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現實的權衡遊戲《檔案K》
6月
03
2013
檔案K(創作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6次瀏覽
鴻鴻(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科學及科幻文學在本地並不盛行,論者常認為是現代化的腳步較西方落後之故。然而當我們的生活追上了西方,電影挾科技之利又將這一題材騎劫而去。在劇場裡表現科幻,經常顯得事倍功半,卻非全不可為。《檔案K》就是一個例子。

《檔案K》涉及近年流行的平行宇宙概念,談的卻是家庭問題。瘋狂科學家費羅傑專心探索平行宇宙理論,疏忽了夫妻和親子關係,導致熱中搖滾樂的兒子自殺。一開始科學還不是重點──費羅傑若是熱中股票投資、或環保運動、或政治事務,整個故事依然成立,現實中也的確太多這種父親。是到了兒子跳樓之後,費羅傑才通過(幻想或真實的)平行宇宙理論,找到一種情緒發洩與想像再生的可能。

編劇吳瑾蓉上半場嫻熟處理家庭問題,還把艱拗科學理論推演得趣味橫生。喜劇基調稱職地勾勒夫妻關係、母子關係、甚至同儕關係,但對於從未出場的兒子卻只能交代得浮光掠影。我不曉得有多少搖滾樂手會因為得不到父母認同而輕生,這缺乏充分線索的死亡,其實仍可以成為一個讓觀眾好奇的待解之謎,只是編劇似乎志不在解謎,而在解決生者的情緒問題。然而一旦父子衝突的真實細節欠奉,費羅傑的悲傷失神,便顯得無憑無據。故事轉向費羅傑決定放棄科學研究,以賣雞排追求踏實人生,事實上這只是他換軌到另一個平行宇宙。他看來仍然瘋狂──這性格的維繫很有說服力,但是我們仍然摸不著他的痛。

缺乏痛感,讓下半場的幻想世界一併遊戲有餘,深度不足。在那個平行宇宙裡,人可以預知未來,必須吃記憶口香糖才能記得過去。費羅傑成為唯一一個不甘只活在當下,力圖回憶過去的人。但「預知對白」的梗很快用老,也沒有引發更強烈的衝突或豁顯主題。科學家捲入「老派」或「什麼都可以派」之爭,力圖維繫一個專一的愛情,可惜這只把故事前半的懸宕,窄化為想留住妻子出走的心。去了一趟平行宇宙回來,好像玩了一圈遊樂場,死亡並未更具體,生命並未更立體,觀眾和主角都仍然一無所獲。

導演楊景翔和舞台與影像設計巧妙運用旋轉舞台及多銀幕投影,讓時空伸縮張馳,尤其下半場的出入平行宇宙,氣勢十足,在科幻形式的處理上,是漂亮的一擊,但科幻在和現實問題結合時,仍有些水土不服。全劇在喜感和深度的權衡上失準,是讓這齣戲趣味與美感有餘,卻無法引人深思的主因。

莫子儀詮釋費羅傑,喜感、投入感、節奏感、在誇張的角色設定中經營細節的能力,都可圈可點,可惜限於全劇的詮釋方向,沒有找機會把費羅傑的痛苦落實,讓角色的地心引力仍嫌不足。邱安忱在下半場飾演童心老人的表演,也十分亮眼。這些傾向類型化的表演,給這個失血的故事,帶來更多觀賞的樂趣。

《檔案K》

演出|創作社
時間|2013/05/26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沒有看到真實的死亡本身,看到的只是死亡那經過精美包裝後營造出的淡淡的小哀傷。而劇中所營造出的另一個奇異星球,或者僅僅是一個現代人的自我慰藉?難道我們已脆弱至此,無法正視現實,只得寄希望於另一個「平行宇宙」?(劉天涯)
5月
28
2013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