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根據早期內、外臺演出進行口述傳承,透過編導和演員的現代詮釋與創作,嘗試讓早期的經典劇目再現於今日舞台。
7月
04
2023
能否透過早期的劇目磨練表演技藝,能否把握劍俠戲精髓的前提下,帶領觀眾走入五彩幻化的奇俠世界,述說屬於當代布袋戲的俠客夢,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從這一方面來說,臺北木偶劇團的《白雲寺》做到了。(游富凱)
8月
09
2022
觀眾能恣意地在原著故事與新創文本之間來回游走,在想像中自我連結;透過簡單且極具巧思的舞台呈現手法,凸顯了每一則童話故事的背後,即是一種敘事立場的建構。(游富凱)
4月
15
2022
如果當代歌仔戲的發展,朝向文人化、精緻化是現在式,《文武天香》以原創性號召的強烈現實感,拓展了當代歌仔戲的文本類型,更是一個創作者,對於自我在當代的投射與叩問。(游富凱)
4月
13
2022
離開螢幕的電視戲偶,在走進劇場後,是否有必要再造另一個「框」,限制自己,也限制觀眾的想像;畢竟,劇場是一個「觀看」的地方,如何回歸布袋戲表演的本質,在劇場裡建構電視戲偶與觀眾的觀演關係,重拾劇場最重要的「現場性」,仍是值得持續探索的方向。(游富凱)
6月
09
2021
在線性敘事的主導下,整體敘事雖然看似順暢,但內容龐大和過度分場的因素,使得角色人物的行為動機與心境轉折,無法隨著時間軸的不斷向前而有所累積或清楚呈現;換言之,為了強調整體敘事的完整性,劇中密集的歷史事件與情節線的鋪排,削弱了角色人物的刻劃,造成角色各自的心態立場與人物性格模糊,人物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因缺乏情感交流而難以明確建立。(游富凱)
4月
26
2021
金光戲所有「不合時宜」表演元素,用來作為主角GG的後設視角,可謂完全合理,也讓真實社會與人物內心的表演語彙做了很好的區隔。而面對金光布袋戲(劍俠)「不合時宜」,並不以訕笑自嘲來做結,即使犧牲生命,仍堅守著心中的俠義與正義,這又何嘗不是給予金光布袋戲堅定溫柔的回眸與支持?(許美惠)
3月
29
2021
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精緻細膩的金光戲,除了節奏緊湊、燈光與音樂的緊密搭配外,透過台詞的引介和複述,人物出場時總會引起觀眾的期待,戲偶的上下場與場景變換十分流暢,尤其是角色下場時能確實走進翼幕,或搭配走景重新登場時,又從另一側舞台登場,如此安排讓整體畫面隨著人物的上下場而呈現流動感。(游富凱)
2月
09
2021
偶化成人,又或是人變成偶,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布袋戲演師擁有「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的能力,才是最可貴的。由此可以看到,《偶人記》是以人、偶交錯的相互辯證,藉由「偶」的主體性建構過程,試圖探索傳統布袋戲在現代劇場裡的位置。(游富凱)
1月
13
2021
在觀眾無法完整觀看三場演出的情況下,每一場演出是否可以視作單一獨立的完整敘事,抑或是要看過三場演出後,方能有一個更清晰的全貌。對於僅看一場的觀眾而言,觀看現場留下許多未竟之言,尤其是在行銷企劃先行的前提下,每場因選定特定的敘事角度,而勢必放棄某些情節人物的鋪陳──如第一場中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情節線,僅在最後如電影畫面般閃過。在各自表述的前提下,未能觀看三場演出的觀眾註定無法看清事件的全貌,也難深刻地對劇中人物產生同情與共鳴。(游富凱)
10月
29
2020
在中外戲劇作品裡,涉及女扮男裝的題材內容並不少見,但《趙氏孤女》裡的主角,從一開始的性別認同便受到外在環境的操弄與壓抑,編劇為孤女添加許多自我掙扎的同時,無法迴避的問題──復仇與性別之間,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扞格?(游富凱)
5月
07
2020
編劇掌握了人物的情感流露與細膩表現,在詼諧中潛藏著殘缺的遺憾與不捨。但文本的結構內容,顯然並非是為了該演出空間所設;與其說,期待這個空間會演出什麼內容,不如說是在觀看該文本如何被塞進這個空間。(游富凱)
7月
2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