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潔何曾潔,云空並未空《妙玉》
12月
18
2020
妙玉(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攝影羅惠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55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妙玉坐禪」在《紅樓夢》是極為特殊的情節。曹雪芹筆下的妙玉形象孤傲高潔、體弱多病,是一名非自願遁入空門的千金小姐,她所寄居的「櫳翠庵」讓其在反映俗世的「大觀園」中可以象徵性地護持自以為是的聖潔感。但作為區隔聖、俗兩界的「庵」,卻只是一條弔詭的虛線,隨著庵內人(妙玉、玉梅、玉花、玉紅)的情慾晃樣,無法落實。

妙玉「身在檻外」的宿命一直與「心在檻內」的情感激烈糾纏,難以騰清。她暗夜坐禪、獨自伏魔的功夫,終究仍無法逃避與「脂粉濃,粉正香」的現實世界對話。給予保護同時又羈押她的「櫳翠庵」便是俗世禮法的象徵,飾演妙玉的兆欣進一步表現了從走火入魔以致遭劫的僵局中,這個僵局是無法回歸的劫數呢?還是超凡入聖的必經之路呢?

回顧楊牧〈妙玉坐禪〉的寫作歷程:他首先設想妙玉詭誕的心思,揣摩她的語氣、個性,不迴避重複使用「我」字,再逐步揭發妙玉的心理層面,為她的動作尋找事件的根源,暗中串連前因後果,使這些複雜的元素交集在同一個舞臺上,楊牧將這種模式解釋為「戲劇獨白體」。【1】

本劇的演出方式便是沿襲了楊牧的「戲劇獨白體」,讓妙玉一人在舞臺上表述自身的內外情境,與三名小徒弟(玉紅、玉梅、玉花,一人分飾三角)相互流動、刺激,讓觀眾看見的是一個角色原有的身分認同逐漸消失於無形,其主體在慾望的作用下充滿了奇異的張力,透過獨特的小劇場創作成為一種強烈卻又溫柔的生命節奏。妙玉的主體在本劇中雖然瀕臨解構,卻反而展現出不同的能量與詮釋力。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那股清冽、冷艷的氛圍躍然紙上,正是妙玉與梅的詩意寫照。不過《妙玉》卻將《紅樓夢》中賈寶玉「訪妙玉乞紅梅」的情節與《牡丹亭》的「遊園」、「驚夢」、「尋夢」、「寫真」等片段化用在一起,為妙玉鋪上了杜麗娘的影子,進一步剖析她外表孤傲,內心裡仍保留少女懷春的矛盾心態、慾望流竄的本質。

繼「爵士京劇」《馬伯司氏》後,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在《妙玉》中大膽採用了電子音樂與崑曲搭配,捨去了曲笛、鼓、板等常用樂器。這種迷幻虛實的風格反倒更趨近曹雪芹的「太虛幻境」。劇中的主要場景「櫳翠庵」不單只存在於舞臺上的「一桌一椅」,而是在精心繪製的節目冊中,在演員帶領觀眾閱讀、欣賞冊子的過程中也同時進入了妙玉的心境,節目冊在此除了介紹創作旨趣外,更是作為表演媒介的一部分。在疫情肆虐的一年中,可以發現戲曲表演的形式逐漸突破場域的限制,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註釋

1、參閱楊牧〈從抽象到疏離:那裡時間將把我們遺忘〉一文。

《妙玉》

演出|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
時間|2020/12/1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