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童心的概念小品——《滾地球》生生不息版
1月
02
2024
滾地球 生生不息版(自然而然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0次瀏覽

文 張瑄庭(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這是一部沒有強劇情、沒有對話台詞,以豐富肢體動作與意象表達概念的小品戲。入場之前我並沒有先看過介紹和劇評,帶著真空的腦袋進入劇場,反而能獲得更為飽滿的體驗。

舞台的設計極為巧妙,利用臺灣傳統街屋第二進中脊挑高的狹長空間作為劇場,觀眾席與表演場的分界不明顯,第一排觀眾有機會與表演者直接互動,挑高的空間讓視覺垂直延伸,將舞台分為上下兩層,巧妙將建築原有的樓梯、門扉也作為舞台布景,營造出自然換場的效果。整體空間雖然有些侷促,但燈光與收音效果良好,有層次而不單調,表現方式創意十足。


滾地球 生生不息版(自然而然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演出的音效分為三種,除了控台播放的背景音樂,台上也有一位樂手現場演奏吉他,有些部分則會利用敲擊廢棄物來製造聲音,三者融合不顯突兀。樂手演奏水準很好,音色乾淨通透,配合演員肢體與情緒展現細膩的變化。

演員不是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可以幻化成各種形體,不斷模擬各種動植物、自然界的現象。戴著絨毛手套靈動飛舞的雙手宛如蜘蛛在跳求偶舞,將外套作為雙臂的延伸不斷鼓動是鳥類的密語,窸窣而猙獰的表情與不斷重複的音節是松鼠的遊戲,伸展的肢體像樹木一般蜷曲,緩慢延伸、茁壯而又委靡彷彿走過四季遞嬗。

我不確定我所捕捉的意象是否是導演的意圖,但我想戲劇所傳達的感受是更為重要的,看戲不是解謎遊戲,無所謂正確答案。《滾地球》主打是親子可以同樂、大人小孩都能看懂的戲劇,我想拋棄大人的視野,不一定要賦予每一個場景、走位或道具意義。看到閃閃發亮的東西會目不轉睛,聽到物品碰撞的清脆聲響會感到新奇有趣,就算是被人類視如敝屣的廢棄物,在還沒有社會意識的小朋友眼中,也可以是自得其樂的玩具。

回歸自然,回歸童心,拋掉成見或許正是《滾地球》給予大人們的提醒。

《北投小戲節——自然而然劇團《滾地球》生生不息版》

演出|自然而然劇團
時間|2023/12/23 11:00
地點|北投舊峸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