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心處自有佛《不負如來不負卿》
2月
27
2014
不負如來不負卿(尚和歌仔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19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今年春天台北的天空很戲曲,北邊大稻埕戲窟有三週年慶系列及青年傳統藝術節,城中兩廳院的臺灣國際藝術節內含三檔戲曲節目,南方的城市舞台深恐在節慶熱鬧裡隱跡匿形,農曆年後的第一檔戲曲演出,端出了尚和歌仔戲劇團去年在高雄春天藝術節精彩亮相的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

自從河洛歌子戲團在國家戲劇院辦了《梁皇寶懺》後,五、六年來歌仔戲演述佛教題材早就蔚然成風,加以大愛電視台「菩提禪心」的推波助瀾,常可見身著袈裟的方外人端坐劇場看戲;戲劇搬演與宣教每每混為一談,難分主從。尚和劇團常年深耕高雄,創作能量驚人,製作宗教戲經驗也頗豐富,已有數齣禪風系列作品。《不負如來不負卿》劇名典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詩句,自剖掙扎糾纏於情法不得雙全的兩難中。本劇仍以佛教人物為素材,卻不循敘說事蹟,標榜成聖成佛偉業的慣常作法。採用當下最流行的穿越劇型式,揀選兩位不同時空、背景迥異,但同樣不依主流修行證道的「破戒僧」-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鳩摩羅什與三百年後新羅的元曉和尚,藉戲辯證佛理一切唯心造,不離本心自能成佛。

鳩摩羅什率門徒翻譯佛經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成就非凡的譯經大業,史籍並不諱言其曾破戒娶妻,甚至記載其曾在講經途中主動要求與女子交歡。《晉書》內容雖未可盡信,描述羅什諸多神蹟異能也頗奇詭怪誕,但羅什多次破戒是實,縱使史學家陳寅恪推崇羅什的譯經藝術優於玄奘,後世因人廢言,歷史評價羅什只能遠瞠其後。尚和此劇頗有翻案意味,諉過君主為其破戒行為尋求立論的支點。元曉事跡雖不及羅什豐富多采,卻以破戒娶妻生子的方式,完成深涉泥塗、顛險艱危的地藏贖罪歷程,讓韓國佛教得以流布民間。二人都貫徹了修行在己,不在他人目光的堅定。為恐傳教成色太濃,導演努力以輕鬆的手法誘引觀眾,IPAD的運用確實令人眼睛一亮。無奈招式一旦用老,理念的宣揚又有諸多文字障魔,觀眾終究難敵疲怠襲擊。

這齣戲不只在內容上翻了歷史的案,在形式上更有意翻歌仔戲的案。演出前打了字幕又加廣播,清楚告知觀眾這是一齣「歌仔音樂劇」:不是歌仔戲,也不是音樂劇。音樂設計李哲藝不拘守歌仔戲曲式規格,打破旋律重拾音符,組裝情味迥然不同卻又有似曾相識的熟稔。不做跨度過大的挑戰,彷彿帶著無形的鐐銬,只有微微的束縛。音樂既見突破,演唱方式必得隨之更變。請來聲樂家張淑文跨刀扮演羅什母親,母子對唱深情款款,隱約有京崑板腔況味。元曉〈渡眾〉一場,臺上諸色人等頓時擺脫劇中腳色,手舞足蹈地唱起【無涯歌】,略有幾分救國團帶動唱的氣味。歌詞中念念不忘佛理的傳揚,竟似電影裡西方教會演唱聖歌的歡愉與自在。暢懷酣唱的發洩與跳躍,和佛家恪遵誡律格範的嚴謹形成極其有趣的對照:少了莊嚴肅穆的沉重,換取弘法的熱切共鳴。美中不足處在於戲曲演員與聲樂歌者轉喉運腔方式差異過大,不和諧感常生硬斲損演出節奏。

尚和劇團幾乎年年推演新編戲齣,甚至一年不只一齣戲。演出題材豐富多元,生冷不忌,勇於挑戰故步,創發新契機。《不負如來不負卿》以音樂突破了僵固的制式規範,舞臺搭配景象營塑細緻優雅的氛圍。人心有佛,戒律只是外在的箝制;戲曲不亦如斯。練好基本功用心做戲,劇場裡想像無限;叫做歌仔戲、音樂劇或是歌仔音樂劇,都不過是個稱名罷了!

《不負如來不負卿》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4/02/23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