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思維的肢體舞動《I/II/III/IIII》
4月
17
2018
I/II/III/IIII(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1次瀏覽
周碧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生活與科技緊密的世代,藝術世界最大的改變是科技與藝術這兩個看似平行的科目作連結,突破常規與形式的創作讓人為之驚豔。擁有建築背景的克里斯.瓦東克(Kris Verdonck)與阿姆斯特丹國際編舞中心共同創作《I/II/III/IIII》,在劇場設置大型裝置藝術融合舞蹈藝術,如何「連結」來刺激感官想像,顛覆你我思維。

舞作一開始在黑暗的舞台,播放具有哀傷氣息的音樂,空氣頓時凝結,微亮燈光聚焦於被機械裝置作品懸吊無空中的女舞者,在無重力空間裡漂浮,以四肢向外探索展開身體無限的可能,當雙腳輕輕滑過地面、快速地轉圈等動作,猶如天鵝優雅地在水面滑行,這正是芭蕾舞者需要經歷多年的練習才能呈現的輕盈舞姿;以空間與肢體的運用來看,舞者像是任由機械操控的傀儡,在空中跪臥、旋轉、拖行、倒立,感官的刺激使生理產生奇妙的反應,塑造一種既浪漫又驚悚的美感,陷入自我思辨的狀態,肢體呈現的是舞者?傀儡?或只是肢體與機械裝置連結的所有可能性;臨場真實的感受就如導演蔡柏璋說「像克里斯這樣的藝術家,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原來劇場也可以這樣做、舞蹈也可以這樣做,勇敢走進一個不一樣的劇場型式。」我相信經不斷地實驗創作,突破既有的框架,營造新藝術風格是非常值得且有趣的歷程。

整場舞蹈作品以一套組合動作,由獨舞開始,依序雙人舞、三人舞至四人舞,仔細觀看舞者肢體與空間的關係中發現四位舞者的身型皆不相同,每增加一人即是在考驗舞者之間的默契、感受彼此的關係,引人聯想與芭蕾經典舞劇「天鵝湖」之四小天鵝相似,四位舞者牽手完成整齊劃一的動作,只要其中一人稍有動作失誤,過重的步伐、快速的推動等等原因,而使其他人受到牽連,這些因素是機械無法控制去避免的。一旦失去平衡的晃動,相信舞者心中是會感到驚慌的,只能冷靜在動作中重新找到平衡,盡可能保持動作的一致,讓觀者誤以為是作品其中的橋段。這麼說可能有些慘忍,就是要運用人不同於機械的真實感,才能呈現恐怖或驚悚之美,讓觀者有著巨大的視覺衝擊。

《I/II/III/IIII》是一齣引領觀者進入自我對話、自我思辨的作品。觀賞後不斷地在自己內心裡反覆思索,思辨人活著是為了證實自我存在的價值,抑或建立與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每增加一人就像是在天秤上增加一個不穩定因素,必須從失衡中尋找平衡。在探索中迷失或失去重心的時候,像個受人操控的傀儡,過著漫無目的生活;舞者在空中倒立的動作就像是倒著看世界,意味著轉換不同的思維及角度去看待任何事物。《I/II/III/IIII》雖以極簡的舞台與肢體組合,卻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感受,非常私密的存在你我的心中,相信不論何時,再重新觀賞這首舞作,必有另一番新的感受與體驗。

《I/II/III/IIII》

演出| 克里斯.瓦東克(Kris Verdonck)、阿姆斯特丹國際編舞中心
時間|2018/04/07 14:30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瓦東克以唯美卻又殘酷的創作手法,讓我們一面沈浸於舞台飽含的寧靜優雅中,另一方面卻質問美與人性、美與道德間之關係。優雅的演出姿態卻給了我們審美上追求秩序、一致化所隱含的殘酷性一記棒喝。(徐瑋瑩)
4月
16
2018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