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的方向《直線迷宮》
8月
10
2018
直線迷宮(索拉舞蹈空間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杜秀娟(專案評論人)

索拉舞蹈空間的直線迷宮》述說一個人漂泊的故事。根據節目單的簡介,這個作品探索個體在世界中找尋自己卻失落「真理」,【1】進入一個「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的時空」之後的旅途風景。節目一開始只見單人女舞者以抽搐、緊繃、短促的動作表達出一種緊張、焦慮,作出抗拒著某種無形的張力,與努力不失控的動作。接著男女舞者的加入,以肢體動作、物件,在空間互動呈現出不同的關係——大致上表達的是男與女、男與自身(或說另一個自我)、女與自身(自我)的關係。

筆者欣賞此作品理念的企圖,可惜創作演出中有幾個技術上的問題,影響創作者意圖傳達的旨意。一個問題是舞者對編排的動作沒有熟練感,尤其是雙人舞與兩人以上互動的片段,有明顯的默契不足;也因默契不夠而顯現出不確定,這就產生第二個關於動作的問題,也就是舞者力道的不足。舞蹈表演最大的乘載者(vehicle)就是舞者的身體,藉由肢體的或伸或縮或開或合、力道與方向的編排,帶領觀眾進入藝術的深層體驗。尤其人類的存在是重量級的議題,動作該重則重,該輕則輕,輕重夾雜、互補才能傳達出生命的徒勞感。

另一個問題是物件與空間的運用。創作者用三條長柱與布條,衍/演化出不同的舞台/人生風景。隨著舞作的逐步開展,揭露藏在布條下的女舞者,在長柱框起的三角空間跳著狂野、長足蟲獸的動作,到逐漸破框而出。這可解讀為個體的組成有意識(conscious)與陰影(shadow),或說理性與野性。這樣的安排針對存在的主題是恰當的,也產生一些叫人驚艷的意象/畫面。比如一位女舞者奮力爬上豎立起的長木條上,孤寂地望向遠方;蘋果的使用雖然直接,但舞者林怡德(扮演男的另一個自我)的專注將衝突與掙扎表達得恰到好處;終場男與自身互對寂靜地躺在木條上,可詮釋為個體與自身達到某種和解(或者只是短暫地休憩),蘊含著寂靜的美感。然而觀舞的過程中,筆者常覺得空間與物件的比例不太對。以三條長柱的操弄,實驗劇場似乎太小;相比穿引其中的舞蹈動作(記住前面說的力道不足),實驗劇場又顯得太大,整場演出沒有真正到位/味。其實以製作團隊的專業背景(創作者與舞者皆是科班出身),要能充滿實驗劇場、帶領觀眾進入存在的重量不是難事,卻以蜻蜓點水式地舞到重點,尚未完全著力就「翻轉、飛散、消失」【2】,有骨架卻無足夠肌肉來依附,很是可惜。

會造成這樣的效果主要還是創作的策略選擇。創作者運用肢體(movement)與戲劇角色兩種劇場元素架構出舞作的劇情與發展,舞者大多兼任某種角色,比如男與一女、男與多女、女與自身、男與自身(由身穿相同服裝的林怡德扮演)。這樣的策略是常見與既成的手法,雖不新穎卻是穩妥的選擇。但因舞者的肉體(flesh)力道不夠,造成角色承載故事(narrative)的無力,產生裂縫。筆者坐在觀眾席,很難透過這樣不夠力的舞作故事,交出自己,產生任何的投射(projection)或認同(identification)而孤單地走出劇院。

作為回鄉的劇評人,我在本文中運用形式分析與榮格心理學的理念來評論(如陰影與情結,人與自我的組成),對於作品採用男性觀點,與存在議題多限於性愛、欲望、與自我的關係不予評論。【3】雖然本作品有上述的技術問題,索拉舞蹈空間依舊是值得我們期待的舞團。節目單上羅列舞團的成績(獲選為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館場計畫之代表團隊,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育成級團隊,高雄市傑出演出團隊),沉浸於雲門舞集四十五週年的歷史場景脈絡下,在潘大謙領隊的索拉舞蹈空間裡,我看到南台灣雲門的種子與潛能。

註釋

1.括弧引用文字出自節目單。

2.同註1。

3.我選擇揭露評論策略,作為探索戲劇評論的反身性(reflexivity)之可能。

《直線迷宮》

演出|索拉舞蹈空間
時間|2018/07/29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倘若把各個段落分散並同時置放在展覽館,由觀眾決定觀看的時間、次序、角度,則許多場景猶如超現實的裝置藝術,引人進入沉思、遐想,或者被其中冷冽極簡,卻能開啟異地時空通道的視覺形象吸引神入。(徐瑋瑩)
8月
02
2018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