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裝傻,沒有吐槽,「漫才劇」的達成——2022臺北藝穗節《這個殺手不太妙》
9月
07
2022
這個殺手不太妙(傻孩子宅急便提供/攝影梁凱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2次瀏覽

張又升(特約評論人)

說唱和戲劇都是表演藝術,前者說故事,後者演故事;一般而言,說話的演員在故事外,演戲的演員在故事內,兩者的融合並不容易。但是,傻孩子宅急便的《這個殺手不太妙》達到了這樣的成就。

Luke和劉向飾演日本黑幫和中國古拳法的殺手,分屬「傻孩子」和「宅急便」兩間公司,這天同時埋伏於春雨(由照明和聖博組成的雙人組合)的住處。Luke 躲在衣帽架後,劉向窩在紙箱中,碰面後引發種種尷尬。礙於生計,他們希望自己執行這項任務,但對象被殺後,總不能再殺一次,因此一人所得即另一人所失,必須協調一下。我們看到,以「不好意思」發語,既憨直又刻意社會化的對白汩汩流出,態度越客氣,氣氛就越結冰;即使話鋒轉至相互讚賞,為表謙虛,其中一人還是要以那魔性密語「一點點……一點點啦!」來回應。


這個殺手不太妙(傻孩子宅急便提供/攝影梁凱評)


研擬殺人計畫時,兩殺手決定給春雨兩人生日驚喜,再讓他們吃下毒蛋糕。偏偏這時,劉向開始謹小慎微了起來:「糟了,如果沒有人生日怎麼辦?」「哎呀,乳糖不耐症或小麥過敏症的話,不就無法吃蛋糕了?」沒想到,春雨二人回家(登場)時,照明之所以跟聖博鬧彆扭,原因正是生日被忘了—倒是闖入家中的陌生人端出了蛋糕,what a surprise!吃蛋糕時發現春雨還真的乳糖不耐和小麥過敏,沒有在客氣。

整場演出有兩處最叫人會心。第一,Luke 和劉向好奇春雨怎會如此遭忌,引來兩幫勢力雇殺手除之。「果然人紅是非多,可能有漫才前輩不滿他們?」「是說這些資深團體也沒有比較好笑呀!」直接開噴前輩。第二,一路聊下來,殺手逐漸了解彼此,竟動起組一個漫才團體的念頭。「在咖啡廳想段子,在公園練習,好有夢想噢!」「我們的組合叫什麼名字?」「把兩家公司名稱合起來,就叫『傻孩子宅急便』吧!」一時之間,我以為目睹了團體的成軍時刻,而眼前鬧劇正是一段「前傳」,亂感動一把的。


這個殺手不太妙(傻孩子宅急便提供/攝影梁凱評)


一如既往,當Luke和劉向墜入「脫力」深淵,絕不會有人跳出來糾正或規範其中一方;事實上,兩人在這次的專場輕快提到,他們想要組成的,正是一個「只有裝傻,沒有吐槽」的漫才團體。透過巧妙融入故事,這個目標不只完成了,成果還相當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傻孩子們把大喜利置於故事中,而非獨立為一個段落,足見其野心與創意。終於,「漫才劇」出現了,說唱與戲劇融合了起來。

《這個殺手不太妙》

演出|傻孩子宅急便、春雨
時間|2022/09/04 14:30
地點|3 Café Studio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