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經典,融會新意《蝴.蝶.效.應》
4月
10
2018
蝴.蝶.效.應(徐欽敏 攝,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1次瀏覽
徐承郁(社會人士)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流傳千年且觀眾已太過熟知的故事,有無讓人耳目一新的可能?奇巧劇團的《蝴.蝶.效.應》以氣象學「初始條件的微小偏差,所造成巨大差異的結果」重新拆解這經典愛情故事,無論在劇本或演出都展現了傳統戲曲創新及跨界嘗試所激盪出的豐富可能,極富流行感又不失古典韻味。

《蝴.蝶.效.應》的故事別具巧思,從祝英台殉情化蝶的故事開始倒述講起,由梁山伯的書僮四九發現自己竟然具有穿越時空,而展開一次次試圖挽救梁祝二人愛情悲劇之行動,每一次穿越都是試圖反省改變「被認為」造成悲劇的原因,即使來自未來時空的四九能夠改變事件發展的關鍵點,每次改變卻不可避免地導向無法預料的悲劇後果。四九每次穿越都回到更早的時間點,也讓觀眾回顧梁祝二人愛情的進展,同時又對照刻意改變命運後,走向滑稽的開展,矛盾與衝突製造出絕佳的戲劇效果。

四九的最後一次機會是回到梁山伯上山求學的路上,多次穿越卻不斷挫敗的四九內心興起「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感慨,但卻又與梁山伯談及了不可違逆的「宿命」, 此時的梁山伯一心努力向學對愛情毫無興趣,而迎面走來的正是喜孜孜女扮男裝來求學的祝英台,四九究竟如何抉擇,留給觀眾解讀玩味的想像空間。

劇中神秘人在最開始就明白點出此戲的宗旨,兩名男女舞者在各重要幕間穿梭,宛若蝴蝶展翅翩翩起舞, 不僅是「梁祝」愛情的象徵,也呼應了劇名及每一次改變命運的嘗試。簡約的舞台創造出層次感的空間場景,保留了傳統戲曲寫意的特色,而神秘人以旁觀者之姿的獨立空間,與劇中時空背景截然不同的服裝道具,這彷彿全知的觀點也貼近了觀眾的視角。

編劇拆解重組這太過熟悉的故事,讓每次改變命運的嘗試都不盡人意,促使觀眾思考人可否獨斷改變命運以及各個細小因緣的推波助瀾導向不同的結果,究竟面對不如意的結局時,應該以何種態度處之?此外,從多重的視角重新體會早已熟知的經典愛情故事,當梁祝那熟悉的旋律響起,那份對愛的純真與執著仍然使人動容。雖說是以多重時空的假設賦予傳統故事更複雜的內涵,《蝴.蝶.效.應》觀看起來卻格外輕鬆愉快,演員生動的聲音表情及幽默又蘊含哲理的機智對白,讓人發笑也讓人深思。

《蝴.蝶.效.應》融會黃梅戲、歌仔戲、豫劇、現代劇場,甚至有RAP和數來寶相唱和,經典民間傳說的翻轉再現,傳統與現代及異文化的碰撞實驗,創造出趣味橫生又極富創造力的作品,不僅讓人品味到傳統戲曲世代傳承下來的精華之美,更讓人看見傳統戲曲創新開拓出的迷人豐富的可能性。

《蝴.蝶.效.應》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8/03/3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