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美聲詮釋下的東西文化相遇《蝴蝶夫人》
7月
31
2012
蝴蝶夫人(NSO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4次瀏覽
林采韻

「感覺就像在雪梨演出」,這是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呂紹嘉演完後的感受,這席話道出感覺,也陳述了事實。

由NSO和澳洲歌劇團跨國合作的普契尼《蝴蝶夫人》一連演出6場,由兩組歌手擔綱,7月28日的演出,除了平克頓(男高音祖拉畢許弗利)和僧侶兩角由國外聲樂家飾演外,其餘包括女主角蝴蝶夫人女高音林玲慧、男中音蔡文浩、次女高音翁若珮、男高音王典,均由台灣歌手出任。飾演蝴蝶夫人的林玲慧雖是初生之犢,旅義回台發展的她,在演出《蝴蝶夫人》之前,在國內知名度幾乎是零,如今她的名字令人難忘。

當呂紹嘉邀請林玲慧加入演唱陣容,憑藉專業的直覺,但是在票房上,一位缺乏知度名又是本土面孔的女高音,觀眾在有外國卡司的選擇下,初期不太埋單,就算最後選擇出手,不免抱持懷疑。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歌劇產業幾乎不存在的台灣,作為一位聲樂家何嘗容易,《蝴蝶夫人》的演出讓人聽到一群「MIT」歌手的堅持,因為他們的堅持,讓演出散發出與國際接軌的光芒。

為了這場演出,在此之前幾乎沒有機會獨挑大樑的林玲慧,早在一年前即開始準備。蝴蝶夫人的角色十分吃重,聲音必需貫穿全場,詮釋的方式將主導整齣戲的進行,依照劇本,她只是位15歲的藝妓,因此表演方式不能過度世故,總帶點對人事的憧憬。

蝴蝶夫人在舞台上的形象,可以說因人而異。多年前大陸女高音黃英,以電影版《蝴蝶夫人》一戰成名,依靠的是嬌羞柔順的形象,大肆擄獲外國觀眾的心。林玲慧的蝴蝶夫人,有時調皮,有時可見早熟,讓蝴蝶夫人更加活脫,林玲慧走的不是純真路線,更多是對抗命運的掌控。她的歌聲不以美為雕飾,以更多真實情感,賦予角色血肉。她的歌聲以持續力和穩定度,使得每首歌曲到達其應有的效果。

此版由澳洲歌劇團製作的《蝴蝶夫人》,由歌劇團前任藝術總監奧森保德執導,在登台之前,呂紹嘉已在雪梨指揮過三回。呂紹嘉對於此版的喜愛,重點在於舞台上的一舉一動是以音樂為依歸,更令人可喜的是導演的視角,並非試想創造一個「偽東方」的東方舞台。

過去不少導演進入《蝴蝶夫人》的世界,總會被日本風情所纏繞,在舞台上搭蓋起日式房屋、庭院大有人在,但往往無論房屋、庭院有多實在,不是日本味不夠徹底顯得牽強,不然就是徹底「日本化」到沒有幻想空間,無法反應19世紀歐洲人對遙遠日本的想像。

奧森保德的《蝴蝶夫人》使用了許多類東方的元素,但這些象徵性的符碼,並非純粹依附於東方,因此在彈性中增添了咀嚼空間。三幕歌劇一景到底,幕啟前舞台垂掛數條白帳,以東方眼光,白帳聯想到的是死亡,預告這將是一齣悲劇,但從西方眼光來看,數條白布,可能是純潔的象徵,也可視為一場婚禮的預告。舞台四周猶如和式的拉門,一方面可視為單純的日本空間,也可隱喻蝴蝶夫入被愛所禁錮。漂浮在池中的水燈,簡單可被視為浪漫點綴,也可被詮釋為對先人的祭祀。導演聰明的手法,讓東西方自然的交會,在不同文化下,看到不同的景象。

《蝴蝶夫人》最重要的靈魂為普契尼的音符,由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掌舵的音樂與舞台情感密切結合為一體,不誇張不做作的音樂語言,將普契尼音樂中的愛與美如實的流洩。

《蝴蝶夫人》

演出|NSO國家交響樂團&澳洲歌劇團
時間|2012/07/28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是國家交響樂團在相隔八年後再次演出《蝴蝶夫人》,也是指揮呂紹嘉任內最後一場歌劇音樂會。在樂團部分除了第一幕聲響太大而蓋過聲樂,在音色的表現上整體而言可說是相當不錯。(洪于淳)
7月
22
2020
簡文彬在這場《蝴蝶夫人》的演出,將歌劇回歸音樂,他所詮釋的蝴蝶夫人單純,將所有語言完全回到音樂本質,雖稍嫌平淡但卻讓普契尼的音樂不淪於濫情,在平實中愈能體會偉大與華麗。(武文堯)
9月
19
2014
林玲慧的蝴蝶夫人不是純情痴心的日本小故娘,而是一位在人生坎坷背後,敢愛敢恨的女子,以一己之力對抗命運的掌控。突顯這位深具個性與自我意識的女子,林玲慧音色上不以美為雕飾,力求傳遞真實的情感。(林采韻)
9月
19
2014
全劇雖然沒有偉大創意,但是整體細節處理細膩,連舞台上小水池,都能配合劇情產生變化,尤其值得稱讚的,是呂紹嘉戲劇張力十足的指揮詮釋和NSO樂團水準整齊的演奏,筆者坐的位置在二樓,居高臨下觀看呂紹嘉的指揮動作、樂團演奏的音樂及舞台上劇情推展、人物情緒的美妙配合,堪稱是一次難忘的經驗。(謝東寧)
7月
31
2012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