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的天堂《Daylight》
12月
25
2017
Daylight(耀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33次瀏覽
羅家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研究生)

躍演劇團創團十週年將2010年《Daylight》七年前的作品重新解構,並在原創故事及寫詞編曲上重組,探討近年來的社會變化。藝術總監曾慧誠透過新作的梳理,來回顧和重新整理這七年創團在中文音樂劇的創作心得。

「天就要亮了,天就要亮了...。」

簡短的一段話,點亮整個劇名《Daylight》的各個不同面向觀點的省思。

從劇院的情境設計而言,氛圍如同1993年在紐約的音樂劇《貓》一樣,彷彿進入劇中的貓窟,然而,《Daylight》顧名思義為夜店名稱,整場氛圍從視覺夜店內場部的燈光色調、聽覺的音樂設計,及嗅覺上可聞出空氣中淡淡的啤酒香,藉此三覺感官使觀眾深入其境在夜店觀賞般。

以編曲及詞曲創作的面向上,開場曲一〈我叫林哲志〉除了將角色各別鮮明化,並埋下伏筆,別於2010年《Daylight》的開場形式,重新解構的面貌下,使整體的戲劇架構和節奏上緊湊細緻。整齣二十五首的音樂設及音效的銜接點,和轉折切入點相當密合。在場面整體調度曲目:〈鬧劇〉、〈我喜歡〉、〈白色情人節〉、〈秘密〉上,架構層次分明。

曲目五〈鬧劇〉的燈光設計上,將角色獨立空間切換自然,時而兩者,時而回歸,其於演員以極慢姿態的延伸出夜店情境的流動畫面。曲目六〈我喜歡〉將三位角色的自我內在憧憬有所區隔與投射,導演將上下舞台各別劃分為中下舞台為廁所,上舞台為吧台,平行時空的交織對唱,在演繹的層次上,雖此首的編曲聽似開心充滿希望,但對比的將三者彼此期許的面向立體展現,高華麗在詮釋張若凱的角色十分自然,一舉手一投足,皆使觀者浮貼在此角色的呼吸上同步流動;宮能安將林哲志的角色詮釋的層次分明,從陌生→甜蜜→逃避→畏懼到自我認同,皆相當細膩。曲目九〈秘密〉引述著「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亂了順序」,編曲風格充滿正面,但惦記著彼此心中的小宇宙,兩者的關係綿密,彼此卻找不到方法來無法面對而逃避,可見鄭雅之在詮釋張靜瑄的角色情感上,下足苦功,壓抑的期盼使得後段呼應「有些人錯過了,卻又沒辦法遺忘。」之有所醞釀。

曲目十二〈AIDS〉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呈現出反諷的對比,編曲巧妙的將「快樂頌」旋律編製其中,反差的凸顯出對AIDS的恐慌,其於表演者皆身穿著黑衣,以中性身體的機器魁壘姿態,無情緒的訴說AIDS的症狀、愛滋防疫觀念→排擠AIDS患者的言語→以手聚集在哲志身上的符號→七情六慾的交織→各別報告第三人稱的姓名職稱,直到時空回歸到夜店。

曲目二十四〈在你離開之前〉,此曲的歌詞對白,已打破社會預設立場的議題與觀感,反而深入的省思人與人相處的那份自然、簡單與珍惜,心理學家榮格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著作中曾提:「補償常會以想像性的願望型態出現。」透過即將面對自己的另一半離開之前,來把握彼此只能在天亮之前,曾未完成的事。

「你們要去Daylight嗎?那是個地底下的天堂」

此劇寫實的反應出臺灣近十年爆炸時代的現象,從各個不同面向角度來探索生命中身、心、靈上的慰藉,來看烏托邦XX(愛情、親情、友情)地底下的天堂《Daylight》,答案將在每個人的心中。

《Daylight》

演出|躍演劇團
時間|2017/12/16 19:30
地點|華山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