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中的完美《樂興之時-2021圓桌武士會師》
4月
08
202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5次瀏覽

蕭孟青(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職碩班)


2021年,在後疫情的今天,樂興之時援例推出了圓桌武士系列,當天曲目包含了︰史麥塔納弦樂四重奏第一號《我的一生》(B. Smetana: String Quartet No. 1 in E minor, from My Life)、玻凱利尼第七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480,第三樂章(Luigi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o No. 7 in G Major, G. 480: mov.3: Allegro)以及布拉姆斯G大調第二號弦樂五重奏 Op. 111(J. Brahms:String Quintet No. 2 in G Major, Op. 111),期間不乏看出有些沉重的曲目,正如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江靖波所說︰「⋯⋯你我仍能在一個真實的空間裡,一方以演奏分享訴情,另一方以心耳意會共感⋯⋯已是難得萬幸⋯⋯」【1】。

樂音奏響,耳朵充滿的是單純音色的和諧感,中、高、低音域所構成的和聲,如此純粹及乾淨的聲響,真的是無法用言語所描繪。樂手們一致的呼吸,弦樂器所拉長的線條感綿延不絕,用自己的語言說著相同的故事。弦樂團既單一、又立體的聲響,樂曲中可堅定、可剛柔的語氣,是筆者在這場音樂會中得到最大的享受。

在《布拉姆斯G大調第二號弦樂五重奏 Op. 111》第一樂章中,弦樂團朝氣蓬勃的演繹,將作曲的欲表達的熱情傳遞了出來,布拉姆斯特有的厚重風格及拘謹的性格在此樂章中仍可窺知一二;第二樂章主要旋律由中提琴聲部所擔綱,擺脫了一如往常由小提琴為主要角色的戲碼,音色圓潤的表現,緩慢地、誠懇地和聽者進行深沉的對話,曲末小提琴聲部豐富的音色再次呈現主題後平靜的結束此樂章﹔第三樂章回到了第一樂章動機表現,透過了半音及全音的動機形式,似乎自言自語、自問自答,頻繁的切分音表現,有著焦躁不安的氣氛,弦樂團在節奏的掌握上表現得當﹔然而前樂章的疑問,突然到了第四樂章積極的十六音符呈現有了豁然開朗的解答,各樂器聲部不斷的堆疊音量,激烈的結束全曲。弦樂團在主題的處理上表現細膩,四個樂章的風格掌握得宜,完美的詮釋作曲家譜上所呈現的指示,將最質樸的布拉姆斯以及最純粹的音樂重新演繹,不難聽到在古典曲式的框架中欲表達的浪漫及熱情。

音樂中安排了《玻凱利尼第七號大提琴協奏曲作品480,第三樂章》,由大提琴張序獨奏,不管是抒情的旋律表現優雅抑或是細部的裝飾奏、力度的表現...等,均在水準之上,會後江靖波特別提及演奏者的背景,可看出樂團在守護喜愛的音樂之時,也給予了演奏家新秀一個很棒的舞台﹔在隱藏曲目中(安可曲)演奏了聖桑《動物狂歡節-天鵝》,整個弦樂團安靜地流動著,主旋律大提琴平和地在弦樂團流水似的推動下緩緩的前進,樂曲中可聽到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低聲的對談著、偶爾還可以感受的其他水中生物所泛起的漣漪,大提琴聲部穩穩的支撐著水面上的移動及水面下的跳動,豐富的畫面躍入筆者的眼前。在此作品的演繹中將整個弦樂團的默契完整的呈現出來,弦樂團飽滿及多變化的音色,在作品中精緻呈現,絲毫不因室內樂的組合而被限制住聲音的想像,反而在平靜中更顯其生命力。

下半場唯一曲目-史麥塔納《我的一生》,史麥塔納形容這首弦樂四重奏是「紀念我的一生以及失去聽力的不幸」。第一樂章複點的動機呈現,樂劇短小且緊湊,整個樂章似乎像個說故事的人引導著聽眾進入到了作曲家的時空;第二樂章弦樂團將作曲家無窮的生命力的訊息積極的送至聽者的感官;進到了第三樂章主題引導著整個樂章的個性,「英雄式的悲劇」於是乎誕生,中提琴與大提琴的旋律交錯著,持續低音聲響綿延不絕,似乎是代表著無論如何,時間始終不斷的往前,並不會因此停止;第四樂章跳脫了前面樂章的氛圍,在樂章末使用了刺耳的不協和長音來述說自己不完美的人生,在同時也喚醒了演奏者及聽眾心中苦痛的情感經驗,如此激烈地、強力地闖入,隨後立即回到了第一樂章的節奏動機,一切的不適及疑問突然間有了答案,對比性的音樂表現下,更顯出其音樂的張力。史麥塔納似乎透過作品欲傳遞給演奏者及聽者一個很重要的信念-人要學會和自己相處,懂得善待自己!弦樂團的個性及演奏家們所呈現的自信,在這首作品中強烈地傳達了出來,既是團體又隱含著個人獨特的樣貌,既保有個人色彩又巧妙地融合成為一體,是否因處在如此悲壯的作品中,而交織出來的化學反應⋯⋯

晚年的玻凱利尼作品似乎不如年輕時受到歡迎(因西班牙國內風氣的轉變),布拉姆斯不如意的柏拉圖戀情(與克拉拉・舒曼深厚的情誼),史麥塔納不幸的晚年(耳聾、精神錯亂),這些看似不順遂的難題,卻沒有讓作曲家們的創作停滯,反而譜成了輝煌的一頁;經歷過了全球的疫情肆虐,作曲家們留下的沉重的作品,經過了演奏者的再演繹,默默地伴著所有人面對生命中的關卡,在絕望中,依然保有冀望及期盼。


註釋

1、此段言論由總監江靖波於節目單及演後座談兩處皆有提起。

《樂興之時-2021圓桌武士會師》

演出|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時間|2021/03/20 14: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