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出互文交替的《水鬼請戲》
5月
09
2022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1次瀏覽

曾冠菱(專案評論人)


一說到「水鬼」,大概脫離不了「抓交替」的標籤,而《水鬼請戲》(以下簡稱《水》)在故事的開始即去掉標籤,故事中的五只水鬼並非以抓交替為目的,甚至還會積功德。這樣的開場與主軸,引人入勝。


出神入化的操偶與反轉的角色建構

角色雖多卻不雜亂,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亦莊亦諧,同時又在三言兩語中展現角色間深厚情誼。劇本編排已然深刻,再加上布袋戲演師操偶上的細膩、擬真,更顯生動。比如偶因為害怕而顫抖,又或在戲中戲時,台下的水鬼觀眾不搶焦點,卻同時能見其投入的程度等。因而,在只有一貫表情的布袋戲偶上,從其「肢體」與「聲音」,觀眾得以領會諸多樣態。於是,當五位主要角色同時在場時,角色非但鮮明不至混淆,還能在劇本中玩出對話和演師現場即興的「笑」果,顯現劇本編排與布袋戲技藝出神入化。

綜觀各角色,性格鮮明有趣;獨立來看,卻另有待商榷的部分,尤其是江闊嘴為積功德而展現功利此一設定。水鬼與功德乍看是雲泥之別,其實,文本早有水鬼因積德而當城隍的記載——民間故事中有生前當不成官,死後卻成官的趙生;文學中則有蒲松齡《聊齋》中的〈王六郎〉,講述水鬼王六郎與捕魚人許某間深厚的報恩情誼。兩者共同點都是發自內心助人、不求回報、為善且不欲人知,趙生最終升為土地公,王六郎最終升為城隍,頗具寓意。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本齣戲中的江闊嘴卻不然,為善就是為求功德,還深怕「鬼」、「神」不知,甚至積功德的深層目的竟是彌補自己過錯。整體來說,積功德的感性出發少了,多的是功利為導向的「集點式行為」。因此,當江闊嘴最終如願以償時,觀眾對其正當性與感動也褪去許多。那麼,回過頭來談「水鬼積功德、後晉升為神」此一設定,欲傳遞何種意義與效果?


弄巧卻易失衡的危機

劇本的伏筆與懸念眾多,每一層皆環環相扣,使用精妙。只是,這些弄巧的伏筆與懸念,若放置、比例失衡,反而有成拙之虞。上半場懸念多,且多項線索皆需篇幅著墨。比如,戲中提到布袋戲演出,隨即演出一段戲中戲等等,這些安排對情節深化有益,卻無助於向前推進,使劇情略為凝滯。

到了下半場則是相反,服務懸念的深化功能驟減,於是劇情推進徒然加快。一下子揭露許多,卻沒有時間好好醞釀處理,顯得無力。因此,當江闊嘴揭露累積功德的真實目的,竟是彌補過錯的驚喜感,此時感受早已被下半場一路所累積的一連串揭露給沖淡。此一篇幅、段落失衡的效果,造成觀看時有些頭重腳輕的結果。

話雖如此,仍無損演出形式與劇本共振的迷人。


文本與形式上的互文

演出除了以《詩經》內容合著北管唱誦外,尚援引《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即為題名《水鬼請「戲」》的「戲」。戲中戲與正戲在形式上分三種:劇場(水鬼)、光影(非水鬼之人的角色)、戲台戲中戲(展演經典戲文),三者間相互交織、呼應。尤其是最後,戲中戲演出趙匡胤與京娘的訣別,內容呼應光影角色,光映出尚活著的母親,對孩子水鬼甘蔗的牽掛、不捨與祝福。三者間雖未明說、明演,透過形式上的錯落、交疊,蘊積許久的情感與思考則表露無遺。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此一效果,實屬不易,編劇與導演編排上的苦心,不言自明。特別是在援引古文經典上,並非僅以其為劇本基底,而是以文本與形式上的互文為呈現方式,使所有元素融合,並使戲劇與情感上的效果餘韻綿延。也就是說,當〈蒹葭〉【1】一出,觀眾便能心領神會戲中戲的京娘、水鬼水姑、江一泉思慕之人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情懷。

話說水鬼,自然與水有關,在劇場中呈現水中情景並不稀奇,然而《水》的建構非常有趣。開場舞台上不斷有魚偶悠游,時而是戲,時而是背景,水中景色遂為生動。此外,燈光打向觀眾席,瞬間也使觀眾進入水底世界。以現代戲劇手法的方式,搭配傳統戲曲,建構出水中感。這趟水鬼之旅,想必觀眾都已著實浸泡其中。


傳統布袋戲與現代戲劇交融

近年來以布袋戲為主戲的新編演出,尤以2018年獲台新藝術獎肯定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孟婆.湯》令人印象深刻。其形式上布袋戲與偶的實驗,偶師人與手曝光,現代投影穿插於傳統文本中等等,對傳統布袋戲的新編、創新,頗具實驗。《水》亦是新創十分成功的作品,形式上聚焦於呈現傳統布袋戲本身,現代戲劇元素的參與有時次要而襯托。


水鬼請戲(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水》的演出在古文經典的援引及使用上,不只是放置成為文本基底,而是使古文經典與演出互文,使觀眾能心領神會劇本台詞中未明說之情。總結來說,若以戲台、劇場與光影三者的空間關係為經,以揉合古文經典的劇本為緯,交錯極具深度與厚度,且兼具美學、戲劇編排層次。

布袋戲走進劇場,摻和現代戲劇,多了新編、新詮、實驗性等樣貌。《水》等新作,讓人對於布袋戲遊走傳統與創新間此一新的面貌,無限期待。


註釋:

1、《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水鬼請戲》

演出|臺北木偶劇團
時間|2022/4/30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劇富有野心,意圖從各個面向談論鬼亦有情的主題,一反水鬼抓交替的印象,而每一個從陽間失落的靈魂對人間的執念往往牽繫著陽間某個思念的人事物⋯⋯(林慧真)
6月
13
2022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