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奏與樂團共舞共鳴《祭》
2月
20
2019
祭(小巨人絲竹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9次瀏覽
陳姵霖(專案評論人)

對大多數人來說,音樂或許僅是時間上的藝術,飄渺、無法捉摸,且隨著不同的詮釋有千百種風格。然而,全心投入音樂中的演奏者們,他們不僅需要注意旋律的流暢性、與樂團同台演出的平衡協調,也要在上場前,鎮定自己的情緒,每次的出場,雖只是後台到舞台上的短短幾步距離,但情緒卻是漫步雲端上,至演出完畢才能放下一顆懸著的心。

為培育與拓展台灣青年演奏家的音樂內涵與專業,小巨人絲竹樂團多年來策劃一系列青年優秀演奏家協奏演出。《祭》為小巨人絲竹樂團2019年第一場音樂會,邀請五位優秀的青年音樂家楊婧、陳翰叡、劉育秀、陳妍君、魏思駿協奏演出。當晚曲目安排多元兼具故事性,有黎俊平的國樂合奏曲《雲火祭》、王雲飛竹笛協奏曲《雲水境》台灣首演、任重二胡協奏曲《島祭》、樊慰慈、劉至軒編配古箏協奏曲《阿拉貝斯克》、劉暢琵琶協奏曲《期待》及史付紅低音提琴協奏曲《高山流水─絕弦》,也是台灣首演。在指揮陳志昇帶領下,樂團與五位協奏者協同合作,不僅有專業熟練技巧詮釋,賦予曲目獨特的音樂色彩,更豐富了音樂情感的線條。聆聽者不僅有聽感享受,更有情感的共鳴。

上半場的古箏協奏曲《阿拉貝斯克》原為古箏三重奏,充滿中東音樂風格曲風。「阿拉貝斯克」原意為阿拉伯風格的蔓藤,運用在音樂上成為富有裝飾性旋律的華麗樂曲。此曲主旋律圍繞在小二度與小三度音程中變化,並運用複點和切分音的節奏加以點綴。在西洋音樂上也有以《阿拉貝斯克》為作品名,例如:舒曼《阿拉貝斯克》鋼琴曲(Arabeske Op. 18)、德布西德布西第一號華麗曲(阿拉貝斯克))鋼琴曲(Debussy no 1 Arabesque L 66)。當晚協奏者陳妍君台風亮眼像明星般的架式,曲目開頭彈奏的快速音堆令人印象深刻,音樂掌握度能收能放,不暴衝,游刃有餘。在慢板樂段,有柔中帶點沉穩柔軟的氣息,能感受到演奏者用心處理每一個樂段的演奏技巧與風格,不賣弄誇張肢體動作,從肢體延伸到手的力道,輕鬆地掌控指尖上的彈片。

首演作品竹笛協奏曲《雲水境》,作品以描述杭州的美景為題材,加入了音高較高的豎琴、風鈴、沙鈴,更能展現杭州景緻的清幽美感。樂曲一開始,笛音清透寧靜,繚繞整個音樂廳,第二段運用二胡擦弦技巧作為背景陪襯,笛的聲音輕慢飄揚綿延不斷,第三段運用鐵琴增加樂曲的深度與廣度,協奏者魏思駿溫潤柔和的音色與樂團對話,音樂語彙細膩精緻。

下半場二胡協奏曲《島祭》以台灣廟會儀式為樂曲素材,音樂風格熱鬧兼具莊嚴氣勢,開場運用二胡與嗩吶,營造詭祕的氛圍,中間段加入客家山歌的素材,富有感情的旋律刻劃信眾虔誠的心意,後段小鼓運用輪奏的技巧,增加樂曲的彈性。二胡協奏者劉育秀演奏技巧精湛,與樂團搭配默契絕佳。此曲是一首多層次風格曲目,必須與樂團呈現對話、交疊、競奏、開展,力求拉奏細膩。二胡把位及運弓技巧皆帶動了樂句的表現,劉育秀音樂韻味展現時而活潑與熱鬧有活力,略為可惜樂器本身聲音亮度不足,容易被樂團打擊聲部蓋過,尤其當加入了堂鼓與康加鼓,主奏二胡的主旋律有難以相抗之感。

低音提琴協奏《高山流水─絕弦》作品創作來源描述琴仙俞伯牙與樵夫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由中國當代活躍的青年作曲家史付紅所寫,是一首罕見的低音提琴協奏曲。低音提琴協奏者陳翰叡詮釋細膩到位,與樂團搭配呈現各種樂思,深切地感受到每個樂段的深度與內涵,低音提琴沒有繁複刁難的技巧,而是讓演奏者奏出內心最純粹的音樂本質,感受低音提琴與樂團共同交織出的細膩優雅,令人回味無窮。

壓軸曲琵琶協奏曲《期待》,如節目單描述,代表著對於未來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期待以好心情讓未來更加美好。此曲聽起來充滿正向能量,協奏者楊婧看似簡單自由輕鬆的彈法,沒有炫耀技巧,但是聲響的力道卻充滿張力,專注地呈現給聽眾音樂上歡樂情感與開心情緒,演奏令人驚豔,樂語傳達出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的想像。

整場曲目的安排看得出小巨人絲竹樂團對於選曲的用心,像是帶領者聽眾翱翔世界,體會各個地方的風情特色。協奏與樂團的合作,讓音樂全盤展開,值得喝采。

《祭》

演出|小巨人絲竹樂團
時間|2018/01/2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