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之後,大眾文化將會是?《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5月
11
2021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生)


作為演出前的暖場,一人樂團日京江羽人先接受現場觀眾的點播(現場觀眾指的是坐在前排特等席的十來人),唱了三、四首歌曲作為暖身,接著歌隊出場,再連唱了好幾首情歌串燒,最後男主角博翔登場,在民宿房間割腕試圖自殺,正式演出由此開始。《我為你押韻》的劇本曾得過2008年的台北文學獎,2021年在國家戲劇院的版本劇情大致上與小劇場版本差不多,只是多了歌隊、即時投影以及最後一幕演員們遊走舞台,道歉、分手的橋段。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在看完這齣劇之後,我不禁將此劇的劇本拿來和紀蔚然的《嬉戲:Who-Ga-Sha-Ga》做一個比較,兩者都是以後設的筆法寫成的劇本,且多使用「大眾梗」來做為戲中戲的設計。前者的故事是女主角維英閱讀男主角博翔身為編劇時所寫的劇本初稿,戲中戲是博翔筆電裡的檔案;後者的故事是劇團的阿浩與小歪為了要出台北城而演的戲,戲中戲是他們從大爆炸後的台北城中找到的殘存劇本。《嬉戲》面對大眾文化、媒體與政治亂象有一種諷刺感,而在《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當中,處理的問題更聚焦,著眼在俗濫與艱澀之間的對話,且對於通俗文化給予了比較正面的肯定,透過維英的嘴巴,我們都無法否認大眾情歌曾帶給我們的回憶與浪漫,擁抱大眾俗濫情歌的維英和滿嘴艱澀術語的博翔是明顯的對比,最後博翔仍然接受、擁抱了維英。

在語言上,除了台詞很會押韻之外,我個人很喜歡維英反覆說的「你的劇本帶給我勇氣。」、「你的劇本感動了我!」,這兩句話很值得玩味,若搞笑的戲中戲就是編劇未完成的戲、就是維英喜歡的劇本,那這些搞笑胡鬧的劇本究竟帶給了維英怎麼樣的感動?我真的好想知道啊……個人在看戲的時候就只覺得很好笑而已,也許維英看到的是觀眾沒有機會看到的其它段落?然而維英所說的這兩句話,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這幾句話其實,停留在語言的表面,在語言之下繼續挖掘,有些時候其實空無一物,一切只消感受,不需要邏輯辯證,淪為空洞的讚美、合宜又不失禮貌的褒獎。再更進一步思考,語言之下的蒼白是因為沒有能力說?還是沒有東西可以說?

關於種種「大眾」,我思考的還有「大眾芭樂情歌」。劇中所選用的情歌重新召喚了六、七年級生的青春(我沒有使用「懷舊」二字,我想,很久很久以後,才會用到這樣的字),在網際網路發達,分眾娛樂已然成形的社會樣態之中——你的心頭好我可能聽都沒聽過——「大眾娛樂」是否還有在劇場中形塑一個時代的能力呢?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21/05/0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換句話說,「雅」並未消失,只是不可避免地與「俗」共存。雅與俗在這部作品中交融於情歌,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因而找到了互通的橋樑;而情歌,特別是九○年代流行歌曲,正是本劇第二個亮點。(張又升)
5月
07
2021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
《最後一個星期天》宛如一部公路電影,隨著車子行經雪地、颶風、海嘯,經歷死亡、分離,就連歌曲的音量也會因著車窗的開關變大變小
9月
04
2024
然而整體來說《西來庵》仍是一齣好看的戲,主要由於演員們的身體氣質,結合太極、武術、民俗藝陣的身體訓練基底,原本就溯源自民間傳統,使得劇中欲重現的百年前臺灣農民社會,顯得真實可信。
9月
04
2024
⋯⋯就演出本身而論,卻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作品標題:主角念念腦內的那些iTunes旋律,究竟對她的生命境遇有什麼影響。
9月
03
2024
《從這裡到那裡》藉由肢體表演與科技動畫的媒介,以肢體為語彙,以遊戲為方法、共享為核心,用「ok」、「no」和「why」等三種自我意識之性格為角色,以「點點、線線、面面星球」為路徑,展開一場關於幼兒的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探討的宇宙冒險旅程。
9月
02
2024
然而,本應使「土匪」複雜化,讓歷史透過劇場展現出各種閱讀可能性的意圖,在《西來庵》中卻失速般地墜入「自由」的迷障之中。春來、余清芳和江燐三個角色最終都因為被納入「廣泛的自由」框架而顯得平板。
8月
30
2024
《西來庵》做為一個歷史創作,以成果來檢視,可謂完成度極高的作品,既能完整傳遞編導的概念、製作各方面均細緻精良,演員表現稱職出色。
8月
30
2024
現代也好、進步也好,都是迂迴地在離開過去的旅途中抵達。克里奧社會並不會被諾克斯社會所根絕,諾克斯社會也仰賴克里奧社會才得以運作。於是,描繪未來也是在描繪現在:為社會性質漫長的轉型進行切片,這是一部關於過渡(transition)的作品。
8月
2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