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浯洲情,昂首齊爭鳴—風獅爺傳奇《二十有成》
9月
01
202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62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從業人員)

金門國樂發展自2000年,並於2007年成立金門國樂團,在指揮黃光佑的帶領下,逐漸成為金門培育國樂人才最重要的搖籃與推手,此次的「風獅爺傳奇《二十有成》就是紀念金門國樂發展滿二十年的一座里程碑,如青少年終於邁向成年,於是除了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今年金門國樂團還特地至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展演其成果。今次演出的六首樂曲,四首是以金門為主題創作的樂曲,  其中〈金僑在洋〉是委託青年作曲家鄭光智為此場音樂會特地創作,而其他三首亦是前幾年頗受好評的國樂作品,讓觀眾可以憑藉不同曲風各自想像金門風光。

第一首〈海印鐘聲〉是2017年委託作曲家劉長遠創作的年度作品,以和平為主題,樂曲段落分明,極富敘事性,在作曲家善用各樂器的特色與搭配下,觀眾很能透過音樂置身其中,不僅參與歡樂的祭祀活動,也經歷槍煙砲雨的生死關頭。另外,樂曲中常使用大小三度的轉換及二度音程,亦造就一種不諧和感,似乎象徵即使現在已屆太平盛世,然歷史的痕跡仍流淌於金門人的血液之中,並且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望今人毋忘前人的犧牲,好好珍惜此刻,並滿懷希望地面對未來。

相較台灣本島資源豐富,早期的金門人為了討生活而不得已選擇「出洋」,而〈金僑在洋〉如一部小人物打拼史,作曲家透過音樂展現其坎坷又勵志的一生。樂曲由氣勢高昂的吹管部拉開序幕,予人一種壯志凌雲之感,顯現主人公對出洋的決心與抱負,而後描述在海上遠航、南洋打拼的情景。不論是彈撥聲部的輕快活潑,或是拉弦聲部的優美流暢都相當具象,可見作曲者對樂器的配置與運用十分熟稔,尤其中間樂段團員們利用拇指琴共同奏出輕柔的〈白鷺鷥〉旋律,聲響簡單卻動人,讓人驚艷其巧思,是首令人回味無窮的樂曲。

壓軸樂曲是作曲家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亦是此次音樂會的標題,此首樂曲創作於2009年,自首演後頗受各方好評,常於各音樂會中演出,全曲共三段,第一段風飛沙,旋律悠揚抒情,拉弦聲部六連音節奏在旋律間此起彼落,予人如陣陣海風夾雜沙粒撲面而來,又給人一種悲壯憂愁的氛圍;第二段風獅爺,突變的節奏速度讓樂曲充滿緊張感,而鏗然澎湃的旋律如自然災害侵襲著金門,風獅爺挺身而出與其對抗,堅毅的守護了百姓;第三段浯洲情,舊稱「浯洲」的金門,儘管歷經各種戰役與自然災害,金門人依舊堅強,而再現的旋律描繪出外遊子思念故鄉,並感念風獅爺的守護,作曲者很好地拿捏整首樂曲中的情緒起伏,且在指揮黃光佑的帶領下,金門國樂團的演出張力十足相當精采。

聽完演出,筆者心中甚是感動,不僅為金門國樂團強烈的企圖心所震懾,也為各樂曲中的金門精神感到敬佩,在筆者看來,這場演出誠意十足的展現了金門的所有面貌,不論未來如何,相信金門國樂團都能秉持初心,無懼的向前行。

《二十有成》

演出|金門國樂團、指揮黃光佑、二胡王瀅絜
時間|2020/07/18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