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窺見無語的赤裸《美麗2013》
10月
14
2013
美麗2013(柳春春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5次瀏覽
方姿懿(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看《美麗》,此作首演於2000年(在看完戲之後,導演鄭志忠大方告知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到首演的完整演出版本),2013是第六版。經過13年,一樣的形式內容,沒有語言,則因為不同的演員而賦予每一次新的版本新的生命。

極簡的舞台(只有紅椅、裝著水的鐵盆、紅毯、頭套、鏡子、饅頭),兩個理著光頭著白衣白褲的演員(此次版本為兩位男性)在舞台上,觀眾聽著音樂觀看這兩人在場上和這些物件產生關係,也和彼此產生關係。他們時而彼此模仿;沒有動機的笑;虐與被虐;他們手牽著手,在下一秒鐘也可以反目成仇。演出的六十分鐘,時常非常緩慢,夾雜著偶爾快速的瘋狂。我樂見這些「主動/被動」和「一強一弱」在兩人之間發生,但也不明就裡其轉折為何。從演員身上看不出兩人施與受之間的動機和原由,心情也隨之反反覆覆的找不到立場。

又或許在兩人關係之中根本不需要立場。

在抽離語言之後,帶有儀式性味道的音樂帶觀眾到另外一個世界(也源自視覺上舞台的顏色和演員的穿著簡單而強烈),解讀的方式也因此見仁見智有無限可能,倒是身體記憶了什麼?

「饅頭塔浮在水上/饅頭被剝了一角捏在手上像雲/它一口一口毫無節制的被塞進嘴裡/嘴越撐越大/越撐越大/一顆/兩顆/吐出來用手捧起來再吃/還不夠/我們交換吃」文字寫不出什麼,倒像是舞台指示支離破碎,但在現場這場景包準嘆為觀止。(從嘴巴吐出來的饅頭掉在地面,誰敢塞回嘴裡呢?)

或許這就是劇場最原始的魅力,感官、身體,它不要人過多的思考,要直接的感覺。我們都以文明為標竿一步步踩在前人的骨灰上享受生活,但在兩人關係中回到最質樸的相處,還文明嗎?其實什麼都掩蓋不住。隨著觀看這齣戲的六十分鐘,一步步拋棄腦袋,放棄計算和試圖理解,發現自己會隨著場上的演員發笑,浮現某些關係,某些時刻那些浮光掠影還真像是鬼魅,戲能以這樣的方式直接觸及人心挺神乎其技的。話說回來,和看舞蹈的經驗倒是比較相似。

什麼是「美麗」呢?如此巨大的問題,創作者先提問然後試圖在創作中找到答案。而看完戲,這兩人美麗嗎?這關係美麗嗎?這作品美麗嗎?「美麗」二字可以概括的太多了,而且每個人的主觀都不同,我覺得對於「人與人」或「人與自我」在這個作品可窺見的赤裸是美麗的。最後有個小小的狂想,看著白衣光頭倆不停往嘴裡塞著饅頭,總覺得芸芸眾生如這些饅頭般撕裂,而且有了卻還總是想要更多,慾望總是無止息的。

《美麗2013》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3/10/12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劇應是關於「無鏡像之自我如何可能」或「擺脫鏡像的自我狀態為何」的作品。毯、鏡、水和走位拒絕了我們習慣的「表演─觀看」鏡像關係。這確實是「給演員的成年儀式」:學會內觀,不倚靠外在物。(張又升)
10月
17
2013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