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出互文交替的《水鬼請戲》
5月
09
2022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79次瀏覽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一說到「水鬼」,大概脫離不了「抓交替」的標籤,而《水鬼請戲》(以下簡稱《水》)在故事的開始即去掉標籤,故事中的五只水鬼並非以抓交替為目的,甚至還會積功德。這樣的開場與主軸,引人入勝。


出神入化的操偶與反轉的角色建構

角色雖多卻不雜亂,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亦莊亦諧,同時又在三言兩語中展現角色間深厚情誼。劇本編排已然深刻,再加上布袋戲演師操偶上的細膩、擬真,更顯生動。比如偶因為害怕而顫抖,又或在戲中戲時,台下的水鬼觀眾不搶焦點,卻同時能見其投入的程度等。因而,在只有一貫表情的布袋戲偶上,從其「肢體」與「聲音」,觀眾得以領會諸多樣態。於是,當五位主要角色同時在場時,角色非但鮮明不至混淆,還能在劇本中玩出對話和演師現場即興的「笑」果,顯現劇本編排與布袋戲技藝出神入化。

綜觀各角色,性格鮮明有趣;獨立來看,卻另有待商榷的部分,尤其是江闊嘴為積功德而展現功利此一設定。水鬼與功德乍看是雲泥之別,其實,文本早有水鬼因積德而當城隍的記載——民間故事中有生前當不成官,死後卻成官的趙生;文學中則有蒲松齡《聊齋》中的〈王六郎〉,講述水鬼王六郎與捕魚人許某間深厚的報恩情誼。兩者共同點都是發自內心助人、不求回報、為善且不欲人知,趙生最終升為土地公,王六郎最終升為城隍,頗具寓意。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本齣戲中的江闊嘴卻不然,為善就是為求功德,還深怕「鬼」、「神」不知,甚至積功德的深層目的竟是彌補自己過錯。整體來說,積功德的感性出發少了,多的是功利為導向的「集點式行為」。因此,當江闊嘴最終如願以償時,觀眾對其正當性與感動也褪去許多。那麼,回過頭來談「水鬼積功德、後晉升為神」此一設定,欲傳遞何種意義與效果?


弄巧卻易失衡的危機

劇本的伏筆與懸念眾多,每一層皆環環相扣,使用精妙。只是,這些弄巧的伏筆與懸念,若放置、比例失衡,反而有成拙之虞。上半場懸念多,且多項線索皆需篇幅著墨。比如,戲中提到布袋戲演出,隨即演出一段戲中戲等等,這些安排對情節深化有益,卻無助於向前推進,使劇情略為凝滯。

到了下半場則是相反,服務懸念的深化功能驟減,於是劇情推進徒然加快。一下子揭露許多,卻沒有時間好好醞釀處理,顯得無力。因此,當江闊嘴揭露累積功德的真實目的,竟是彌補過錯的驚喜感,此時感受早已被下半場一路所累積的一連串揭露給沖淡。此一篇幅、段落失衡的效果,造成觀看時有些頭重腳輕的結果。

話雖如此,仍無損演出形式與劇本共振的迷人。


文本與形式上的互文

演出除了以《詩經》內容合著北管唱誦外,尚援引《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即為題名《水鬼請「戲」》的「戲」。戲中戲與正戲在形式上分三種:劇場(水鬼)、光影(非水鬼之人的角色)、戲台戲中戲(展演經典戲文),三者間相互交織、呼應。尤其是最後,戲中戲演出趙匡胤與京娘的訣別,內容呼應光影角色,光映出尚活著的母親,對孩子水鬼甘蔗的牽掛、不捨與祝福。三者間雖未明說、明演,透過形式上的錯落、交疊,蘊積許久的情感與思考則表露無遺。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此一效果,實屬不易,編劇與導演編排上的苦心,不言自明。特別是在援引古文經典上,並非僅以其為劇本基底,而是以文本與形式上的互文為呈現方式,使所有元素融合,並使戲劇與情感上的效果餘韻綿延。也就是說,當〈蒹葭〉【1】一出,觀眾便能心領神會戲中戲的京娘、水鬼水姑、江一泉思慕之人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情懷。

話說水鬼,自然與水有關,在劇場中呈現水中情景並不稀奇,然而《水》的建構非常有趣。開場舞台上不斷有魚偶悠游,時而是戲,時而是背景,水中景色遂為生動。此外,燈光打向觀眾席,瞬間也使觀眾進入水底世界。以現代戲劇手法的方式,搭配傳統戲曲,建構出水中感。這趟水鬼之旅,想必觀眾都已著實浸泡其中。


傳統布袋戲與現代戲劇交融

近年來以布袋戲為主戲的新編演出,尤以2018年獲台新藝術獎肯定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孟婆.湯》令人印象深刻。其形式上布袋戲與偶的實驗,偶師人與手曝光,現代投影穿插於傳統文本中等等,對傳統布袋戲的新編、創新,頗具實驗。《水》亦是新創十分成功的作品,形式上聚焦於呈現傳統布袋戲本身,現代戲劇元素的參與有時次要而襯托。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水》的演出在古文經典的援引及使用上,不只是放置成為文本基底,而是使古文經典與演出互文,使觀眾能心領神會劇本台詞中未明說之情。總結來說,若以戲台、劇場與光影三者的空間關係為經,以揉合古文經典的劇本為緯,交錯極具深度與厚度,且兼具美學、戲劇編排層次。

布袋戲走進劇場,摻和現代戲劇,多了新編、新詮、實驗性等樣貌。《水》等新作,讓人對於布袋戲遊走傳統與創新間此一新的面貌,無限期待。


註釋:

1、《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水鬼請戲》

演出|臺北木偶劇團
時間|2022/4/30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劇富有野心,意圖從各個面向談論鬼亦有情的主題,一反水鬼抓交替的印象,而每一個從陽間失落的靈魂對人間的執念往往牽繫著陽間某個思念的人事物⋯⋯(林慧真)
6月
13
2022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