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看《美麗》,此作首演於2000年(在看完戲之後,導演鄭志忠大方告知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到首演的完整演出版本),2013是第六版。經過13年,一樣的形式內容,沒有語言,則因為不同的演員而賦予每一次新的版本新的生命。
極簡的舞台(只有紅椅、裝著水的鐵盆、紅毯、頭套、鏡子、饅頭),兩個理著光頭著白衣白褲的演員(此次版本為兩位男性)在舞台上,觀眾聽著音樂觀看這兩人在場上和這些物件產生關係,也和彼此產生關係。他們時而彼此模仿;沒有動機的笑;虐與被虐;他們手牽著手,在下一秒鐘也可以反目成仇。演出的六十分鐘,時常非常緩慢,夾雜著偶爾快速的瘋狂。我樂見這些「主動/被動」和「一強一弱」在兩人之間發生,但也不明就裡其轉折為何。從演員身上看不出兩人施與受之間的動機和原由,心情也隨之反反覆覆的找不到立場。
又或許在兩人關係之中根本不需要立場。
在抽離語言之後,帶有儀式性味道的音樂帶觀眾到另外一個世界(也源自視覺上舞台的顏色和演員的穿著簡單而強烈),解讀的方式也因此見仁見智有無限可能,倒是身體記憶了什麼?
「饅頭塔浮在水上/饅頭被剝了一角捏在手上像雲/它一口一口毫無節制的被塞進嘴裡/嘴越撐越大/越撐越大/一顆/兩顆/吐出來用手捧起來再吃/還不夠/我們交換吃」文字寫不出什麼,倒像是舞台指示支離破碎,但在現場這場景包準嘆為觀止。(從嘴巴吐出來的饅頭掉在地面,誰敢塞回嘴裡呢?)
或許這就是劇場最原始的魅力,感官、身體,它不要人過多的思考,要直接的感覺。我們都以文明為標竿一步步踩在前人的骨灰上享受生活,但在兩人關係中回到最質樸的相處,還文明嗎?其實什麼都掩蓋不住。隨著觀看這齣戲的六十分鐘,一步步拋棄腦袋,放棄計算和試圖理解,發現自己會隨著場上的演員發笑,浮現某些關係,某些時刻那些浮光掠影還真像是鬼魅,戲能以這樣的方式直接觸及人心挺神乎其技的。話說回來,和看舞蹈的經驗倒是比較相似。
什麼是「美麗」呢?如此巨大的問題,創作者先提問然後試圖在創作中找到答案。而看完戲,這兩人美麗嗎?這關係美麗嗎?這作品美麗嗎?「美麗」二字可以概括的太多了,而且每個人的主觀都不同,我覺得對於「人與人」或「人與自我」在這個作品可窺見的赤裸是美麗的。最後有個小小的狂想,看著白衣光頭倆不停往嘴裡塞著饅頭,總覺得芸芸眾生如這些饅頭般撕裂,而且有了卻還總是想要更多,慾望總是無止息的。
《美麗2013》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3/10/12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