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的理性共鳴《中國之美,世界看見》
7月
11
2014
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2次瀏覽
武文堯(高中生)

近幾年,中國交響樂團逐漸起步,也愈受國際樂壇重視。2013年香港愛樂管絃樂團訪台進行交流;2014年6月,中國最年輕的交響樂團—成立於2010年三月的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首次來台演出,讓台灣觀眾再次體驗中國深富底蘊的聲音美學。以這次訪台曲目為例,在曲目安排上顯得較為保守,上半場安排莫札特《唐.喬望尼序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為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樂團仍以傳統德奧音樂為主流。這樣的曲目安排令人感到有些失望,除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外,其餘兩首並未充分展現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特色,也聽不到樂團想要帶給觀眾的觀點。

首席指揮呂嘉在樂壇頗負盛名,但當晚的表現卻不出色,尤其是下半場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表現,呂嘉詮釋的只是照本宣科,清楚地把總譜上的每一顆音立體化,卻聽不到具體而微的詮釋觀,導致整首樂曲略顯枯燥乏味,有些段落甚至氣若游絲,聽不出更深層的韻味。開場莫札特《唐.喬望尼序曲》就像一小碟開胃菜般,只是首點綴的小曲子罷了,但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表現仍然令人為之一亮;這個團成立不到五年,卻已經具備堅強的實力,弦樂部整齊明亮,木管乾淨甜美,銅管稍顯力度不足,但樂團的平衡完美,基礎已經健全,剩下的就是建立屬於自己的聲音,藉由一場場音樂會使表現更上層樓,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呈現出來的是蓄勢待發後即將爆發的驚人能量。

陳鋼、何占豪1959年合作完成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已是中國名曲中的箇中之最,優美纏綿的旋律使得此曲除了艱困的技巧外,還必須有著中國含蓄婉美的獨特情韻,加上哭調滑音的特殊表現,因此通常中國的小提琴家最能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表現得絲絲入扣、鞭辟入裡。呂思清無疑是此曲的最佳代言之一。呂思清近年訪台次數甚多,每次訪台必演《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這次與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更是對此曲反覆琢磨的心得表現。但除了《梁祝》協奏曲之外,我們應更加期待呂思清在其他曲目上的涉及與拓展,而不是只靠一曲成名的演奏家。

「中國之美,世界看見」,這是本次樂團訪台的期許與宣傳,中國這幾年來已迅速的崛起,交響樂團更是中國政府投注的希望,先不談觀眾素質是否提升,但交響樂團的演出水準卻日漸增高,加上豐厚的資金栽培,中國的交響樂團必定能出類拔萃,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目前中國比較突出的交響樂團包括香港愛樂管弦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澳門交響樂團、中國愛樂以及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其中港樂的表現最為出色,不論是樂季的安排、客席音樂家的邀約以及音樂教育的推廣,港樂有系統的建立了樂團的品牌,值得台灣樂團借鏡;相較之下,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要解決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樂團還未找到自己的傳統與特色,期待下一次樂團的訪台,能讓我們驚見樂團的蛻變,共睹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成長。

亞洲地區交響樂團正蓬勃發展,在世界樂壇上也慢慢的占有一席之地,世界交響樂團的舞台可能慢慢地轉移,但要如何成就一家之言,還有待所有交響樂團慢慢摸索。中國四千年的悠久文化與人文風景,若能融合交響樂團之中,加上國樂團的特色跨界,想必將能展現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聆聽中國與西方的理性共鳴。

《中國之美,世界看見》

演出|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時間|2014/06/1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