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很好,可惜未能炒出一份好菜《拉麥可》
10月
04
2012
拉麥可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8次瀏覽
魏琬容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第二集《拉麥可》在國家劇院演出,主打Amis Musical 阿美族音樂劇。以阿美族制度巴卡路奈為背景,敘述一個在台北模仿麥可傑克森四處比賽的舞者嘎造,在一次比賽失利後回到家鄉。家鄉的學生正贏了全國舞蹈比賽初賽,正往決賽邁進。指導老師黃莉主張秀出原住民的傳統應該以傳統舞出賽,可學生們躍躍欲試想要以街舞比賽,夢想著如果以街舞贏得比賽,就可以說服長老把這個年齡階層命名為「拉麥可」,於是學生們偷偷找上嘎造拜託他指導,故事由此展開。藉由舞蹈比賽,編導丟出一個大哉問:「什麼是傳統?什麼是自我?」

學生們想要用街舞來比賽,老師認為「原住民就是要跳傳統舞啊!」,再加上一個在台北以 (別人的)街舞四處打拼的青年,三方交錯,可以呈現一個非常獨特有趣的自我/傳統辯論,可惜,劇中的衝突與冰釋均是輕描淡寫,該說的沒有說清楚,不該說的倒是說了很多,大部分的安排均可再精簡一點。

由形式來看,《拉麥可》意圖融合電影與劇場在同一個空間中。簡單來說即是「劇場做不到的,讓電影表達」,劇場和電影的結合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何時劇場?何時電影?電影與劇場兩種形式的拉鋸,犧牲了節奏,恐怕兩位編導要再回去琢磨琢磨。

一開始木雕師傅扛著木頭從觀眾席緩緩步上台階,走入舞台黑暗處,螢幕上緊接出現木雕師傅大特寫,從比腰粗的木樁削出兩根小指大小的小棒子,手一滑,棒子掉落,舞台上的指揮伸手抓住,走向樂團開始指揮,全場微笑。

這,是舞台與電影交互運用極好的一幕。可惜是唯一一個較為的成功運用。大部分的時候電影與劇場均互相干擾,觀眾讀不出來「為什麼這時候用銀幕表現」、「這時候用劇場演員表現」。曲和曲之間,幕與幕中間均以暗場帶過,拖慢了全劇節奏,於是整場顯得零散。有幾首歌的穿插特勉強,歌曲與劇情之間並不緊密,各走各的調。 贈項鍊(電影)一段突然接歌頌上帝恩典(劇場),縫製比賽舞衣(電影)接彩虹衣(劇場),均顯得突兀,導演顯然需要解釋。

一般而言,musical 的上半場最後一首應該是個大勾子,把上半場的情緒推到最高同時也勾著下半場的劇情發展。但上半場最後一支曲目【戰舞】編舞張力不足,將兩個角色黃莉老師和嘎造老師之間原有的張力大大弱化,看不到黃莉和嘎造之間的立場堅持,也看不到他們兩個各自的專長,理論上來說黃莉堅持傳統,嘎造認為街舞也可以是比賽元素,那麼兩人終於正面對決時,應該會是傳統與街舞一爭長短的重要場景。但是【戰舞】蒼白無力,反倒把好不容易堆疊起來的氣氛消融殆盡。也許編導刻意營造一種反高潮的「音樂劇」,不打算依存一般musical 的公式?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

下半場的劇情毫無意外的按照預期中發展,嘎造跟黃莉大和解,由嘎造帶領學生出賽。整場音樂劇在學生歡樂演出中結束。謝幕後,昊恩邀請參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人員上台,頓時,國家劇院彷彿變成一個山野中的廣場,氣氛和樂,每個音符都可以上達天聽,安可變成全場最令人享受的部份,儘管前面節奏太慢或表現不夠完美,但這個無敵和樂大家歡唱的橋段讓觀眾都微笑出場。

雖說如此,我依舊想跟兩位編導建議「好好商量一下(或打個架)讓整個劇的形式/內容獲得最好搭配好嗎?」畢竟,有電影有阿美族傳統舞有好歌喉有好舞技有一個值得發展的故事,卻未能炒出一盤好菜,實在是太可惜了啊。

《拉麥可》

演出|角頭音樂
時間|2012/09/0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