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瑄庭(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
這是一部沒有強劇情、沒有對話台詞,以豐富肢體動作與意象表達概念的小品戲。入場之前我並沒有先看過介紹和劇評,帶著真空的腦袋進入劇場,反而能獲得更為飽滿的體驗。
舞台的設計極為巧妙,利用臺灣傳統街屋第二進中脊挑高的狹長空間作為劇場,觀眾席與表演場的分界不明顯,第一排觀眾有機會與表演者直接互動,挑高的空間讓視覺垂直延伸,將舞台分為上下兩層,巧妙將建築原有的樓梯、門扉也作為舞台布景,營造出自然換場的效果。整體空間雖然有些侷促,但燈光與收音效果良好,有層次而不單調,表現方式創意十足。
滾地球 生生不息版(自然而然劇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演出的音效分為三種,除了控台播放的背景音樂,台上也有一位樂手現場演奏吉他,有些部分則會利用敲擊廢棄物來製造聲音,三者融合不顯突兀。樂手演奏水準很好,音色乾淨通透,配合演員肢體與情緒展現細膩的變化。
演員不是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可以幻化成各種形體,不斷模擬各種動植物、自然界的現象。戴著絨毛手套靈動飛舞的雙手宛如蜘蛛在跳求偶舞,將外套作為雙臂的延伸不斷鼓動是鳥類的密語,窸窣而猙獰的表情與不斷重複的音節是松鼠的遊戲,伸展的肢體像樹木一般蜷曲,緩慢延伸、茁壯而又委靡彷彿走過四季遞嬗。
我不確定我所捕捉的意象是否是導演的意圖,但我想戲劇所傳達的感受是更為重要的,看戲不是解謎遊戲,無所謂正確答案。《滾地球》主打是親子可以同樂、大人小孩都能看懂的戲劇,我想拋棄大人的視野,不一定要賦予每一個場景、走位或道具意義。看到閃閃發亮的東西會目不轉睛,聽到物品碰撞的清脆聲響會感到新奇有趣,就算是被人類視如敝屣的廢棄物,在還沒有社會意識的小朋友眼中,也可以是自得其樂的玩具。
回歸自然,回歸童心,拋掉成見或許正是《滾地球》給予大人們的提醒。
《北投小戲節——自然而然劇團《滾地球》生生不息版》
演出|自然而然劇團
時間|2023/12/23 11:00
地點|北投舊峸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