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桃妖:叩問當代性別議題之《桃花謎》
10月
10
2024
桃花謎(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蘇信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43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桃花謎》為春美歌劇團擅演之奇情戲,初看劇目介紹與以往新編戲結構類似:俠客英雄救美、對抗惡勢力並穿插愛情支線等等,然觀其內容則令人耳目一新。本劇呼應了當今社會重要的性別意識議題,即如同葉永鋕氣質陰柔之「玫瑰少年」遭受社會歧視眼光及霸凌,此種主題意識之當代性,此前春美歌劇團亦有以失智症為核心之新編戲《甲你攬牢牢》,足見劇團在新編戲取材上既大膽且細膩。

劇中陶春華自始至終為悲劇性人物,因其陰柔特質為鄉里所欺,而韓沖對春華而言不僅是恩人及兄長,更有一份仰慕同性之情誼;成年後迫於無奈娶妻,被侯爺凌辱而死後,原以為化為桃妖之女身便可與韓沖結為連理,然韓沖對春華僅為手足之情,韓沖知其成魔,最終亦親手斷送其性命。韓沖雖對春華有一番來世約定,使春華放下心結,然而此生唯一真愛竟與其妻互表鍾情,說來也十分殘忍且殘酷。


桃花謎(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蘇信瑋)

就此,劇名《桃花謎》中的「謎」究竟指什麼?從劇情來看,似未有需要抽絲剝繭之謎題,觀眾為全知視角,則此「謎」應當在於人物情感方面。春華對韓沖的愛真摯而直接,可為其更換性別以求連理,此為顯而易見之情感;然韓沖對春華究竟真為手足之情或另有情意呢?即使韓沖對湘雲與春華皆曾表述,春華在其心中至情至真、得以讓其逃避身為錦衣衛殺人如麻之惡夢,僅為照護手足之愛,然而在春華被殺後,韓沖與其相約來生之誓言則帶有男女之情,韓沖情願化為女子為春華生子養家,並且道出即使是男男或女女皆可,如此韓沖對春華究竟是真有情意或是愧疚補償心態未可得知。若是礙於斷袖之癖、難容社會,則來世之約又何以男男或女女皆可?若有真情能不顧社會眼光,此生何以不能成全?若非真有男女之情,則來世之約是否僅是安慰之言?韓沖對春華的情感實撲朔迷離。

相較而言,春華一角設定有血有肉,看見其恨與愛,春華冤魂向侯爺潘文傑索命之時,問其何以凌辱之,潘文傑以封建觀念批評其不男不女、顛倒陰陽,因看不順眼而如此。此番對話也反應出,即使在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於性別氣質仍懷有根深蒂固之偏見,女性非得溫柔、男性非得陽剛,此等霸凌現象亦不少見,霸凌者往往以「看不順眼」作為回應。由此,劇中以春華一角帶出之性別意識相當具有當代性,鄉里人之歧視、侯爺之凌辱,皆可讓觀眾反思「玫瑰少年」何錯之有?


桃花謎(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蘇信瑋)

同時,劇中亦觸碰到同性情誼,然韓沖對春華情感迷離,似乎輕輕地繞過了此設定。筆者猜想,或與歌仔戲觀眾群多為年長者有關,「雙生」之戀可能過度冒險地挑戰觀眾接受度,一心戲劇團曾以《斷袖》挑戰同性之戀議題,時導演為郎祖筠,春美歌劇團《桃花謎》亦聘郎祖筠導戲,似乎在戲曲作品中處理同性議題仍須借助劇場界導演為之;相較而言,《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奇情主題以英雄對抗惡勢力確立了主體,而鬼戲設定讓劇情更添刺激,加以丑角西門丁穿線其中、製造插科打諢效果,使得戲劇節奏緊湊且流暢、嚴肅與調笑兼而有之。整體流暢度也歸功於舞臺效果和演員精彩表現,舞台視覺方面,鏡框環繞著桃花樹,桃花為春華與韓沖年輕分別時場景,春華以桃枝贈之以為約定,劇中並以《詩經.桃夭》一詩作為春華對愛情美滿之嚮往,無奈日後成為「桃妖」為愛人親手了結性命,理想與現實之背道而馳為春華一生增添悲劇色彩。

演員方面則行當分配平均、各自精彩。郭春美飾演俠氣韓沖,在劇中維持一貫英俠之氣,武打動作俐落、聲腔低沉穩當,慢板唱曲之咬字行腔謹慎而不含糊。此次飾演春華之吳承恩為陣前換將,原飾演潘文傑,演出前一個月改飾春華,對吳承恩而言相當具挑戰性,一來時間緊迫,二來春華此角於酒樓起舞一場為男扮女裝,須以為乾旦應工,吳承恩向來專攻小生或老生,在劇中如何詮釋陰柔氣質之男性,加以旦行之身段唱功實屬困難。可喜的是,吳承恩能掌握春華一角之陰柔氣質,陰陽氣性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流於矯揉造作,聲腔以小嗓捏緊,音色雖略乾卻也能維持一定地穩定度,尤以水袖力度之俐落令人驚豔。


桃花謎(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蘇信瑋)

而江湖術士西門丁於劇中穿針引線,繫住各個主要角色,飾演西門丁之孫凱琳以三花應工,維持外台戲之靈巧生動,即興之台詞亦為劇中增添許多笑料,實為本劇重要綠葉。其他角色於各自行當皆能展現其精彩,周予寬飾演大內高手之殭屍倒、侯爺下屬遇鬼屍變,突如其來地落頭身段皆能引起觀眾驚呼。以往歌仔戲表演往往重唱不重身段,於此劇能看見更多身段運用令人目不轉睛。

看似一般之劇情設定,內容則豐富精彩,尤以性別議題叩問當代發人省思,至今仍有許多人以「人妖」一詞嘲笑他人性別氣質,於此,究竟是「桃妖」可怖,抑或是嘲笑及霸凌他人之人可怖呢?誰是人、誰是妖,清晰可見。

《桃花謎》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4/09/28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情仍回到以生旦相戀為核心的框架中,玫瑰少年的議題似乎僅成為這段奇情戀中的一抹點綴色,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10月
15
2024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