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戲外,洋溢生命熱力《女人的和平》
5月
09
2016
女人的和平(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1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2016/04/30 14:30

繼上回廣受好評的《義賊鼠小僧》,流山兒★事務所再度來台,結合了樂塾劇團團員,推出新作《女人的和平》,改編自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托芬尼茲(Aristophanes)經典之作《利西翠妲》(Lysistrata),延續前作角色錯雜、調度多變、節奏明快、喜感鮮明的風格,甚至更進一步地,幾乎以歌舞劇的方式呈現,不僅賦予古典歌隊地位一個全新的現代樣貌,豐富的視聽元素也增添了喜劇敘事中十分關鍵的音樂性,為這齣戲增色不少。

《女人的和平》大致依循原典骨幹,加以精練內容,增速戲劇節奏,並且注入當今社會的時代精神,與現代對話。依當時戲劇規範,古希臘喜劇中總有個異想天開的「妙想」(happy idea),以亞里斯托芬尼茲《利西翠妲》為例,其妙想來自於,面對當時境內兩國爭戰多年,傷亡不斷,全希臘女性以「性罷工」作為武器,拒絕行房,以對抗諸位好戰的男人們。此妙想,將兩國之間的浴血之戰平行於男女之間的性事之戰,爭鬥你我及權力交換的場域從沙場移至床笫,於是國家大事被比擬成生活小事,公共對上了私密,反襯出人性不停爭鬥的荒謬狀態,並且藉由讓女人掌握兩性關係中的主導權,顛覆了傳統父權社會男尊女卑的既定框架,所生成的權力位階翻轉,即為此戲之喜劇性所在,而不在於台詞有多搞笑。更深入地來看,角色身處情慾難耐的困境中如何反應、如何接招,介於國家尊嚴與生理需求之間的兩難,這體制與個人之間的拉鋸,即為戲劇感之所在。

相襯於國家群體陽剛而秩序的表象中,內在所自由流動且無法抑止的人類情慾成了反差,《女人的和平》的改編更延伸此反差概念,翻轉一般對於男人或女人的社會刻板印象,比方說劇中多了女同志的角色設定,以及理想丈夫形象不再只是威權到底的男性,而是白天在外工作賺錢、晚上回到家後編織手作樣樣來,消融傳統家庭角色分工,打破性別二元分界,拓展情慾面向,此處所進一步挑戰的,是不論古時或現代社會上對於性別定義的制約,可說是顛覆中又見顛覆。此戲的重塑,對於當今這個戰爭無所不在、提倡性別平權的年代來說,別有一番弦外之音。

劇中穿插大量歌舞,曲風多變,畫面活潑,轉場流暢,多層次的調度不僅豐富了整體視聽音樂性,亦加速了喜劇節奏,更添趣味。開場一片漆黑,傳出曖昧不明又引人遐想的呻吟,以為是翻雲覆雨的纏綿,沒想到只是兩戀人離別之前的告白,這「前戲」的聲響,即刻定調了本戲的性愛主題及喜劇色彩。爾後的正戲,也幾乎由音樂推動,風格多元,主題分明,建立起各段迥異相間的氛圍,同時舉手投足呼應音樂律動,有眾人暴雨生信心的勵志歌、行動蓄勢待發的進行曲、反諷戰爭成為搖錢樹的軍火商與殯葬業者之歌、改編自搖擺樂名曲《Sing, Sing, Sing》的歡樂歌舞、略帶挑釁揶揄意味的饒舌歌等,懸疑不安之處則用了皮耶佐拉的探戈曲,讓節奏更加緊湊。此外,諸多歌曲也以中文演唱,包括傳遞綿綿情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表達團結聯合的《流浪到淡水》,以及某首傷感哀愁的抒懷小曲,不僅進一步地拉近了與台灣觀眾之間的距離,也使得全戲聲景更加繽紛多彩。樂與舞,既是推動喜劇的催化力量,亦如喜劇的回音餘響,音符錯落之際,消弭了各族群、各階層、各性別之間的界線,交融彼此。

不過,此劇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不是文本改編,亦非歌舞新詮,而是泰半年過六旬的卡司陣容。相較於一般青壯年選角可能有的理所當然的血氣方剛,這些高齡演員們演繹劇中情慾奔騰的眾角色,反倒散發出了一股盡情擁抱生命泉源的鮮活熱力,即使載歌載舞時偶見參差,但其努力克服身體限制的堅持,在在發揮了這劇本除了反戰維和之外,所蘊含的另一層核心價值:拋開一切束縛,勇敢熱愛生命。

《女人的和平》

演出|流山兒☆事務所+樂塾劇團
時間|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女人的和平》在多重意義上,皆應視為一部複雜的戲劇。它在經典轉譯的範圍裡提出了巨大的嘗試與成果。透過當代環境,加以深掘、並持續追問,正是經典重演的意義、與精神所在。 (張敦智)
5月
16
2016
觀點不斷被建立,卻又一再被打破翻轉,讓全劇遊走在豐富多變的視野間。正要踏入說教的泥沼裡,瞬間在笑鬧諷刺中顯得輕盈;明明是突發奇想的瘋言瘋語,卻真實地好像說出了什麼殘酷秘密。至於那些語言說不夠的,就讓音樂來完成吧!(白斐嵐)
5月
04
2016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