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的敘事構成,和它如何轉化歷史——《雨港基隆》
12月
09
2022
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8次瀏覽

《雨港基隆》是改編自台灣同名單機遊戲的2.5次元音樂劇,於2019年首演,今年推出修訂新版本。前後版本的內容差異以及與原作遊戲的比較,基於文章篇幅限制,本文不擬處理,主要將獨立討論新版的《雨港基隆》。


節奏明快,娛樂抒情

描繪228衝突為台灣文藝創作裡的重要母題之一,近年舞台作品如《明白歌》、《白色說書人》等,皆為鮮明例證。在此主題上,《雨港基隆》將起始時間設定為1947年228事件發生前夕,故事圍結在主角李肇維與茶坊眾人的情感糾葛。

以音樂劇的角度來說,本作演唱水準相當整齊,歌曲負起少部分敘事與抒情的任務,故事資訊主要由角色對白交代,另有歌隊專責渲染情緒。演員如李梓揚(飾演王太吉)、朱宥琳(飾演謝霽雲)強調了本劇2.5次元的風格化演出,整體而言,本劇演出節奏明快,娛樂性亦良好。


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雨港基隆》值得討論的地方大致可分為兩處:劇作內部的敘事構成,以及作品外部的歷史轉化。

先從敘事構成談起。由於作品為美少女單機遊戲的改編,即原作實為龐大的文字文本,要轉化為兩小時內的音樂劇,大量刪減無可避免。縱然可從劇本看出,編劇企圖透過對話的字裡行間來交代原作背景設定和角色關係,如解釋了主角李肇維為什麼前去日本唸書等,但仍有不少的劇情缺乏交代。在此情況下,對於沒接觸過原作遊戲,沒看過兩齣雨港基隆前傳,相較不熟悉《雨港基隆》為何物的觀眾而言,本劇應該會有不少難以理解的故事轉折。例如,學姐謝霽雲刺殺地方軍官的動機是什麼?台灣各地炎上對她有好處嗎?


2.5次元敘事的簡化其來有自

由此而生的思考並非嘗試指出編導能力不足,而是凸顯2.5次元劇場的跨媒介特性,導致在台灣場域充分展開的實踐充滿挑戰。日本原生脈絡裡,2.5次元舞台核心訴求,一方面應來自動畫、漫畫、遊戲知名原作與舞台產生交匯,受眾應該在已熟悉原著的前提進入劇場觀賞。另一方面,2.5次元隸屬於廣義次文化生態圈的一部分,而作為商業模式的一種,演員的號召力亦為作品行銷的重點;如此,就算部分觀眾不熟悉原著,也可能因為明星演員而購票看戲。

而這兩者在台灣商業市場都未能實現。換言之,廣受大眾認知的台灣動漫作品以及劇場明星演員,數量皆有限。在此情境裡,《雨港基隆》雖以2.5次元作為行銷,它需要面對的是,如何對此原作故事、對2.5次元形式感到陌生的觀眾交代劇情;再加上,音樂劇的演唱需要使敘事時間有限,因此出現敘事層面的高度簡化。


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228的衝突母題與不具名的308事件

如此一來,《雨港基隆》不只角色描寫上有讓人希望能再多說一點的地方,其外部有關228歷史的處理課題亦引人深思。本劇描寫228事件,僅以一兩句台詞提到台北查私菸引發衝突帶過,至於基隆當地發生的慘劇(史實為308事件),則以眾人也摸不著頭緒的方向進行描寫。

期待一齣戲仔細交代歷史細節本來就不可能,需要討論的問題,在於《雨港基隆》安排了類幕後黑手(學姐)操弄一切的手法。如此設計不僅僅略過了歷史的複雜度,也扁平化了創傷暴力生成的理解可能。下半場約四十分鐘出現的屠殺場景,那些躺在舞台上抽動,被紅色燈光打亮的象徵屍體,它們雖然具現了死亡,卻止於召喚觀眾的情感投射。《雨港基隆》裡的架空角色或許折射出相似的受苦者,但是面對這些曾經存在過的歷史創傷,今日觀者要透過怎樣的立場去加以記憶,這課題大有討論空間,也是期待創作者能提出思考以供對話的地方。 

承此問題,是否《雨港基隆》沒有為觀眾提出任何的切入點?不完全如此。從角色的背景遭遇可以推知,編導企圖以個人生命創傷來折射龐大難以言喻的土地認同政治衝突。老闆娘曾遭受日本軍的性暴力;房東由於身為日本父親和台灣原住民母親的混血後裔,受到台日兩地族群的排斥;主角妹妹曾經受過日本兵欺負,對國民黨統治抱以獻身態度等。種種角色設定都企圖指涉台、日、中三方的後殖民矛盾。只是《雨港基隆》以事隨人走的態度,將篇幅優先讓給女角圍繞主角的感情糾葛,以抒情來轉化創傷。


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遊戲代入邏輯與劇場角色建立的矛盾

最終或許需要商確的是,描寫此主角承擔不了歷史轉化的沈重。主角的正義感沒有帶來創傷記憶的批判視角,而是功能性地作為眾人喜歡這人的解釋。加上主角與地方的悲劇暴力的關係淺薄,他只是旁觀者,主角的悲劇性主要來自家庭造化弄人則很難讓觀者動情。

以遊戲邏輯來說,不少作品會淺化主角描寫,讓玩家投射自我以體驗遊戲;不過此邏輯在劇場不太適用,舞台仍然需要立體的角色,至少主角很難例外。先天上,《雨港基隆》的遊戲本體,讓其故事主角難以是真正的普通人,《雨港基隆》的舞台版則難以割捨遊戲的框架,使得主角少了戲劇邏輯的說服力與移情空間。不過,2022版《雨港基隆》依舊是極為精彩的作品,它的音樂表現足以克服敘事的弱勢,讓觀眾認知到歷史暴力曾經存在,亦為舞台表現228衝突創造不同的可能性。

《雨港基隆》

演出|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
時間|2022/11/19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