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還是比唱的好聽《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5月
07
2021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6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這次的《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簡稱《我為你押韻》)應該是歷來最華麗的版本。如果它是一片鬆軟的麵包,大量精緻的歌舞影像就是佈滿其中的空氣與孔隙,口感因此輕盈愉悅,充滿彈性,但麵粉的筋性和嚼勁——此作最巧妙的韻腳力道——卻也被嚴重稀釋了。

先說這部作品的價值觀。《我為你押韻》之所以口碑不斷,重演至今,不只是因為它輕鬆詼諧,吸引了劇場界廣大的「中間選民」,還因為它令部分「極端選民」——那些言必出、眼必觀「身體」、「認同」或「批判」等的知識份子——卸下心房,自我審視一番。的確,他們跟戲中一下「主義」、一下「意識」的男主角有些類似,總是以陳腔濫調為敵,而女主角的俗濫恰恰成為對批判的批判,愛情喜劇背後也就浮現出一場溫和的雅俗之辯。兩個因素就這麼讓口嫌體正直的知識份子步步淪陷:在「口」方面,有論辯,在「體」方面,又有男女情愛。誰能拒絕這種雙重滿足?

不過細看下來,這裡的俗其實是可耐的一類(倒不是因為可愛)。押韻向來是雅文化的一部份,就像男主角的遭遇一樣,這是古代文人足以耗盡心思、乃至生命的一項事業。只不過在社會世俗化、現代化,語文白話化之後,言談與書寫間的押韻消失了,從前那種「找不到韻腳就會死的病」只能被鎖進大眾聆聽的歌曲中。換句話說,「雅」並未消失,只是不可避免地與「俗」共存。雅與俗在這部作品中交融於情歌,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因而找到了互通的橋樑;而情歌,特別是九○年代流行歌曲,正是本劇第二個亮點。

觀眾一入場,就看到台前類似民歌西餐廳的場景,樂手們相當世故地與搖滾區觀眾互動。隨後我們聽到許多七年級生耳熟能詳的曲目,包括梁詠琪的《膽小鬼》、草蜢的《寶貝對不起》等,開演之前就定調了這次版本的歌舞特質。正式演出時的各項設計也沒有令人失望:巧妙利用各種影像形式,不管是大螢幕上的高解析度預錄和即時投影,還是時下流行的手機直播,在在顯示出《我為你押韻》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全新科技脈絡。唯有那一張張深紅色大沙發,似有那麼些出格。這類型沙發理應屬於夜店或豪奢酒吧(單杯調酒450元起跳的那種,服務費另計)的包廂才是,這樣的約會場所真的跟男女主角的清新氣質匹配嗎?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這些都還不成問題,最大的麻煩也許就在整部作品的亮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及道貌岸然的大師與「上梁山」的女子等最搞笑、最吸引觀眾目光的歌舞段落中,我們容易因為演員(透過麥克風傳達出來的)聲量和器樂演奏的些微失衡而聽不清楚台詞,以至於無法全心領受韻腳的微妙與威力。這只是技術問題,倘若能克服,我們也還要面對更根本的困境:在當前這個時代,唱歌押韻早已理所當然,無法帶來真正的新奇感,即使改編歌曲也一樣,更何況我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旋律吸引,而未必是歌詞;相反,在日常說話、寫字時,還能冷不防「踩」到幾個韻腳,那才是出奇制勝。【1】針對全劇兩大韻腳爆發的段落,也就是演員歌舞和男女主角對話,相信部分觀眾會感覺到,對話處的押韻「battle」是更有味道的,因為它們的表達更清晰。偏偏男女主角的對話,往往被有時過於冗長的歌舞區隔成不同篇章,以至於韻腳的「beat and flow」不那麼暢快淋漓——讓我們把整部作品想像成一首「RAP浪漫詩」。【2】

以上只是求全責備,無損於這部作品已經具有的當代經典性。我曾看過十年前文山劇場的首演,【3】現在演員已有些許不同,而如前所述,技術表現也更貼近時代。不知下一個十年還有沒有機會再次重演?到時的表現方式又是什麼樣子?屆時,張雨生的辭世將離我們和年輕的觀眾越來越遠,而這部作品也將具有更專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史料意義⋯⋯。

註釋

1、試看這段「財經韻文」,這恐怕比任何詩作或情歌都更讓人出乎意料,網址:https://reurl.cc/V3dZ9A

2、事實上,本劇押韻處就像許多RAP battle一樣,不只有押韻,還必須兼顧諧音,好比「維英」和「回音」。這是另一個主題了,這邊不再延伸討論。

3、在此之前,我似乎也在台大戲劇系館還是某活動中心,看過幾乎是最初的發表?印象模糊,不太確定了。

《我為你押韻——情歌Revival》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21/04/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你的劇本帶給我勇氣。」、「你的劇本感動了我!」這兩句話很值得玩味,⋯⋯,在語言之下繼續挖掘,有些時候其實空無一物,一切只消感受,不需要邏輯辯證,淪為空洞的讚美、合宜又不失禮貌的褒獎。再更進一步思考,語言之下的蒼白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說?還是我們沒有東西可以說?(何玟珒)
5月
11
2021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或許不該單純將各自對於「國家」未來的期許與期望轉作批評作品觀點完整性的工具,那彷彿是去瑞士餐廳抱怨起沒有粄條或cinavu(吉拿富)一般。與其質疑《大使館》中是否缺了哪些當代台灣主體、族群的觀點,影射他方創作者對觀者自身議題的嫻熟與否,甚至上綱至創作資格論的問題等等,不如說這本就是在週轉全球與在地的國際表演藝術生態中,產地—製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間錯綜的生產機制下,瑞士創作者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主體在國際政治與國/族認同間的觀察與思考。
4月
30
2024
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一向以挑戰劇場設定成規,拓展劇場邊界,純熟運用科技著稱,《這不是個大使館》不僅展現劇團既有特色,更是一個讓人驚奇的精緻手工之作:精巧的紙版模型,簡單的機械裝置,古趣物件(舊式投影機),充滿質樸感的影像,表演者與舞台技術人員,自在地在台上穿梭流動,將演出技術執行貼切地融入戲劇動作的推展,整場演出維持流暢的節奏,而無滯礙,不僅體現劇場的集體創作精神,也隱隱然呼應作品的主題性。
4月
30
202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