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看到閃閃發亮的東西會目不轉睛,聽到物品碰撞的清脆聲響會感到新奇有趣,就算是被人類視如敝屣的廢棄物,在還沒有社會意識的小朋友眼中,也可以是自得其樂的玩具。回歸自然,回歸童心,拋掉成見或許正是《滾地球》給予大人們的提醒。
1月
02
2024
628
兒童精神分析師Winnicott在《遊戲與現實》中提到了「第三領域」,其作為一個學習的中間空間,介於內在心理現實與客觀生存世界的過度,在這之中讓文化經驗與創造力能產生。會不會劇場也是這樣?創作與真實要保有多少距離,才不會襲奪參演者的地方想像?
6月
09
2023
2102
當我們說:「我看了一齣戲。」「看」意謂主體接受事物之後的客觀表述,但觀看的同時,身體其他感官也有認知感覺,為何它們卻被語言表意時忽略了?欣賞《滾地球》這齣戲冒出這想法絕對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齣戲也適合用聽的,用聽覺去感知。(謝鴻文)
7月
15
2020
1267
在自然而然劇團的《沙地》裡,成長似乎無可避免地暗示著死亡──當你的朋友們都決定長大了,只有你一個人仍然抗拒著,並想與現實對抗、想好好守著玩樂與遊戲,最後的下場就是「你是唯一不能走的人」,也是「再也不能跟朋友們在一起」的那個人。自然而然劇團這樣的改寫,隱喻更深,且更賦詩意,卻也多了大人歷經蒼茫後的世故感。(郝妮爾)
5月
24
2019
1067
蔡佾玲飾演的公爵夫人絕對是最有意思的。應該在最上層的「高級人」,卻如此狂烈而挑釁,想要提升恨意,將所有的不滿足轉換成狂野的創造能量,來「打造新社會生命的超結構」。(黃馨儀)
5月
15
2017
965
精彩的劇本寫作,使得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輻射出巨大的意義空間,那麼導演又是如何處理文本的呢?演員出身的卡霞,並沒有玩什麼花招,只用了一個沙坑與劇場原來的一扇門,專注表演上的琢磨,趣味盎然地呈現孩童天真之下的恐懼與邪惡。(謝東寧)
11月
10
2014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