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戲文現演仁義《兵臨城下》
7月
02
2019
兵臨城下(春美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61次瀏覽
蔡諄任(表演藝術教師、戲劇工作者)

敷演改編自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的題材,劇情主軸的骨幹仍保存得以窺見,但詳細內容已有很大幅度的增添涉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援以日本之題材,加入周代諸侯國的元素,各自相映成趣,卻也鎔冶得相得益彰。《兵臨城下》似是一場免不了腥風血雨的戰爭,卻是仁慈與智謀韜略的考驗。

劇情內容是伯、仲、叔、季四個封地諸侯國,叔國被季國併吞,世子叔子遙被追殺,幸得仲國世子仲天臨所救,兩人義結金蘭。叔子遙寄人籬下,鎮日掛心於復國之忠,卻也珍惜情同手足之義。仲天臨後即位仲王,瀟灑仁慈頗俱民胞物與之精神。其常言:「勝負已分的戰爭,沒有犧牲生命的必要」;對比季國王暴虐無道、酷吏殘民,最終亡於子遙刀下。其轉捩點在藉由送報童與百姓的探子消息與地形戰略佳,一舉奇襲直搗黃龍獲勝,而敵方季國王屯營在仲國的狼子湖,其地勢地窪逢雨必泥濘,致使人畜難行,湖邊狼群虎視眈眈也伺機狩獵因而得名。

前四場(從「抗暴收孤」至「巾幗梟雄」)篇幅不長,用以鋪述四國情節,劇情是伯、仲、叔、季四國為線,為了讓觀眾盡快進入情境,耙梳清楚劇情的脈絡,不免在各句台詞初始不斷提到各國,料想上半場多數的觀眾可能已在國度間暈頭轉向而紛亂了。至於,第五場「將計就計」與前面權衡相較後顯長,因此場次的篇幅是否能有伸縮增減的必要值得再量度。

場景的詮釋為寫實、寫意及相互結合的表現,舞台背景陳設極度簡約,不失典雅與詩境之美,簡明扼要,卻能把場面還諸演員,讓觀眾聚焦在表演者的功法。主視覺更以太陽、日月同空、落日餘暉、彎月等象徵性符號,代表著不同國度的場域。在戲中分別有兩處點明國度衢位的地理空間:一、季、叔國需要借道伯、仲二國之境上京勤王。其二、劇末叔子遙言道:「北有王兄仲天臨,北以下有叔子遙鎮南」,可窺見叔、季二國仍屬邊陲之境,伯、仲於北,而叔、季在南。透過天幕懸掛的硬景,亦將時空概念精準傳達。舞美整體頗有日本浮世繪中的風景畫流派「名所繪」之風格,其落日的場景更有詩詞「夕陽餘暉深淺綴,須盡日薄美」的寫意詩境。日之俳句需點明的季語【1】,分別與劇中的伯、仲、叔、季以及日月星辰對於時空分野的詞眼有著不謀而合的感覺。

以歌仔戲的形式表演,揉滲入日式的韻味,整齣戲乍聞是武戲,卻是聚焦在人情義理思索的推演。用文戲大量的唱段取代征戰時對峙搏鬥的場面,與演繹人物內心交戰及心境忖度後的轉變,可謂是武戲筋骨、文戲表情。其中協助搬運換景時的黑衣人用彷彿能劇中摺足運步【2】的方式行走,穩重典雅又快捷,與戲曲跑圓場的行雲流水間頗有異曲同工之處。角色配戴武士刀、劇中使用碰鈴的聲音更增添詩境中的空靈,觀劇之時亦有些胡撇仔戲的味道深入淺出,整體宛如是一幅幅書寫著俳句且正流動著的浮世繪。

文本本身的衝突性較不明顯,究因乃情節中事件衝突不高,戲劇張力著眼於人物自我信念與心境的對立,於傳統劇目主要是以愛情為主幹而發展不同,反而刻劃的是情義與仁慈。如仲天臨被兵圍於城時,該仁慈智取還是攻打的抉擇?叔子遙困於復國之忠與金蘭之義間,究竟是該聽程飛燕將軍建議屈從於季國再伺機復國,抑或委身在仲國而受助復國呢?在身為前鋒軍時,面對的敵人是昔日王兄仲天臨及無辜百姓時,該殘暴殺害還是施以仁義?

忠義情理不易外顯,才藉由許多聲情來詮釋人物的內心戲,職是之故,有許多悅耳的唱段。當中亦不少新編的曲調,音樂內容格外地動聽。編腔作曲設定在演員能安然展現,且符合人物的情境,因此有許多個人獨唱去揭露角色內心的思緒所要彰顯的矛盾、膠著與交戰。

整齣戲劇中的配角元如劍由鶯藝歌劇團的羅文君飾演三花角色頗為討采。值得一提的是,孫凱琳忝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與團長郭春美所飾演的是各據一方之諸侯國代表,戲份相當難分軒輊。孫凱琳在詮釋叔子遙一角,動靜輒見由稚到穩;從無助少年過渡到戰功彪炳的將軍。此角內心的轉折與時間經歷的蛻變實難琢磨演繹,她卻能詮釋得穩健與落落不俗,已奠定成角兒之實。由此劇可推知是編導專為春美歌劇團量身打造的新戲,無論派角與劇中設定皆能發揮劇團與演員所擅。其中,天臨告訴子遙不能再叫王兄,暗示著她(叔子遙/孫凱琳)要有獨當一面之意味。戲裡是兩國邦交的兄弟金蘭;戲外是兩代傳承的母女情緣。

以孫凱琳的唱工而言,聲線厚實猶健,詮釋激昂悲愴的橋段駕馭得宜;然戲劇的情緒總有跌宕起伏、鬆緊急緩之處,尤在抒情溫婉時,若聲音情感的細膩度處理能再柔、軟、輕,好似那吳儂軟語一般便能臻於完善。此處不妨得讓表演經驗豐厚,張弛有度的郭春美團長指點一二了。

劇末,仲天臨凱旋返家,詼諧地說要吃飯,雖然逗趣卻也意味著王子與庶民生活的食衣住行一般。畢竟民為國之本,再再得彰顯出仲國王的仁慈與善道。本戲名為權力角逐的爭戰,實為人性探查的抉擇。以仁義貫串全局,整體風格武戲文裝,蟄蘊日式風格卻又獨樹一幟,令人讚賞!

註釋

1、俳句中必定會有一個季語,即能清楚表達四季春、夏、秋、冬的季節用語。

2、日本傳統能舞之摺足運步法的形式,屈膝半蹲、腰部下降,重心在下盤且腳掌著地,圓滑地運步行走。

《兵臨城下》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9/06/22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