會因為祭祀天神呈現野蠻與暴力。從這個觀點來分析佛朗明哥的肢體與動作,會發現舞者具備有「高傲」的特質,而且大都是獨舞居多,這也代表著該民族性是重視「個人英雄」。從歷史的觀察發現佛朗明哥發源於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在小酒巴的表演。數千人來吉普賽人在世界各國流浪,雖然經過數千年的顛沛流離生活,卻也可以從其舞蹈表現中感受到內在其民族自尊心的傲骨。

三、藝術不再只有真善美:一般人對於舞蹈的概念是肢體動作有優美、要能感動人心。而在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的演出中,肢體動作固然有一定的美感,但很多的橋段中舞者雙手撩起裙子,露出雙腳。甚至翹起屁股,拚命的踢出快速的節奏。它呈現出來的是故事中人物情緒的發洩。這樣的表演模式也較偏向戲劇的表演方式,而不像一般舞蹈所呈現的美。

舞蹈不再是單純的領域,往往能透過不同的領域相結合而呈現多元化,讓表演藝術更璀璨。這對於表演者來說是一項警訊,也是一個引導的方向,鼓勵自己多接受相關領域的概念與專業,可以開闊自己的想法與道路;故步自封或輕視其他的表演藝術,並不會讓自己更好。

四、自我的啟發:目前國內最新的順口溜之一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同理,與其自覺國內舞蹈環境不好或懷才不遇,道不如學習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創造自己的舞蹈特色。先瞭解世界,才能融入世界。閉門造車、努力學習,也不一定能跨出國界。舞蹈不能再只是自己喜歡就好,應該先了解別人喜歡什麼,再投其所好,開展自己的表演事業。

《雨》

演出|伊娃.葉爾芭波娜佛朗明哥舞團(Ballet Flamenco Eva Yerbabuena)
時間|2014/03/2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佛朗明哥源頭為流浪飄泊無所依的吉普賽人,裡面中有大量的悲憤、抗爭、希望、和自豪情緒直接的宣洩。如此赤裸、直白的揭露內在的方式,渲染與激發觀者的共鳴。因此,這樣的怨嘆曲調便不在只是悲傷而已,裡面或顯或隱是向如此冷酷、生存、無盡的生命致敬的意味。(葉根泉)
4月
01
2014
《漚少年》一作可被視為一場對觀看結構的提問:被預設為「看不懂」的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被轉化為理解的主體?還是只是在表演結構中扮演「等待理解」的角色?
7月
10
2025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