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的幽默《沢則行童話集》
7月
16
2019
沢則行童話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7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素有「幽默大師」名號響於世的林語堂,在1932年發表的〈答青崖論『幽默』譯名〉一文中論道:「『幽默』家視世察物,必先另具只眼,不肯因循,落人窠臼,而後發言立論,自然新穎。」林語堂於此標舉了幽默美學的呈現,歸根究底在於創作者觀察事物,能提出異於他人的觀點,不肯因循則見創意,幽默有趣便由此而生。先引林語堂這段話,正可用來說明Nori Sawa《沢則行童話集》這場演出為何幽默有趣,在令人開懷大笑的同時,又能感動省思其背後創作意念的形成,關鍵就是創意突出。

這是一齣單人獨角偶戲的演出,幾個故事段落之間的安排連結雖然不甚明確,且略顯鬆散似拼盤集錦;可是Nori Sawa另具隻眼,發揮了他獨到的眼光,加上善用各類型的偶,遂能讓我們都熟悉到爛的童話《三隻小豬》和《小紅帽》,竟然轉變出許多不同凡響的新點子,宛若看一則新故事。

演出第一段,出場的偶是一隻毛毛蟲,這隻毛毛蟲大概幻想自己能變成星星,最後也真如願,把自己身體凹折、扭曲成了星星,和天上的星星愉快地搖擺著。不用任何語言,這樣的偶戲表演,傳遞了很真實的想像力量,使觀眾與毛毛蟲相融同契,共同經歷了一段愉悅的蛻變過程。

到了《三隻小豬》一段,三隻小豬由布偶表現,大野狼則由Nori Sawa扮演,原本配合操偶的黑色服裝,此刻搭配上手的形體構成大野狼的嘴巴,輔以幾聲有點沙啞的嚎叫。當他眼光掃向前排的幾位孩子,露出饞餓詭異的笑容後,慢慢逼近孩子,旋又轉身望向舞台的舉動,既是巧妙的互動,又帶著緊張刺激效果,引人期待想觀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大野狼要將茅草屋、木屋和磚屋吹倒,隔著一些距離,以空手道的身體形勢,結合呼氣聲音,成就出如中國武術「隔空打牛」的效果。再注意看三隻小豬各自蓋好房子後,三隻小豬恭敬有禮的向房子問候感謝,更是具體而微的展現出日本人主客之間相互尊重、謙敬的「和敬」文化精神。

現居捷克布拉格的Nori Sawa,是在1992年被日本文化部選中至歐洲交流開始接觸西方偶戲,從他身上可以看出跨文化的相遇,化衝突為和諧的互鑑互通。在他應用已過世母親遺留傳承下來的日本和服布料,裁製成非日本人形淨琉璃的歐式半身偶演出一段,是這齣戲最沉靜優雅,並在略為抽象的表現裡帶著濃郁情感的演出。此種半身偶還能瞬間變換出另一個造型的偶頭,再結合面具偶的特色,還可隨意脫卸出如蝴蝶的造型,機關設計精緻巧妙,讓偶可以替代多個角色演繹故事,把偶戲的純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至於壓軸的《小紅帽》一段,以紙偶投影,演出當下示範了剪紙的工藝,簡單幾刀就把小紅帽的模樣剪出,再結合手影象徵的大野狼,毫不拖泥帶水的戲劇節奏快速進行到「大野狼吃了奶奶和小紅帽」的橋段。此時,舞台上的白紙疊合了抖動的色片,視覺上幻化成了大野狼的肚子,這個畫面很有趣,是我看過眾多《小紅帽》兒童劇中第一次有人如此創意表現。更驚奇的是,前面用來剪紙的剪刀,這時「喀嚓喀嚓」作響,真的將白紙剪開,意喻獵人解救了奶奶和小紅帽,獵人是誰?當然是Nori Sawa啦!最後他以英雄之姿,假裝牽著奶奶和小紅帽一起鞠躬謝幕,實在是可愛逗趣極了!

最後,再用林語堂的思想觀點來說:「幽默有哲學的深度,文學的內涵,教育的影響,和娛樂的效果。」Nori Sawa的《沢則行童話集》不就完完全全印證了。

《沢則行童話集》

演出|Nori Sawa
時間|2019/7/6 15:00
地點|利澤國際偶戲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
以重演作為方法,《安蒂岡妮在亞馬遜》不單是一齣希臘悲劇的當代改編,也是一場跨國界的文化行動。
12月
02
2024
這次淼淼製作對於新劇運動的「回訪」,不僅無法僅依賴對既有資料的重新詮釋,還必須想像當時未翻譯完整、未演出的劇本,在內容主旨及呈現形式方面如何與當代對話
12月
02
2024
編導以接近魔幻寫實的手法,模糊了不同的時間軸線,將兩對母女的生命故事穿梭交織,呈現難解的人生課題,讓我們在遺憾中瞥見真正的美好。
11月
29
2024
《沙拉殺人事件》的戲劇動作雖然簡單,卻充滿辯證思考的可能,特別是標題指涉的社會事件,與劇中夫妻女兒的意外死亡,就像那些從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報導一樣,既有不可思議的怪異感,卻又有難以駁斥的真實感,不能不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和思考習慣,甚至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共識,心生疑慮。
11月
28
2024
《衣》對移動/移工/黑工的命題甚至桃園脈絡的改編策略,依然選擇了消極的表現方式——以陌生的澳門女工經驗作為回答,以熟悉的台灣素人演員進行演繹——以此作為《衣》的「台灣新製版本」。然而,跨國脈絡的失聯,使得女工的主體經驗,在兩地敘事的切換之間變得模糊不清,也落入了兩地相互嫁接的窘境。
11月
27
2024
若像本劇的潛台詞那樣認為開放部落、引進「體驗部落」文創商機就有活路,無疑是忽略了地方治理的複雜性,也忽略觀眾對複雜現實的理解力。
11月
25
2024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