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樂器中,打擊樂是一種可以跨足發展諸多開放形式的樂種,打擊樂家們總是不停尋找、實驗、融合不一樣的媒介或聲響,發展打擊樂無限可能。如何跳脫出獨奏、重奏的傳統配置,但又不削弱打擊的份量,既使整體平衡,又能開創出另一種新的風貌,也是現今打擊演奏者深思的問題及挑戰。
Drumily擊樂團創立於2017年,團長顏挺與五位打擊音樂好手組成,都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演奏打擊樂類型多元,包括中國傳統打擊樂、西洋打擊樂、日本太鼓,皆能輕鬆駕馭。八里坌擊樂團成立於2013年,為米倉國小鼓藝隊校友組成。本日音樂會分成四大主題「經典、氣勢、精煉、神韻」,兩個團體結合擊鼓、舞蹈、武術,在舞台上盡情發揮,視覺聽覺雙倍感受。
當日九首曲子,除了《木琴靈歌》、《巴西街舞》之外,其餘皆團員創作或改編,包括《京‧經》、《慶鬧熱》、《鼓孃慟》、《Drumily 2》等。
上半場曲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開場曲,作曲家顏挺所寫擊樂合奏《京‧經》。京,代表京劇鑼鼓;經,代表經典曲目,此曲結合了京劇鑼鼓點和中國打擊經典樂曲《龍騰虎躍》的快鼓段,編制上利用打擊的聲響在舞台上呈現了合作、相互應答、對決的局面。也加入金屬樂器鈸、鑼,增添樂曲的華麗度與色彩。演奏家們搭配武術動作,一邊擊鼓一邊換陣隊型,整個舞台畫面相當氣勢磅礡。
張旭《鼓孃慟》樂曲參考歷史著名故事《霸王別姬》,描繪虞姬為項羽舞劍的情景,全曲共分為三段「楚歌」、「舞劍」、「慟別」,第一段運用嗩吶厚層又響亮的聲響,襯托項羽悲歌激慨,以及面對四面楚歌時的悲壯情懷;第二段運用擊鼓,演奏者穿著水袖,搭配擊鼓的肢體動作,產生水袖飄逸的力與美,並運用舞台燈光投射與顏色調度,使表演者影子也隨著燈光在飄移,產生人與影子、鼓共舞的視覺交錯感,極具畫面之美;第三段運用金屬樂器鈸的技巧,磨、刮和滾奏,加重悲痛之感。結束一幕,演奏者躺在鼓上面,悲壯地象徵這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然而,筆者認為此曲的樂器配置有些不平衡,台上擺放著的十幾顆中國大鼓並加入多副鈸、鑼與嗩吶,在同時敲奏時,整體音響上氣勢雖是磅礴,卻因表演舞台的限制,讓人感到震耳欲聾,或許下次演出時,Drumily擊樂團可以多加思考聲響的效果,以調整至最好的演出狀態。
《木琴靈歌》是日本作曲家三木稔所作,描述生命不同階段經歷的過程,Drumily擊樂團詮釋此曲改變了過往演奏方式,改為演出者從觀眾席後方走進,一位演奏者拿燈,一位演奏者拿缽,另兩位演奏者拿著聲響較低沉的打擊樂器緩慢地走向舞台,整個音樂廳立時充滿禪意。曲目分成三段,在中間改編鼓段部分,加入了日本太鼓,演奏者全身使勁地演奏,運用高低音頻和不同材質的太鼓,展現太鼓震撼人心的力量。
整場音樂會,Drumily擊樂團與八里坌擊樂團本於對打擊樂的熱愛,呈現出熱情與自信,音樂質感細緻,表現打擊樂多元化的可能性。當天演出曲目多半是熱鬧的擊樂作品,配置多是大型鼓類樂器,以致換場時無法避免的時間挑戰,雖運用播放音樂,並選用歡樂氣氛的音樂,還是不免造成聽覺疲勞。
聆聽當晚演出,心中仍充滿感動與激動,兩個打擊樂團對音樂的堅持與要求,讓音樂會更加精采萬分。
《湛鼓》
演出|Drumily擊樂團、八里坌擊樂團
時間|2018/12/29 19:30
地點|蘆洲功學社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