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快樂開關《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
8月
23
2015
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虎克船長(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19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空空戒戒大冒險》系列為奇巧劇團兒童劇創始之作,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做為主要敘事者,化身為空空、戒戒、沙沙等三位師兄弟,以小短篇的演出型式發表數回,遂後加入了西方童話元素,藉由月光寶盒穿越時空的設定,首檔長篇演出與西方名著《木偶奇遇記》接軌;今夏推出新作《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原於高雄衛武營首演時,定名為《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虎克船長》),將焦點轉移到虎克船長身上。

沿續奇巧劇團混搭劇種的一貫風格,本劇以歌仔戲為基底,加入了踢踏舞、搖滾樂、唱跳歌舞劇等元素。將主線焦點放在虎克船長與戒戒身上,利用水手們對於虎克船長的畏懼與敬仰的姿態,塑造出他暴躁易怒的形象,再藉由戒戒(劉建幗飾)假扮態度親切的虎克船長,與真實的虎克船長本尊(李冠昇飾)的前後態度落差,顛覆挑動水手情緒,推動故事劇情。開演前所發放的紅藍紙扇,十字走道將觀眾席一分為四,演員持著船漿與甲板行進其中,擴延舞台範圍,使觀眾成為協助演出的一份子,在玩樂中使演員與觀眾有所接觸,以互動性演出延伸與團隊的關係連結,提升參與感。

由於本次演出結合奇巧劇團配合高雄駁二工作坊的學習內容,演出者多為工作坊學員,不無將所學實務運用至現場演出,產生經驗連結的作用;飾演虎克船長的表演者李冠昇原為表演家合作社成員,有長期的歌唱經歷,與飾演戒戒的奇巧團長劉建幗,兩人演出資歷豐富,說學逗唱皆有出色表現。敘事焦點雖置於虎克船長與戒戒身上,其他演員亦因個人所長與角色定位擁有發揮空間,鱷魚先生利用踢踏舞發言,空空武戲甚強,沙沙因為是水中同族能讀懂鱷魚先生的發言而變成了翻譯,眾水手們齊力演唱的虎克之歌,對虎克船長所表現出的敬畏與服從,加強塑造出虎克船長的鮮明形象。

工作坊學員因非全數為專業演員,演出資歷各有不同,偶有口條不清導致對話模糊的狀況產生,在群眾口號呼喊上略顯鬆散。順著劇情的沿伸往下探進,劇情主要以戒戒與虎克船長之間的善惡對抗二分法為重心,其他角色(空空、沙沙、水手群等)雖有發揮空間,強調團結力量大。數個小片段的個別演員分支點使演出無法在聚焦在各角色上,支線薄弱難與主線呼應。與現場觀眾進行遊戲的高度互動,因戶外演出變動因子太多,未必能悉數控制,導致輕微拖板的狀況產生。

本劇最值得玩味的部份在於虎克船長的設定。他擁有財富,渴望如同早已離去的彼得潘一般能夠飛翔,因無法達到目的,禁止眾水手說出「彼」、「得」、「飛」等字眼,對抓傷他臉及咬斷左手掌的鱷魚憤恨在心,下令捕抓所有的鱷魚,也因此一直怏怏不樂,卻在殺死鱷魚先生後產生悔意,導致水手們皆棄他而去。戒戒提醒虎克船長說,他擁有一群夥伴與取之不盡的財富。但虎克船長與水手群的夥伴關係,實質上是威權式的上對下結構,戒戒會認定水手們是虎克船長的夥伴,理應是基於虎克船長雖然脾氣暴躁卻未曾實際傷害過任何人,被傳聞喝阻的水手群雖害怕但敬畏虎克船長。但虎克船長殺死鱷魚先生的那一劍,宛若開啟潘朵拉的盒子,使水手們「認知」到虎克船長在傳聞中的殺人行為轉化為真實,在心中產生了被威脅的恐懼感,才選擇離開虎克船長而去,相較於空空、戒戒、沙沙的團結,對於「夥伴」的定義與組成,究竟是全然的信任?還是威權式的恫嚇?產生了迥異的思考方向。

上一檔《木偶奇遇記》的演出重心強調「勇敢」、「誠實」、「愛心」等個人特質,《船長船克》轉用團體認同與個人分享做為本次演出軸心,以學習分享為引導,構築快樂本質,學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樂於分享,運用東西方童話的結合與改寫,並在戲曲與搖滾樂上做出融合,採用歌舞劇的形式,使目標定位於兒童劇的觀眾群更易吸收,旨在意趣淺白,摒除成人世界的多元複象,讓觀賞演出的觀眾群能夠順著主角們前進的腳步,在開心的舞蹈中,啟動快樂的開關。

《空空戒戒大冒險之船長虎克》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5/08/16 19:30
地點|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