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展演的魅力《阿香的繪葉書》
9月
22
2016
阿香的繪葉書(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9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兩廳院藝術出走」專案今年由王靖惇編導,結合台灣創作歌手陳昇及新寶島康樂隊,延續去年《阿章師の拉哩歐》的模式,展演移至場館之外,在兩廳院藝文廣場上演出,交融戲樂說唱,將故事的力量打入普羅大眾,於此偌大的開放空間裡,展開了一場活潑生動、視聽兼具,親民又不失精緻的外台戲。

不若王靖惇先前作品,充滿多組人物、次情節不斷,有時一戲包裹太多零碎片段的情況下,偶有劇情偏向的窘境,相較之下,《阿香的繪葉書》短短九十分鐘,單線故事,行動鮮明,簡單清楚。阿香過世後,餐廳即將結束營業,四十週年紀念的這一天,也是最後一天營業,充滿了各種回憶。孫子(梁允睿飾)偶然發現一張懷舊的繪葉書(明信片),上面署名是個從未聽過的名字,像是阿香(蔡亘晏飾)的舊情人。於是透過回憶的力量,阿香的孫子進入了阿香的昔日時光,順著時間的流,既魔幻又平實地,將現在延伸到了過去。

過度懷舊有其戲劇敘事上的危險,在於容易陷入懷舊情緒,徒增感傷。此劇雖有懷舊氛圍,卻未溺於其中,藉由讓孫子與年輕時期的阿香巧遇,以簡單的錯認巧合,帶出了輕鬆幽默的情境和語言,加上孫子積極尋找線索、人物行動互動不斷,使劇情並未止於停滯不前的百般愁緒。

故事簡單,但在敘事手法和層次上並不簡單。在這趟追憶旅程中,除了一般的戲劇情境、口述說書,還有由劇中人物模擬默片電影中的音畫分離,演員執行動作,同時配上一邊的旁白敘事者(劉亮佐飾),一人以情感豐沛的聲音,切換於男女聲道之間。更重要的,還有音樂。

此劇在音樂上的使用,仍以純粹歌唱為主,未將音樂唱詞與戲劇內容完全結合,不若音樂劇,卻將音樂與空間的關係結合十分緊密,例如一開場在餐廳中動感熱情的《那魯灣》、古倫美亞唱片發表會上深情款款的《對花》和《望春風》、酒樓裡的藝旦哼起了聲細樂緩的南管唱曲、作為默片電影插曲及片尾註腳的《多情兄》等,不僅空間賦予了歌曲發生的必要性,歌曲也增強了當下情境的空間感。同時,當這幾首膾炙人口的臺灣老歌奏下時,約略可聽見同步細唱的歌聲從觀眾群傳出,懷舊之情自心中油然而生,音樂穿透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共鳴使得舞台瞬間大展大開,涵括了整個外台廣場。此刻,台下與台上彷彿共同營造起整齣戲的時代感。

陳昇數次在舞台上現場演唱,雖未在劇中扮演特定角色,多以當下場合邀請來的歌手之姿出現,但他全然掌握舞臺的展演能量,以及不時與現場觀眾互動的即興能力,插科打諢,活靈活現,加上演唱時豐富的節奏、多變的曲風,像是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歌廳秀,亦像是化身為莎喜劇中看似無關情節卻又不可或缺的丑角,製造著有如戲劇中的插段效果。全場也在陳昇演唱招牌歌《鼓聲若響》時,氣氛和互動都達到了最高潮。

整趟旅程十分流暢,雖結尾略嫌草率,最後孫子以為的阿香舊情人與自己的阿公原來就是同一人,在幾無費力的情況下,全劇的最大懸念就瞬間得到了解決,即便如此,整體豐富的音樂元素和多樣的敘事層次,佐以一人多角、即興互動、錯認巧合、時空和角色狀態自由所共同生成的喜劇調性,不僅融合了戲劇與說唱、精緻與通俗、藝術與大眾,亦讓「藝術出走」並非流於名義或噱頭,而是實質上掌握了適切的敘事方法,發揮了特屬於外台展演的能量與成效。

《阿香的繪葉書》

演出|動見体、陳昇與新寶島康樂隊
時間|2016/09/10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展演不為故事,而為景觀,因此默片演出需要搬至舞台的第二層,藝旦的演出需要幕前獨唱,以確保演出景觀能填滿觀眾的感官。展演不只為景觀,更為歌曲。陳昇與新寶島康樂隊不時插入,完全無關時空更迭的歌曲演出負起串聯全劇的任務。(王威智)
10月
03
2016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