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快樂開關《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
8月
23
2015
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虎克船長(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5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空空戒戒大冒險》系列為奇巧劇團兒童劇創始之作,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做為主要敘事者,化身為空空、戒戒、沙沙等三位師兄弟,以小短篇的演出型式發表數回,遂後加入了西方童話元素,藉由月光寶盒穿越時空的設定,首檔長篇演出與西方名著《木偶奇遇記》接軌;今夏推出新作《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原於高雄衛武營首演時,定名為《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虎克船長》),將焦點轉移到虎克船長身上。

沿續奇巧劇團混搭劇種的一貫風格,本劇以歌仔戲為基底,加入了踢踏舞、搖滾樂、唱跳歌舞劇等元素。將主線焦點放在虎克船長與戒戒身上,利用水手們對於虎克船長的畏懼與敬仰的姿態,塑造出他暴躁易怒的形象,再藉由戒戒(劉建幗飾)假扮態度親切的虎克船長,與真實的虎克船長本尊(李冠昇飾)的前後態度落差,顛覆挑動水手情緒,推動故事劇情。開演前所發放的紅藍紙扇,十字走道將觀眾席一分為四,演員持著船漿與甲板行進其中,擴延舞台範圍,使觀眾成為協助演出的一份子,在玩樂中使演員與觀眾有所接觸,以互動性演出延伸與團隊的關係連結,提升參與感。

由於本次演出結合奇巧劇團配合高雄駁二工作坊的學習內容,演出者多為工作坊學員,不無將所學實務運用至現場演出,產生經驗連結的作用;飾演虎克船長的表演者李冠昇原為表演家合作社成員,有長期的歌唱經歷,與飾演戒戒的奇巧團長劉建幗,兩人演出資歷豐富,說學逗唱皆有出色表現。敘事焦點雖置於虎克船長與戒戒身上,其他演員亦因個人所長與角色定位擁有發揮空間,鱷魚先生利用踢踏舞發言,空空武戲甚強,沙沙因為是水中同族能讀懂鱷魚先生的發言而變成了翻譯,眾水手們齊力演唱的虎克之歌,對虎克船長所表現出的敬畏與服從,加強塑造出虎克船長的鮮明形象。

工作坊學員因非全數為專業演員,演出資歷各有不同,偶有口條不清導致對話模糊的狀況產生,在群眾口號呼喊上略顯鬆散。順著劇情的沿伸往下探進,劇情主要以戒戒與虎克船長之間的善惡對抗二分法為重心,其他角色(空空、沙沙、水手群等)雖有發揮空間,強調團結力量大。數個小片段的個別演員分支點使演出無法在聚焦在各角色上,支線薄弱難與主線呼應。與現場觀眾進行遊戲的高度互動,因戶外演出變動因子太多,未必能悉數控制,導致輕微拖板的狀況產生。

本劇最值得玩味的部份在於虎克船長的設定。他擁有財富,渴望如同早已離去的彼得潘一般能夠飛翔,因無法達到目的,禁止眾水手說出「彼」、「得」、「飛」等字眼,對抓傷他臉及咬斷左手掌的鱷魚憤恨在心,下令捕抓所有的鱷魚,也因此一直怏怏不樂,卻在殺死鱷魚先生後產生悔意,導致水手們皆棄他而去。戒戒提醒虎克船長說,他擁有一群夥伴與取之不盡的財富。但虎克船長與水手群的夥伴關係,實質上是威權式的上對下結構,戒戒會認定水手們是虎克船長的夥伴,理應是基於虎克船長雖然脾氣暴躁卻未曾實際傷害過任何人,被傳聞喝阻的水手群雖害怕但敬畏虎克船長。但虎克船長殺死鱷魚先生的那一劍,宛若開啟潘朵拉的盒子,使水手們「認知」到虎克船長在傳聞中的殺人行為轉化為真實,在心中產生了被威脅的恐懼感,才選擇離開虎克船長而去,相較於空空、戒戒、沙沙的團結,對於「夥伴」的定義與組成,究竟是全然的信任?還是威權式的恫嚇?產生了迥異的思考方向。

上一檔《木偶奇遇記》的演出重心強調「勇敢」、「誠實」、「愛心」等個人特質,《船長船克》轉用團體認同與個人分享做為本次演出軸心,以學習分享為引導,構築快樂本質,學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樂於分享,運用東西方童話的結合與改寫,並在戲曲與搖滾樂上做出融合,採用歌舞劇的形式,使目標定位於兒童劇的觀眾群更易吸收,旨在意趣淺白,摒除成人世界的多元複象,讓觀賞演出的觀眾群能夠順著主角們前進的腳步,在開心的舞蹈中,啟動快樂的開關。

《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5/08/16 19:30
地點|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