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潔何曾潔,云空並未空《妙玉》
12月
18
2020
妙玉(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攝影羅惠瑜)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8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妙玉坐禪」在《紅樓夢》是極為特殊的情節。曹雪芹筆下的妙玉形象孤傲高潔、體弱多病,是一名非自願遁入空門的千金小姐,她所寄居的「櫳翠庵」讓其在反映俗世的「大觀園」中可以象徵性地護持自以為是的聖潔感。但作為區隔聖、俗兩界的「庵」,卻只是一條弔詭的虛線,隨著庵內人(妙玉、玉梅、玉花、玉紅)的情慾晃樣,無法落實。

妙玉「身在檻外」的宿命一直與「心在檻內」的情感激烈糾纏,難以騰清。她暗夜坐禪、獨自伏魔的功夫,終究仍無法逃避與「脂粉濃,粉正香」的現實世界對話。給予保護同時又羈押她的「櫳翠庵」便是俗世禮法的象徵,飾演妙玉的兆欣進一步表現了從走火入魔以致遭劫的僵局中,這個僵局是無法回歸的劫數呢?還是超凡入聖的必經之路呢?

回顧楊牧〈妙玉坐禪〉的寫作歷程:他首先設想妙玉詭誕的心思,揣摩她的語氣、個性,不迴避重複使用「我」字,再逐步揭發妙玉的心理層面,為她的動作尋找事件的根源,暗中串連前因後果,使這些複雜的元素交集在同一個舞臺上,楊牧將這種模式解釋為「戲劇獨白體」。【1】

本劇的演出方式便是沿襲了楊牧的「戲劇獨白體」,讓妙玉一人在舞臺上表述自身的內外情境,與三名小徒弟(玉紅、玉梅、玉花,一人分飾三角)相互流動、刺激,讓觀眾看見的是一個角色原有的身分認同逐漸消失於無形,其主體在慾望的作用下充滿了奇異的張力,透過獨特的小劇場創作成為一種強烈卻又溫柔的生命節奏。妙玉的主體在本劇中雖然瀕臨解構,卻反而展現出不同的能量與詮釋力。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那股清冽、冷艷的氛圍躍然紙上,正是妙玉與梅的詩意寫照。不過《妙玉》卻將《紅樓夢》中賈寶玉「訪妙玉乞紅梅」的情節與《牡丹亭》的「遊園」、「驚夢」、「尋夢」、「寫真」等片段化用在一起,為妙玉鋪上了杜麗娘的影子,進一步剖析她外表孤傲,內心裡仍保留少女懷春的矛盾心態、慾望流竄的本質。

繼「爵士京劇」《馬伯司氏》後,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在《妙玉》中大膽採用了電子音樂與崑曲搭配,捨去了曲笛、鼓、板等常用樂器。這種迷幻虛實的風格反倒更趨近曹雪芹的「太虛幻境」。劇中的主要場景「櫳翠庵」不單只存在於舞臺上的「一桌一椅」,而是在精心繪製的節目冊中,在演員帶領觀眾閱讀、欣賞冊子的過程中也同時進入了妙玉的心境,節目冊在此除了介紹創作旨趣外,更是作為表演媒介的一部分。在疫情肆虐的一年中,可以發現戲曲表演的形式逐漸突破場域的限制,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註釋

1、參閱楊牧〈從抽象到疏離:那裡時間將把我們遺忘〉一文。

《妙玉》

演出|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
時間|2020/12/1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大夢初醒》寄託世俗目光,回望歌仔內在,且保有細膩多樣的情感轉折,展現親民的通俗意向。有意召喚失落的民間記憶,令人期待陳麗香歌仔戲劇團的未來步伐。
12月
01
2023
傾向教化型善意封閉循環或節奏至上的取向並無不可,但快節奏推進的大量聲光刺激,終究只留片片殘影,未留下思索的力度,兩相平衡下,新編的力道被削弱。
11月
30
2023
《秦香蓮》雖是家喻戶曉的戲文,但劇團巧思改動呈現手法,此用心不如說是以古冊戲為號召,意圖引領觀眾重返傳統唱唸美感。
11月
30
2023
《空棺謎》一名躍遷舞台,以戲名觀之,可知其欲以鄉野奇談為經緯,寫高雄竹滬(今湖內一帶)流傳的朱術桂假墓傳說。
11月
27
2023
偶化成了人,西遊記中最不受重視的兩個角色,有了生命的自主性,他們就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至此帶出一種生命哲學的況味,讓一齣荒謬的喜劇有了更深一層的餘味。
11月
24
2023
作為一個觀眾,其實有時候並不追求甚麼偉大的發人深省的意義,只是單純的去劇院享受一齣作品。要是說甚麼最有意義,純粹的視覺美學或許便是最有意義。
11月
23
2023
最令我興味盎然的是樸實的風格選擇。本劇僅以順敘時空、線性結構、緩釋抒情幾種常見手法鋪陳,大反奇巧劇團系列作品那種實驗嬉耍無極限的姿態。
11月
21
2023
【重啟連結Reconnect】顯得小巧而親密。經過了一整天的行程,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所謂國際交流、在地連結等駐村意義。在這裡,感受不到某種於外於內用力要「被看見」的焦慮與壓力,反而隱然傳遞著個人生活層面的日常綿密。
11月
21
2023
以結果觀之,成熟演員手把手的教學絕對是提升新秀演員演出能力的重要法門,或許也是現代歌仔戲劇場逐步摸索出的一條技藝傳承之道。
11月
2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