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浯洲情,昂首齊爭鳴—風獅爺傳奇《二十有成》
9月
01
202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8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從業人員)

金門國樂發展自2000年,並於2007年成立金門國樂團,在指揮黃光佑的帶領下,逐漸成為金門培育國樂人才最重要的搖籃與推手,此次的「風獅爺傳奇《二十有成》就是紀念金門國樂發展滿二十年的一座里程碑,如青少年終於邁向成年,於是除了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今年金門國樂團還特地至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展演其成果。今次演出的六首樂曲,四首是以金門為主題創作的樂曲,  其中〈金僑在洋〉是委託青年作曲家鄭光智為此場音樂會特地創作,而其他三首亦是前幾年頗受好評的國樂作品,讓觀眾可以憑藉不同曲風各自想像金門風光。

第一首〈海印鐘聲〉是2017年委託作曲家劉長遠創作的年度作品,以和平為主題,樂曲段落分明,極富敘事性,在作曲家善用各樂器的特色與搭配下,觀眾很能透過音樂置身其中,不僅參與歡樂的祭祀活動,也經歷槍煙砲雨的生死關頭。另外,樂曲中常使用大小三度的轉換及二度音程,亦造就一種不諧和感,似乎象徵即使現在已屆太平盛世,然歷史的痕跡仍流淌於金門人的血液之中,並且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望今人毋忘前人的犧牲,好好珍惜此刻,並滿懷希望地面對未來。

相較台灣本島資源豐富,早期的金門人為了討生活而不得已選擇「出洋」,而〈金僑在洋〉如一部小人物打拼史,作曲家透過音樂展現其坎坷又勵志的一生。樂曲由氣勢高昂的吹管部拉開序幕,予人一種壯志凌雲之感,顯現主人公對出洋的決心與抱負,而後描述在海上遠航、南洋打拼的情景。不論是彈撥聲部的輕快活潑,或是拉弦聲部的優美流暢都相當具象,可見作曲者對樂器的配置與運用十分熟稔,尤其中間樂段團員們利用拇指琴共同奏出輕柔的〈白鷺鷥〉旋律,聲響簡單卻動人,讓人驚艷其巧思,是首令人回味無窮的樂曲。

壓軸樂曲是作曲家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亦是此次音樂會的標題,此首樂曲創作於2009年,自首演後頗受各方好評,常於各音樂會中演出,全曲共三段,第一段風飛沙,旋律悠揚抒情,拉弦聲部六連音節奏在旋律間此起彼落,予人如陣陣海風夾雜沙粒撲面而來,又給人一種悲壯憂愁的氛圍;第二段風獅爺,突變的節奏速度讓樂曲充滿緊張感,而鏗然澎湃的旋律如自然災害侵襲著金門,風獅爺挺身而出與其對抗,堅毅的守護了百姓;第三段浯洲情,舊稱「浯洲」的金門,儘管歷經各種戰役與自然災害,金門人依舊堅強,而再現的旋律描繪出外遊子思念故鄉,並感念風獅爺的守護,作曲者很好地拿捏整首樂曲中的情緒起伏,且在指揮黃光佑的帶領下,金門國樂團的演出張力十足相當精采。

聽完演出,筆者心中甚是感動,不僅為金門國樂團強烈的企圖心所震懾,也為各樂曲中的金門精神感到敬佩,在筆者看來,這場演出誠意十足的展現了金門的所有面貌,不論未來如何,相信金門國樂團都能秉持初心,無懼的向前行。

《二十有成》

演出|金門國樂團、指揮黃光佑、二胡王瀅絜
時間|2020/07/18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