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與彼岸之間的流浪《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3月
05
2012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5次瀏覽
方祺端

忘了誰說的,當一個人遠離家鄉,能回家的叫做「流浪」,不能回家的叫做「放逐」。

我不是臺灣人,也不是美國華僑,從沒去過那曾經的西門町,也沒有踏足過紐約的美國夢。沒有讀過原著小說,不認識陳俊志,知道卻不太熟識黎煥雄的劇場風格,卻無礙著劇場裡的種種共鳴,於我而言,是經歷了一場破碎人生的自我治療。

宛如複調小說的多聲部手法,演出裡的每個角色都曾經擔任敍事者,形成了綿密的多重對話形式。簡要而言,多聲部就是甲的故事,往往由甲的敍述與乙的敍述(或許尚有丙、丁、戊)同時建構,顯出不同角度的書寫,不再有唯一、獨尊的意識,而是以眾聲喧嘩的情境出現。多聲部手法落到《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這演出裡,由於敍事者、敍事結構經常轉換,造成故事面貌變得破碎不清,然而,這樣的敍事形式與效果,卻正正與故事中破碎家庭的內容遙相呼應。

在演出中,無論是別人或是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無法說出一個完整無缺的故事,即便是戲份最重的J也不例外。每個人喃喃道出的,或是某個場景的描述,或是某一時刻的心境,卻都只是片段而已。觀眾無法從同一個人的口中,得知故事的全部。唯有拼湊各人的敍述,才能得出一個大概的故事。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人都沒法說出完整的故事,對這已經碎裂的家庭來說,完整的只有那張在記憶中已然模糊的照片,於是我們所看到的,也是一個由記憶建構而輪廓模糊的故事。

J是故事裡唯一連著眾人的點,從臺北到紐約,再從紐約回到臺北,J流離在散失的家人的生命裡,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安頓下來的家。這屬於J的流浪旅程,從父母離開家裡到紐約的那一刻開始,以時間與空間方式同時進行,形成與家人實際上與心理上的距離,而撕碎了其往後的半生。同性戀的身分預言著J不單止過去與現在未得,即使在其未來也無法獲得一個完整的家庭,更加加深了這種碎裂感所帶來的傷痛。

對家庭照的種種追憶暗示著J對團圓的渴望,在演出的最後,舞臺上的紗幕後出現了一家人合照的黑影,是久遠回憶已經模糊的面貌,也是其深藏於心底裡的渴望。只是這個渴望並未能得到完足,而J也只能透過想像爸爸與姐姐鬼魂的互相諒解,為僅餘在臺灣的家人創造一個小小的團圓。縱使只是想像,然而在劇場裡具現出來以後,至少讓人稍稍排解了故事裡濃重的破碎感。

縱使無法得知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的從前與以後,但那刻骨銘心的傷痛卻是清晰得彷彿振動著空氣。劇場需要的,只是誠實的生命,而或許每個人所需要的,都只是──

歡迎回家。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演出|人力飛行劇團
時間|2012/02/2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