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人性幽微《金探子》
7月
07
2014
金探子(春美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2次瀏覽
陳涵茵(社會人士)

春美歌劇團散發年輕活力,在民戲場上幹勁十足,對於公演戲也認真經營,但不知是否想表現的事物太多,近兩年的新作,總感覺找不到核心焦點。這次以「推理劇」作為宣傳主題,頗具話題性,但仍令人不由暗自思索會否仍是一齣熱鬧有餘深度不足的劇目,而他們用事實證明了多慮是不必要的。

就推理層面而言,本劇可說掌握到了箇中況味。懸疑的氣氛,離奇的事件,讓觀眾自以為看穿了真相卻又在最後來個大逆轉,一切鋪陳頗具本格推理樂趣。其間也模擬偵探辦案時推測可能的答案再以邏輯推翻,以人為偶演繹想像,諧擬本身和舞臺效果都令人會心一笑。而就在謎底揭曉之際,其中的社會關懷才真正顯露出來──人的卑劣與聖潔的一體兩面,感性與理性的衝突矛盾,正義與公理的不確定性,原來一場謀殺懸案背後隱藏的不是獵奇的聳動新聞,而是一次對於人人都會真真切切遭遇的道德難題的正面思辯。該處巧妙的運用劇中的各個角色再現了人基於立場各異而產生的針鋒相對,引領觀眾看見單一議題的多元切入,誘使觀眾讓不同的聲音進入耳中在心中碰撞,提醒觀眾自以為正義終將導致理性失靈。觀諸臺灣社會議題爭論不休者甚多,多元情慾、死刑存廢、政治統獨……,莫不似劇中一句唱詞所言:「何人有罪誰冤枉,只是立場皆不同」。只是,劇團也許太致力於營造輕鬆詼諧的氣氛了,最為深刻的核心主旨,就只是這麼一幕裡的一小片段,轉瞬即逝,擦出的火苗,若不及明星出臺亮相的亮眼,未免可惜了這一份精髓。

唱詞部分寫得尤其好的也在同樣的段落,不採定字定句而散化的文句帶有白話特質,能夠清楚表述創作者所欲傳達的理念,現代主義的思想和形式卻不違和的融進了傳統曲調裡,在音節的調和下使散句不顯雜沓,給人一氣呵成的暢快感。

旋轉舞臺同為此次演出之要角,在劇中大量運用,除便利換景外,其中金探子為查案而竊聽的一幕,舞臺僅旋轉一半,製造特別的視角,足見劇團之用心。只是這些布景道具乃至服裝,雖皆華美,卻似非必要。精細的妝點卻使得場景太過具象,需要更多的花費又限縮了留白的想像空間,而仿擬現代場景的茶店招牌、酒店吧檯,雖然可愛,卻也一時有時空錯置之感。若對應於民戲舞臺,軟景的抽換不也就是一種旋轉舞臺嗎?象徵性的桌椅或稍微程式化的身段動作,都已足夠在觀眾腦中建構場景。這個文本本身就大可在民戲場合搬演,道具布景上也沒有非用不可的限定性設計,使得演出的空間也毫不侷限,但反過來說,也就意味著那些實體的裝飾可有可無,既然如此,除了製造噱頭以外,是否需要在這類硬體上做投資,則是劇團可再評估的。

《金探子》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4/06/29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進行到一半,「嫌犯」已呼之欲出,劇情重點在於「犯案動機」,但水落石出的關鍵轉折也並非由金探子推論出來,而是當事人自行告白,神探之神準度未免打折扣。 (謝筱玫)
6月
30
2014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