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愫與創意同步遨遊《消失的地平線》
8月
22
2012
消失的地平線(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7次瀏覽
林乃文

劇名《消失的地平線》一時叫人抓不到頭腦,隨著劇情和對話展開,我們才理解到當飛機航行白雲青天之間時,地平線果真就消失了。但消失的豈止是地平線而已?所有的界線都消弭之時,是否即是自由的極境?

黑盒舞台上以幾只皮箱,一張地圖,幾個手電筒等簡單道具,加上五個不下場的演員,捕抓這麼一個飄在天空上的人生及不斷飛翔的心靈,蠢動劇團其實一點兒都不蠢,甚至是聰明、輕巧、優雅、靈動地掌握了以簡馭繁的劇場原則,而表達一個飛翔的故事。

故事並沒有正面去描寫二十世紀初那幾位大膽挑戰天空的女飛行員,而是從一位與外祖母從未謀面的外孫女飛往南非領回祖母骨灰的旅程;以及她在異地錄音室講述女性飛行史的丈夫所口述的旅程,互相交錯而勾勒出一名不在場者。遺憾、惆悵、陌生、不安,種種微妙的心緒,恰好鑲出自由的心靈邊框,彷彿讓我們由心底摸到了自由的底限與脆弱,平實可信。

笨重的飛機實體當然也沒搬上舞台,而由摺紙飛機和地圖、燈光,巧妙暗示飛行過程。四處遊動而變換角色的行李箱,帶出漂泊不定的旅行情境。時而化為旅館冰箱、時而成為某個城市街角的電話亭,行李箱的運用充滿想像力令人驚奇處處。演員不上場時,與物件一同收在旁邊,完美地為身與物一同呼吸的物件劇場美學下註腳。

機器嗓錄音和肉聲原嗓音的聲音層次,細膩而豐富;燈光運用猶如肢體都簡潔扼要而恰到好處;場景變換雖多但節奏流暢,行雲流水;使這簡單的故事有著細緻怡人的質感,毫不顯得單調無聊,撩撥情愫就像一片浮雲劃過心海,餘韻盪漾。

《消失的地平線》

演出|英國蠢動劇團(Idle Motion Company)
時間|2012/08/18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