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戲文現演仁義《兵臨城下》
7月
02
2019
兵臨城下(春美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48次瀏覽
蔡諄任(表演藝術教師、戲劇工作者)

敷演改編自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的題材,劇情主軸的骨幹仍保存得以窺見,但詳細內容已有很大幅度的增添涉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援以日本之題材,加入周代諸侯國的元素,各自相映成趣,卻也鎔冶得相得益彰。《兵臨城下》似是一場免不了腥風血雨的戰爭,卻是仁慈與智謀韜略的考驗。

劇情內容是伯、仲、叔、季四個封地諸侯國,叔國被季國併吞,世子叔子遙被追殺,幸得仲國世子仲天臨所救,兩人義結金蘭。叔子遙寄人籬下,鎮日掛心於復國之忠,卻也珍惜情同手足之義。仲天臨後即位仲王,瀟灑仁慈頗俱民胞物與之精神。其常言:「勝負已分的戰爭,沒有犧牲生命的必要」;對比季國王暴虐無道、酷吏殘民,最終亡於子遙刀下。其轉捩點在藉由送報童與百姓的探子消息與地形戰略佳,一舉奇襲直搗黃龍獲勝,而敵方季國王屯營在仲國的狼子湖,其地勢地窪逢雨必泥濘,致使人畜難行,湖邊狼群虎視眈眈也伺機狩獵因而得名。

前四場(從「抗暴收孤」至「巾幗梟雄」)篇幅不長,用以鋪述四國情節,劇情是伯、仲、叔、季四國為線,為了讓觀眾盡快進入情境,耙梳清楚劇情的脈絡,不免在各句台詞初始不斷提到各國,料想上半場多數的觀眾可能已在國度間暈頭轉向而紛亂了。至於,第五場「將計就計」與前面權衡相較後顯長,因此場次的篇幅是否能有伸縮增減的必要值得再量度。

場景的詮釋為寫實、寫意及相互結合的表現,舞台背景陳設極度簡約,不失典雅與詩境之美,簡明扼要,卻能把場面還諸演員,讓觀眾聚焦在表演者的功法。主視覺更以太陽、日月同空、落日餘暉、彎月等象徵性符號,代表著不同國度的場域。在戲中分別有兩處點明國度衢位的地理空間:一、季、叔國需要借道伯、仲二國之境上京勤王。其二、劇末叔子遙言道:「北有王兄仲天臨,北以下有叔子遙鎮南」,可窺見叔、季二國仍屬邊陲之境,伯、仲於北,而叔、季在南。透過天幕懸掛的硬景,亦將時空概念精準傳達。舞美整體頗有日本浮世繪中的風景畫流派「名所繪」之風格,其落日的場景更有詩詞「夕陽餘暉深淺綴,須盡日薄美」的寫意詩境。日之俳句需點明的季語【1】,分別與劇中的伯、仲、叔、季以及日月星辰對於時空分野的詞眼有著不謀而合的感覺。

以歌仔戲的形式表演,揉滲入日式的韻味,整齣戲乍聞是武戲,卻是聚焦在人情義理思索的推演。用文戲大量的唱段取代征戰時對峙搏鬥的場面,與演繹人物內心交戰及心境忖度後的轉變,可謂是武戲筋骨、文戲表情。其中協助搬運換景時的黑衣人用彷彿能劇中摺足運步【2】的方式行走,穩重典雅又快捷,與戲曲跑圓場的行雲流水間頗有異曲同工之處。角色配戴武士刀、劇中使用碰鈴的聲音更增添詩境中的空靈,觀劇之時亦有些胡撇仔戲的味道深入淺出,整體宛如是一幅幅書寫著俳句且正流動著的浮世繪。

文本本身的衝突性較不明顯,究因乃情節中事件衝突不高,戲劇張力著眼於人物自我信念與心境的對立,於傳統劇目主要是以愛情為主幹而發展不同,反而刻劃的是情義與仁慈。如仲天臨被兵圍於城時,該仁慈智取還是攻打的抉擇?叔子遙困於復國之忠與金蘭之義間,究竟是該聽程飛燕將軍建議屈從於季國再伺機復國,抑或委身在仲國而受助復國呢?在身為前鋒軍時,面對的敵人是昔日王兄仲天臨及無辜百姓時,該殘暴殺害還是施以仁義?

忠義情理不易外顯,才藉由許多聲情來詮釋人物的內心戲,職是之故,有許多悅耳的唱段。當中亦不少新編的曲調,音樂內容格外地動聽。編腔作曲設定在演員能安然展現,且符合人物的情境,因此有許多個人獨唱去揭露角色內心的思緒所要彰顯的矛盾、膠著與交戰。

整齣戲劇中的配角元如劍由鶯藝歌劇團的羅文君飾演三花角色頗為討采。值得一提的是,孫凱琳忝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與團長郭春美所飾演的是各據一方之諸侯國代表,戲份相當難分軒輊。孫凱琳在詮釋叔子遙一角,動靜輒見由稚到穩;從無助少年過渡到戰功彪炳的將軍。此角內心的轉折與時間經歷的蛻變實難琢磨演繹,她卻能詮釋得穩健與落落不俗,已奠定成角兒之實。由此劇可推知是編導專為春美歌劇團量身打造的新戲,無論派角與劇中設定皆能發揮劇團與演員所擅。其中,天臨告訴子遙不能再叫王兄,暗示著她(叔子遙/孫凱琳)要有獨當一面之意味。戲裡是兩國邦交的兄弟金蘭;戲外是兩代傳承的母女情緣。

以孫凱琳的唱工而言,聲線厚實猶健,詮釋激昂悲愴的橋段駕馭得宜;然戲劇的情緒總有跌宕起伏、鬆緊急緩之處,尤在抒情溫婉時,若聲音情感的細膩度處理能再柔、軟、輕,好似那吳儂軟語一般便能臻於完善。此處不妨得讓表演經驗豐厚,張弛有度的郭春美團長指點一二了。

劇末,仲天臨凱旋返家,詼諧地說要吃飯,雖然逗趣卻也意味著王子與庶民生活的食衣住行一般。畢竟民為國之本,再再得彰顯出仲國王的仁慈與善道。本戲名為權力角逐的爭戰,實為人性探查的抉擇。以仁義貫串全局,整體風格武戲文裝,蟄蘊日式風格卻又獨樹一幟,令人讚賞!

註釋

1、俳句中必定會有一個季語,即能清楚表達四季春、夏、秋、冬的季節用語。

2、日本傳統能舞之摺足運步法的形式,屈膝半蹲、腰部下降,重心在下盤且腳掌著地,圓滑地運步行走。

《兵臨城下》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9/06/22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