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袂講予你知影《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12月
28
2021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08次瀏覽
何玟珒(社會人士)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是雞屎藤舞蹈劇場以「記錄劇場」的形式推出的演出,在去年曾有前導製作《誰是林爽文?》,劇作當中有大量的學者研究和起事者的口供記錄,隨著段落推演,逐一呈現於觀眾眼前。

舞團文史考察的用心值得肯定,然而,在此不得不檢視一下演出中主要所使用的一手史料為莊大田、金娘和林爽文被捕後的口供記錄,團隊選擇以口供作為每位角色的「觀點」,可能是件有點奇怪的事情,因為從官方所撰寫的口供當中,後世的研究者和觀眾其實並不太能知道決定起事的過程當中,每個主要參與者心中真實的想法(這或許只有日記才能知道,然而在清代,不識字的百姓要如何留下日記?),我們無法排除口供是被逼供後才留下的可能性,亦無法排除在說(起事者)和寫(官員)之間的訊息汰選及起事者被捕後渴望減輕刑罰的心態,故留下的文字記錄是否為真就有些曖昧了。然而,歷史事件如此遙遠,林爽文事件已是無從記錄口述歷史的時代,能在眾多史料檔案中爬梳、消化可用資料,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演出一開始,舞者和演員們立於空無一物的舞台上,在舞台中央糾纏、繞圈,而後移動式的竹林被推出,故事從林爽文的「客鳥仙」傳說開始,敘事主軸在過去和現代之間跳躍,期間錯落莊大田、金娘和林爽文的口供再現。「過去線」呈現林爽文事件的過程,以舞蹈演繹天地會結盟、台民起事抗爭與避走山林,在舞蹈動作上融入了拳術,和過往的柔美舞作相比,多了幾分陽剛和俐落。除此之外,在〈乾隆〉一場戲中,演員和舞者以扇做奏摺,採北管戲的官話口白演出乾隆皇帝問罪官員的場景頗令人印象深刻,乾隆震怒時,眾官員紛紛踩著小碎步抱團逃竄,氣氛十分逗趣。

「現代線」上則藉由教授和直播主之口帶出林爽文的相關研究,以手持攝影機採訪雞屎藤的舞者及演員們對林爽文的認識,以林爽文事件的戰術呼應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我個人認為採訪表演者的安排頗值得思考,演出中共訪問了表演者兩次,一是在演出正式開始前,掌鏡人問表演者是否認識林爽文?二是在演出即將結束前,掌鏡人再問他們對林爽文有何想法?兩次問答都在輕鬆的聊天分為中度過,第一次多數人都答「不知道」,第二次則有粗略的認識。令我訝異的是,手持攝影機鏡頭中的表演者們態度之輕,哪怕他們方才以身體重現了一場死傷慘重的起義事件。這樣子的「輕」,搭配劇末的那句「當壓迫成為事實,反抗就成為義務」,給了我一種輕重失衡之感。

編導在演後講座中有說希望能透過這次演出讓觀眾更加認識林爽文事件。我想手持攝影機的環節記錄的除了是演員每一幕的身心狀態外,亦是在向觀眾揭露,這一群用身體認識、再現歷史的表演者們,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到甚麼程度。演出中給出了非常多的歷史事實、不同的詮釋角度和相對客觀的知識,然而,這些學術性的知識對一般大眾可能並不是那麼有吸引力的。這彰顯文史轉譯、歷史教育之難——多數人並沒有認識歷史的迫切動機,文史知識並不是生存的必備條件,當代史學有一嚴峻的挑戰為說服人們為什麼要知道歷史。

面對這等大哉問,舞團沒有要試圖回答,團隊選擇回歸到「人」身上。最後一幕,林爽文被官府緝捕躲進深山老林,看著身旁的同伴淹死或被蕃殺死……編導給了林爽文一個虛構的、哀傷的獨白,觀眾得以窺見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想像當時參與起義者的心情,留下一個觸動人心的結尾。

《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1/12/17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原著裡,《卡門》所著重刻畫的還有另一位男性名為荷塞,其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述說他如何身處道德與情感的誘惑當中猶疑與走火入魔,最終在極其糟糕的情境下謀殺了卡門,抹滅掉了一位熱愛自由且敢愛敢恨的吉普賽女性。
10月
02
2023
於是《舞到巷弄》不僅是在巷弄的空間,更也銜接了在地關係,藉由舞蹈表演連結了場域。雖然多數表演者為素人,然因動作發展與自身相關,使得表演美學嵌合關係,而能在限制中保有個人的特色。
9月
28
2023
人類和土地的關係,究竟是共生?還是破壞?隨著演出的進行,漸漸從作品裡得到答案。2020年首演的《吃土》,歷經疫情後,帶來更多的感動,也因為走過疫情,作品更能讓觀眾喚起群體意識,更懂得土地的珍貴。
9月
26
2023
我發現當代藝術眾多討論對於藝術能動性、提高互動連結的同時,很快的轉向「人類藝術家會被AI取代嗎?」、「藝術如何不怕被取代」的警覺,在此展開辯證的同時,另一腳已經伸入科技所提供的更迅速便捷的通往,享受人工智慧與虛擬真實、沈浸或疏離的想像的快感,疫情三年的身體,是被定位、鎖定的,被觀看的。
9月
18
2023
真正值得訾議的是字幕燈的文案告示。不是它作為statement(聲明)有問題,也不是它重複講述了生態危機的批判辭令,而是這個直白本身,枉費《Super》在展演手法上歷歷可見的能指經營。
9月
11
2023
對他來說,殖民主義所帶來的檔案發展正是侵毀剛果真正歷史的元兇,不僅使不擅文字的祖先被奪去聲音,更讓短短兩百年的檔案成為一種極其有限且難以信任的材料。
9月
06
2023
這個人類四處爬的作品不含扮裝(role play),不含戀物(fetishism),不含物化調教(discipline,如BDSM犬奴或狗狗),不含政治宣言。他們是高度概念化的「人」,一群集體意識。
9月
06
2023
如何重看一部作品如《親愛的》在此時此刻重製?其中所透顯的舞蹈身體、關係與劇場調度形式,除可溯回理解創作者作品系譜,又給出什麼持存的思考?
9月
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