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中的心靈陪伴與療癒者《一生一張單程車票》首發音樂會
4月
24
2018
一生一張單程車票(凡人影像 攝,賴儀婷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5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音樂社工是媒體給賴儀婷的稱呼,但她的音樂以及她對社會的關懷,並不僅止於社工這個所能給予的陪伴與付出,而是更深層的療癒與心靈支柱。走近女巫店,我感受到賴儀婷帶給聽眾的已經超越「社工」這個框架,她所給予的不只陪伴,更近似一種心靈層次的療癒,因此賴儀婷更像是一位城市文化的心靈陪伴與療癒者。

賴儀透過音樂給予了聽眾非常多心靈上的支持,她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技巧與見聞向聽眾展示,在他們遇到創傷與困難時,他們在精神上以及情緒上都不是孤獨的。賴儀婷以自己的音樂告訴聽眾,這裡還有一個人願意真心幫助、付出以及陪伴聽眾走出每一個艱難的時刻。而當這樣的賴儀婷拿著吉他坐在舞台上時,她彷彿是一位薩滿實踐者,只是她不以我們所知道的傳統巫術治癒患者,而是藉由一種經過精心組織與編排而成的「聲音魔法」治療創傷者。

首張專輯《一生一張單程車票》是賴儀婷對人生的解釋。「人生好似一趟單程旅行,永遠無法回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每個當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不論好與壞都用力活一遍。」賴儀婷一邊輕輕地彈著前奏一邊說道。「但其實想要記住每個當下是一件太辛苦的過程了,所以⋯⋯」話來沒來得及講清楚,她就開始唱。從〈渺小的我的驕傲〉以及〈就想說些什麼〉一直唱到〈 阮只是等待彼天〉以及〈回程的票〉,每一首歌都撫慰了各種在不同困境下的負面情緒,聽她的聲音,彷彿感覺那些困難都不再讓人傷神。而我想她之所以沒有把話說完就開始唱,或許是因為在這趟名為人生的單程旅行中,有太多說不出口的故事只能用音樂表達。而演出中,觀看著賴儀婷身後牆面上的影片,我隨著她的聲音進入另一個與現實脫離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賴儀婷幫助那些迷失在這個世界中的靈魂,找回知識、智慧、力量以及愛,並用自己的聲音給予療癒。

聽《一生一張單程車票》也彷彿是一趟旅程,聽眾在這個旅程中被療癒,療癒了那些深不見底的悲傷與孤單;聽她的音樂彷彿是一種儀式,一種從日常生活中脫離開來的過渡儀式,而這個儀式不僅僅是為了所有聽眾所做,也是賴儀婷與自己對話的空間。她與眾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同時在跟一部分過去的自己對話,在哽咽的歌聲道別,告訴自己:「我成長了。」在首發專輯的這個夜晚裡,眾人齊聚於女巫店,圍繞著賴儀婷與她的夥伴們,透過音樂與對話療癒自我內心的創傷。在這樣的氛圍中,音樂會除了發表作品之外,並沒有那種演出者與聽眾之間的透明隔閡,反而一方面像是賴儀婷為自己舉辦的個人儀式,另一方面像是治療者與創傷者們之間的團體治療。

倘若音樂會是一種儀式,那麼儘管演奏技巧與職業樂團比起來稍微生澀也無傷大雅。賴儀婷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說故事的能力。她的歌詞白話淺顯易懂,像是〈阮只是等待彼天〉的副歌部分,看得出來她的歌詞經過設計與雕琢。最重要的是,她的Punchline使她的歌詞相當親人。再者,當賴儀婷以一種近似於哽咽的歌聲去唱出這些詞,她的音準也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反而她那近似於哽咽的嗓音,讓她的歌裡的故事顯得更加深切。從賴儀婷的演出以及他的作品來看,她的音樂從來不是為了商業考慮而創作,她的音樂更是為了追求個人意義與社會價值而創作。而這些創作像是一種療癒儀式過程中的媒介,一種引領聽眾進入她為聽眾建構的過渡空間的媒介,並使聽眾能夠在這裡得到精神上以及情緒上的舒緩與療癒。

像賴儀婷這樣的創作者是相當少見的,所以像《一生一張單程車票》這樣真實的聲音也是相當珍貴的。而到底,賴儀婷手上握著的這張單程車票又能帶她去到哪些更遠的地方去呢?十點五十四分,我踏出女巫店的大門,從這個療癒的場域中走出,漫步在新生南路上彷彿重獲新生。

《一生一張單程車票》

演出|賴儀婷
時間|2018/04/14 21:30
地點|台北市女巫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