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掌中俠客夢——臺北木偶劇團《白雲寺》
8月
09
2022
白雲寺(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7次瀏覽

游富凱


從布袋戲的發展脈絡來看,「劍俠戲」延續「古冊戲」(如改編章回小說之「歷史戲」、「公案戲」)的脈絡演變,其題材內容多以有朝代的古裝武俠故事為主。【1 】在正邪兩派的爭鬥中,身懷絕技的俠義之士,沿途仗義行俠、懲奸除惡,以一身絕技平世間之不平。劍俠戲若要吸引人,打鬥場面一定要精彩,於是飛劍對決、劍仙鬥法、拳技互搏、兵器對打應有盡有,各種武功招式、神功法寶盡出,令人目不暇給;若再加上英雄烈女之兒女情長,「俠」與「情」的結合,更成就了劍俠戲的魅力所在。

戰後布袋戲進入內台戲院,在商業票房和演出檔期的壓力下,大量的演出需求,使得劍俠戲不斷添加情節內容、創新角色人物,滋長出破解機關、匯聚英雄俠客、尋找寶物、平定反王等「任務型」情節模式;而這些多樣人物與旁支情節的開展,除了能應付演出需求,更讓主演和講戲先生得以依恃長才,揮灑創意並自由發揮。此次,由臺北木偶劇團推出的《白雲寺》,即是出於早期劍俠戲劇目《女巡按》。


白雲寺(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讓《女巡按》回歸朱素貞

《白雲寺》故事講述:禮部尚書朱文禮之女朱素真,失手打死錢文化之子,然嘉靖皇帝賞識她能文能武之才學,不但不加責怪,甚至封其為女巡按,命其前往調查西川王謀反一事。朱素真與侍女王金英來到西安境內,江湖三十六俠之中的王吉和朱血虎亦收到通知,前來相助。途中遭遇種種情事,引得朱素貞與王吉,兩方人馬不約而同前往白雲寺查訪。雙方相遇後,發現住持志清禪師不但誘拐少女,更欲協助西川王謀反。經過一番廝殺,志清禪師火燒白雲寺,逃之夭夭。朱素貞等人雖及時逃出,但經此一役,決定招兵買馬,匯聚三十六俠,一同對抗西川王。

在劍俠戲《女巡按》的演出脈絡中,過往的演出重點,多是以三十六俠之首陳三寶,帶領群俠大破七寶樓的內容為主,各團所偏重之人物、情節,又或依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2】此次演出的《白雲寺》,在原本的人物情節架構上,衍伸出「白雲寺」的情節。全劇採用雙線敘事,編導刻意在劇中加重朱素貞之戲份比重,讓《女巡按》回歸女巡按。


聲音細膩,空間運用的多樣性

《白雲寺》的主演吳聲杰,在劇中一人分飾十數名角色,與另一名前場演師搭配操偶,走位調度十分流暢。其中一段,當王吉、朱血虎和王金英三人,逼問小和尚實情時,四人在你來我往之中,不同角色個性、不同處境依然分明可辨,尤其是女性角色的聲音表情模擬相當細膩,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傳統彩樓的表演空間有限,欲營造出武俠世界,能否善用現有空間成為關鍵。以《白雲寺》為例,為求展現神出鬼沒的輕功絕技,飛毛腿王吉登場時,以跑步動作模擬快速飛奔,而萬里腿朱血虎,則採旋轉方式快速移動,兩人不時透過攀爬、跳窗的動作,展現輕盈、靈活的視覺效果,在狹小的空間裡創造出不同場域的多樣性與流動性。


白雲寺(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在武打方面,演師亦能針對眾人所用兵器不同,讓戲偶有不同的動作招式,如朱素真使用雙劍,則多採逼近對手,以前後移動方式攻擊;志清禪師因使用雲帚,則出現主動拉開距離的旋轉動作,藉以凸顯不同武器之特色。然而,在整體的打鬥設計上,仍稍嫌單調,較難突出「技」(角色絕技/主演技藝)的展現,或許可用快慢速度之落差,或是在對打時增加角色反應細節與操偶之技術難度,可豐富其對打內容與變化。

全劇的高潮出現在朱素貞等人受困密道中,並連續破解機關的橋段。編導在劇中設下三個關卡,並以最簡易的道具(桌、椅)示意呈現,如快速移動的障礙物、由兩側向中間靠攏的夾板,以及會堵住通道的障礙物。在破解關卡的過程中,有時須靠群俠的個人絕技,有時得仰賴朱素貞的聰明智慧,藉由破解機關,亦能凸顯每個角色在劇中之獨特性與重要性。


完整的後場編制

臺北木偶劇團是目前少數擁有完整傳統後場的布袋戲團,其後場實力有目共睹。《白雲寺》加入多段北管演唱,用於延續情境或結合情節敘事;如嘉靖皇帝封朱素貞為女巡按,賦予使命時演唱「緊中慢」,直至角色下場,音樂仍作為襯底樂延續,讓觀眾產生跟著角色準備展開一場冒險的期待心理。又如朱素貞出發前往西川,騎馬飛奔的場景,搭配演唱「緊中慢」,或是志清禪師上場時所唱「梆子腔」,皆有助於塑造角色形象,烘托出該有之氣勢與氛圍。


白雲寺(臺北木偶劇團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男性角色皆由主演吳聲杰演唱,能將口白、操偶和唱曲合一之能力,在目前中生代演師當中,實屬難得。此外,為掌握敘事節奏,劇中大量使用串仔,以音樂推動情節敘事和渲染氛圍,部分段落如探訪白雲寺時,僅以連續鼓點製造緊張的氛圍;又如志清禪師安置火炮時,為營造不斷升高的緊張氣氛,搭配鑼鼓「節節高」和「緊風入松」的旋律。這些設計使得整體敘事流暢,即使演出長達兩小時無中場休息,亦不覺得冗長。

布袋戲的「劍俠戲」是屬於時代的產物,從當天僅有十多位觀眾的現實處境來看,若欲藉由搬演劍俠戲,來懷念、遙想布袋戲曾經的風光,更像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與情懷。從現今眼光來看,能否透過早期的劇目磨練表演技藝,能否把握劍俠戲精髓的前提下,帶領觀眾走入五彩幻化的奇俠世界,述說屬於當代布袋戲的俠客夢,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從這一方面來說,臺北木偶劇團的《白雲寺》做到了。


註釋:

1、 相對於金光戲的無明顯朝代,劍俠戲多以宋、明、清三朝為故事背景。

2、 如臺北木偶劇團於2018年演出的《陳三寶》,便是以陳三寶的人物線展開。又如錦龍園的《三十六俠義大破西川七寶樓 親情孝義傳》,或是「美玉泉」演出的《女巡按》,重點放在朱素貞失手打死錢金龍的情節,以及王吉與「五虎將」之對打。詳見「布袋戲主題網」:https://glovepuppetry.ncfta.gov.tw/home/zh-tw/digital/21100。見「美玉泉」演出錄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8H9ESwebc&t=2043s。瀏覽日期:111年7月30日。

《白雲寺》

演出|臺北木偶劇團
時間|2022/07/16 14:00
地點|大稻埕戲苑8樓曲藝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陳錫煌掌中劇團致力於古典戲齣的傳承,所培育的青年演師與樂師組成漸形完整,前、後場演出表現亦可圈可點,唯若能於團員穩定的基礎上,增添主演唱曲功力的提升,則於傳統布袋戲的完整度來說,更是無懈可擊!
2月
20
2025
再現是傳承的第一步,重塑則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修正與添加,劇情的重塑可以去蕪存菁,而演員的詮釋與重塑則賦予角色擁有不同生命,《馬賢伏龍》作為許亞芬歌子戲劇坊創團戲系列作品,重新再演是保留也是傳承,但也期待看到更進一步地進行經典的重塑
2月
09
2025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